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公眾號“蘇寧金融研究院”原創,作者為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顧慧君、王演。
我們在做一項投資決策時,往往需要回答三個問題:風險承受能力、投資期限以及目標收益。前兩個問題比較好回答,風險承受能力可以通過問卷來測量,投資期限取決于自己的資金籌劃,比較難回答的是目標收益。
投資的目標收益定多少合適?本文從如何計算收益、各類資產的收益水平以及決定目標收益應考慮的各個因素等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供大家參考。
如何準確度量投資收益,比較靠譜的是復合年化收益率。復合年化收益率是怎么算出來的?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
一項2年期的投資,起始本金是1萬元,第一年收益率是25%,第二年收益率是-25%,這項2年期投資的復合年化收益率是多少?
如果使用簡單的算術平均來計算投資收益,也就是把每年的收益率相加后再除以投資的總年數,那么結果是0,這準確反映該項投資的損益情況了嗎?顯然沒有,較為準確的計算方法是采用幾何平均來計算投資收益,計算公式如下:
這里的N代表的是投資的總年數,用上述公式計算該項投資的年化收益率,結果如下:
也就是說該項投資的復合年化收益率是-3.175%。
巴菲特曾經說過,復利是最偉大的發明。復利的“牛鞭”效應非常明顯:首先,在時間的催化下,期初不起眼的收益率也會帶來可觀的回報;其次,期初收益率的微小差別經過時間的長久煉化,會帶來財富的巨大差異。
舉個例子說明,假設有三筆投資,期初本金均為10萬元,復合年化收益率分別為5%、10%和15%(如圖1所示),第10年時,三筆投資帶來的收益達到:162889.5、259374.25以及404555.77;第30年時,三筆投資帶來的收益達到:432194.2、1744940.2以及6621177.2;第50年時,三筆投資帶來的收益達到:1146740、11739085以及108365744.2。
復利的“牛鞭”效應告訴我們,除了關注收益率的高低之外,投得穩、拿得久也攸關最終的投資回報。
投資者在確定投資的目標收益時,一個重要的參照基準就是各類資產的歷史收益率。我們匯總了債券、股票、黃金和房產的歷史收益情況(見表1),供大家參考。
從表1可以看出,各類資產的歷史收益率差別很大,這一方面是因為大類資產本身的風險收益特征有明顯差別。舉例來說,中證全債雖然復合年化收益率只有4.16%,但它的年度最大回撤低到-2.41%,而滬深300雖然復合年化收益率高達8.02%,但年度最大回撤高達-65.95%;另一方面是因為各類資產的取樣時間不一致,特別是A股的幾個指數,指數創建時間不同可能會影響收益表現。
另外一個值得參考的收益率是各類基金的歷史復合年化收益率,我們篩選了市場中存續期超過5年的各類基金的收益情況,結果匯總如下(表2)。
這里需要提醒讀者注意的是,因為存在幸存者偏差(好的基金才能生存下來,差的基金被淘汰了)的問題,表2中的數據可能高估了基金能給大家帶來的回報。
從表1和表2的數據可以看出市場能夠帶給大家的回報以及投資領域的佼佼者(基金公司)能夠給大家帶來的回報,大家可以根據表1和表2的數據來調整自己對于投資回報的心理預期。
投資者如何給自己劃定一個相對合理的目標收益,取決于兩大類因素:一類和投資者自身的狀況有關,例如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期限等等;另一類是市場能夠給予的回報水平。
投資者對自己投資能力的評估往往超過自己真實的投資能力,從而為自己定下不切實際的目標收益。通過比較表2和表1的回報數據,可以看到專業投資機構中的佼佼者也很難跑贏市場,希望這個比較可以幫助你冷靜下來,為自己定一個合理的收益目標。
投資中最令人憂心的是風險錯配,原油寶是一個再典型不過的案例——原油寶底層是海外的原油期貨,除了期貨的高杠桿風險外,還疊加了匯率風險,明顯是一個風險非常高的投資品種,但大量的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銀行客戶購買了這個產品,當損失真實發生的時候,很多投資者無法承受。如何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可綜合年齡、財富狀況等因素去考慮,概括起來講就是年齡越大、財富越多,投資理財追求的首先是保值,其次才是增值,所以風險偏好應當盡可能放低,目標收益率也應降低;年齡越輕、財富相對較少,投資理財更多應追求財富的增值,風險偏好可適當提高,目標收益率適當提高。
投資期限越長越好,很多投資者長錢短投,熱衷于擇時,最終的收益往往并不理想。投資收益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資產配置、擇時、擇資產(例如擇股),大量的研究表明,投資收益主要來自于資產配置,擇時擇股并不靠譜。資產配置、定期調整、精選低費率的投資標的,然后靜待復利帶給你驚喜,是投資理財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