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報道稱,一位女士誤信網上流傳的喝水洗腸養生法,半天內喝下4升白開水,而且整天未吃東西,到傍晚,該女士嚴重不適到醫院治療,被診斷為“水中毒”。醫生建議,喝水最好是少量多次,每次100~200毫升為宜。
據了解,“水中毒”是指喝過量的水,導致低鈉血癥,并不是水中含有毒物。人在運動或發熱后大量出汗,汗水除了有水分還有大量的鹽分,出汗后大量喝水可以補充體內水分,但不能補充丟失的鹽分。水攝入量超出人體排出水分的能力,會導致水在體內滯留,引起血液滲透壓下降和循環血量增多,血液中的鹽分不斷減少,血液的吸水能力就會降低,過多的水分被吸收到組織細胞內形成細胞水腫,造成“水中毒”,產生胃疼、頭暈、嘔吐、心跳不平穩等現象,重者可能昏迷。
有研究指出,人每天至少要消耗2000毫升水,折合后約8杯,所以有一天八杯水說法。醫生解釋,一般人一天建議喝水量是八杯,共2000毫升的水,人體每天攝入的食物中也含有水分,根據個人實際情況,不應麻木追求2000毫升的飲水量。過分補水身體不但不會吸收,反而會引發血液中鈉流失,如果一天中沒有喝足夠水,之后一次性大量猛喝,胃部會覺得沉漲,還容易造成“水中毒”。
雖然“立秋”已過,開始由夏季向秋季轉換,但佛山仍然炎熱高溫,又有“秋老虎”來襲,飲水是每天工作、生活中重要的一環。如何防止“水中毒”?醫生提醒,不要因為工作繁忙、外出辦事不方便而長時間不喝水,也不要在運動過程中不及時補充水分,過后突然猛喝水。平時外出可攜帶水瓶,劇烈運動或高強度工作后少量多次地進行補水,一次以100~200毫升為宜。
》提醒
喝水速度
不宜過快
醫生建議,正常人可通過尿液顏色來判斷何時補水,正常的尿液呈淡黃色,顏色太深就應該補水。此外,感冒發燒時要比平時多喝一些水,患有急性腎炎、腎功能衰竭的人則要聽從醫生安排適當控制喝水量。
不喝“冰”水和“開”水。喝過冷的水會使胃腸黏膜突然遇冷,從而使原來開放的毛細血管收縮,引起胃腸不適甚至腹瀉。而過燙的水進入食道,易破壞食道黏膜。因此,喝水最適宜的溫度是10℃左右。
喝水口味不宜過甜。天氣炎熱汗量大時可喝些淡鹽水補充鈉,綠豆湯、檸檬水等是不錯的選擇。但各種甜飲料由于糖分高,營養素比較單調,不推薦大量飲用,也不能用來代替白開水。
喝水速度不宜過快。快速大量喝水會迅速稀釋血液,增加心臟負擔,也容易把大量空氣一起吞咽下去,容易引起打嗝或腹脹。
珠江時報見習記者/陳俊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