苔色,是指舌苔的不同顏色。望苔色主要是觀察苔色的具體變化,苔色的變化主要有白、黃、灰、黑4種。今天先說說白苔的臨床意義。
白苔
指舌面上附著的苔垢呈白色的,稱為“白苔”。白苔有厚薄之分:透過舌苔可見及舌體的,稱為“薄白苔”;苔白而厚,不能透過舌苔見到舌體者,稱為“厚白苔”。
白苔屬最為常見的苔色。正常的白苔,在舌中央與根部,薄白且干濕適中。
得病時,白苔一般提示表證、寒證,多見于外感風寒、風濕等病位在表之證,以及陽虛內寒之證。但不是所有的白苔都主寒證,也有主熱證的,必須根據苔質、濕潤度、干燥度、以及舌質與舌質顏色來加以鑒別。
當人體感受外邪,病尚在表而未傳里時,舌苔往往不起明顯的變化,而仍見薄白苔。所以臨證時,薄白苔可作為病邪在表而未傳里的佐證。
我們可以借助自然界來說明,中醫的思維就是象思維。舉例說最近幾天北方都下了大雪,大地一片白茫茫,看見白茫茫的積雪,我們感受到的是透骨的寒氣。地面積雪后,經過冰凍,或天氣稍暖,地面會出現冰滑的現象,屋檐角、樹梢上會掛滿晶瑩的冰條,那就更加感覺寒了。地面越是濕滑,濕度越大,感覺越寒冷。其實下雪,空氣很干燥,雪很干的話,人體感覺不是很冷的;往往是春天到了,雪開始要融化,空氣潮濕度大,體感就更加冷了。舌苔也是這樣,苔白、苔濕滑、證明體內寒氣更大,人受了外感風寒之邪,或者陽虛、陽郁時,舌苔的表現就有如大地覆蓋了積雪一樣。
白苔一般雖主表證、寒證、濕證,但也因所兼的苔質和舌色不同,而有寒、熱、虛、實之分。具體可以簡單概括如下:
苔薄白,舌質淡紅的,屬正常舌苔;
若苔薄白,舌質淡紅,兼見惡風或惡寒等外感癥狀的,則屬外感風寒的表證。
苔薄白且濕潤,水津較多的,屬表邪外束,痰飲內停。
苔雖薄白而濕潤,但舌色淡白,并伴神倦肢冷等見癥的,屬陽虛內寒的虛寒證。
苔薄白而潤滑,且特別濕潤的,屬外感寒濕,或脾腎陽虛,寒濕內停,水濕上泛。
苔薄白而欠潤,舌邊尖紅,這時就不是寒證了,而多屬風熱表證。
苔薄白而干燥,舌質色淡紅,且仍有惡寒發熱癥狀的,屬表邪未解,肺臟津傷,或為燥邪犯表;
若見舌尖發紅,則為風熱傷津,或心肺之火正旺。
苔薄白且舌色淡紫,屬陽虛內寒,氣血凝滯之征。
苔白厚而滑或膩,屬濕濁痰飲內停,或寒濕停滯,或為傷食而胃腸積滯,是痰濕食濁之氣上泛。
苔白厚而干燥,若見于內傷雜病,多屬胃有宿食停滯,腐濁之氣上泛而生或胃燥氣傷;
白苔的厚與薄,可辨風寒邪氣之輕與重;
白苔的干與濕,可辨津液的傷與未傷。
苔白厚如積粉,滿布全舌,捫之不燥(積粉苔),屬瘟疫或內癰等病,系穢濁濕邪與熱毒相結而成。
苔白而糙裂如同砂石,捫之粗糙(糙裂苔),屬燥熱傷津,陰液虧損。其形成是 由于溫熱邪氣過盛,化燥入里迅速,苔色來不及轉黃,津液已經大傷。這種特殊的白苔提示:白苔還可主熱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