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對心臟不好?其實是方式不對
我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發現并利用茶已有千年的歷史,很多人都很喜歡喝茶。不過,最近網絡上有消息說:喝茶對心臟不好,甚至會導致心臟病。這是真的嗎?
其實,喝茶并不會對心臟不好,甚至還可能有益——這要從茶葉中的特殊成分說起。茶葉通常含有豐富的黃酮類抗氧化物質,如茶多酚、兒茶素等,這些物質賦予茶誘人的香味。除此之外,茶葉中還含有很多咖啡因。在泡茶過程中,這些物質會有一部分溶解到茶水里。所以,茶其實是一種含有多種植物抗氧化物質和咖啡因的飲品。
而茶葉中豐富的茶多酚等抗氧化物質,能夠清除人體自由基,對健康有一定好處。從目前的大量研究來看,喝茶對心臟和心血管是有好處的——可能會通過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的方式,顯著降低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美國心臟學會雜志》一項研究耗時6年,分析了8萬多名中國人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的變化與喝茶的關系。結果顯示,長期堅持飲茶的人HDL-C水平下降得更慢,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8%,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我國《食物與健康-科學證據與共識》對茶葉與健康相關研究匯總分析后認為,飲茶可以降低糖尿病、腦卒中、心血管系統疾病的發病風險。所以可以認為,喝茶對心臟不僅沒有害處,可能還有好處。
然而,由于茶葉中含有咖啡因,一些人喝茶太多會導致心悸等不適感,因此有人擔心喝茶對心臟不好。其實,這是正常現象,民間稱之為“茶醉”。只要適量飲用,并不會有問題。
目前,國際上對于咖啡因的研究比較充分,權威健康機構都認為適量飲用咖啡、攝入咖啡因并不會對心臟造成損害。比如,美國心臟病協會、歐洲心臟病學會、澳大利亞國家衛生和醫學研究協會等機構認為,健康成年人適量飲用咖啡(每天1至2杯,咖啡因約200毫克)不會增加患心臟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與咖啡相比,茶葉中的咖啡因要少得多。一杯茶中的咖啡因含量通常僅為40至80毫克,不到一杯同等咖啡的一半。所以,一些比較淡的茶,比如白茶、綠茶,每天飲用3至4杯是沒有問題的;對于一些比較濃的茶,比如黑茶,咖啡因含量會多一些,但飲用2杯也不會有問題。當然,如果您喝完茶后真的心臟、頭部特別不適,那就盡量不喝或者少喝。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數據顯示,我國心血管患病人數已達2.9億,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構成40%,高于腫瘤及其他疾病,處在首位;并且,患病率和死亡率還處于上升階段。從目前的研究來看,也許每天喝點茶還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對身體有益。
值得關注的是,很多人喝茶的方式可能不對,如何喝茶才有益健康呢?
一是不要過量飲茶或飲茶過濃。大量喝茶,除了咖啡因攝入太多、太濃,茶中的鞣酸還可能影響鐵的吸收,對健康并沒有好處——建議每天喝茶不要超過4杯。二是每天喝茶最好安排在下午,不宜太晚,以免影響睡眠。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應盡量遠離含糖的茶飲品。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含糖茶飲料也具有心血管保護作用。所以,不能以茶飲料代替飲茶,更不要為了保護心血管健康而刻意飲用茶飲料。
(作者系食品營養與信息交流中心科學與技術部主任 阮光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