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繼文匯傳統 秉持讀書品質 ★文匯讀書周報 ID: whdszb
《文匯讀書周報》第1615號第四版“書人茶話”版
(2016年5月16日發行)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教授葉揚在上海圖書館作專題講座
東西戲劇中夢的比較
——略談湯顯祖的夢與莎士比亞的夢
葉揚
湯顯祖與莎士比亞,兩人遠隔歐亞大陸,并無關聯,但早在日本明治維新之際,日本學者青木正兒就把這兩人扯一塊兒了。
湯、莎兩人,雖非同年生,卻是同年死。兩人最大的相同處,是都寫戲劇,而且,湯顯祖有“臨川四夢”,莎士比亞一生所寫三十七部劇本,其中許多與夢也有很大關系。
湯顯祖的“臨川四夢”
湯顯祖,字義仍,號若士,一生寫了四個劇本,即《霍小玉紫釵記》《南柯夢記》《邯鄲夢記》《牡丹亭還魂記》,因其齋名“玉茗堂”而稱為“玉茗堂四夢”、“臨川四夢”,每個劇本都是一個夢。
從藝術水平來說,《紫釵記》《南柯記》較弱,《邯鄲記》稍強,但都不如其平生杰作《牡丹亭》。
《南柯記》劇照
這個戲塑造的人物較多,但受中國戲劇角色的限制,相對而言不如莎劇中長長的人物畫廊。比如京劇生旦凈末丑,基本是固定角色,涂白粉的花臉必為奸人,因而人物塑造不太活潑。但在《牡丹亭》里,不是主要人物的陳最良這個角色寫得特別成功。這個老學究非常迂腐,杜麗娘和她的丫鬟春香鬧學,是非常有名的一出戲。與莎劇相比,單憑《牡丹亭》,湯若士就毫無愧色。
《邯鄲記》劇照
且看湯若士同代人的評價。晚明的屠隆說:“義仍才高博學,氣猛思沉。格有似凡而實奇,調有甚新而不詭。語有老蒼而不乏于姿,態有秾艷而不傷其骨。”評價非常高。有名的小品家王思任說:“若士自謂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span>
《牡丹亭》劇照
批評的也有。精通曲律的王驥德說:“婉麗妖冶,語動刺骨,獨字句平仄,多逸三尺,然其妙處,往往非詞人功力所及?!闭f湯若士平仄不對,跑音三尺,但筆下妙處,無話可說。另一位大家沈德符說:“湯義仍《牡丹亭》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奈不諳曲譜,用韻多隨意處,乃才情自足不朽也?!闭f湯顯祖不熟音樂,不按曲譜,用韻隨意,但才情很好。
《牡丹亭》劇照
筆者以為,民國學者吳梅在為湯若士寫的《四夢傳奇總跋》中所言較為中肯:“明之中葉,士大夫好談性理,而多矯飾??频诶撝?,深入骨髓。若士一切鄙棄,故假曼倩詼諧,東坡笑罵,為色莊中熱者下一針砭。其自言曰:他人言性,我言情。”此話極妙?!赌档ねぁ分圆恍?,因為充分表現了人的七情六欲?!吧w惟有至情,可以超生死,忘物我,通真幻,而永無消滅。否則形骸且虛,何論勛業,仙佛皆妄,況在富貴?!薄蹲镶O記》中的霍小玉和李十郎,因盧太尉的干預而被拆散,通過黃衫客、皇帝把他們合到一起。《牡丹亭》中的柳夢梅和杜麗娘,居然跨越了生死。這個情,說到極點了。
《牡丹亭》劇照
其實,湯若士自己也明白,所以他說:“凡文以意趣神色為主。四者到時,或有麗詞俊音可用。爾時能一一顧九宮四聲否?如必按字摸聲,即有窒滯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币沂裁炊及雌截?,按曲譜要求去寫,我可能一句都寫不出來。
莎劇中的夢
哈佛大學學者瑪喬麗·卡爾貝在1974年出過一本關于莎士比亞的夢的著作,其中一些觀點,筆者頗為贊同。此處選幾部莎劇,與“臨川四夢”作個參照。
《馴悍記》,其正戲前有Induction,朱生豪譯成“序幕”,非常有意思。窮漢喝多了,貴族開玩笑把他帶回家,錦衣玉食。窮漢醒后,說我是叫花子,大家卻說他糊涂了,你是貴族老爺。莎士比亞用了角色變換的手法,這在西方文學中很常見,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王子與貧兒》,也是將王子和貧兒的角色對調。
《馴悍記》正戲講一個有錢人的兩女兒,大女兒是潑婦,二女兒賢淑。來了一個彼特魯喬,用盡辦法把大女兒訓得服服帖帖。這故事和序幕毫無關系。這是莎士比亞第一次把夢和戲劇結合在一起。用夢開頭,但夢與正戲沒有太大關系。
《理查德三世》就不同了,劇中兩處用到夢。該劇講述后來成為理查德三世的人,駝背、瘸腿、其貌不揚,平時低調,但滿肚陰謀詭計,精通宮廷陰謀。為了當國王,他陷害親哥哥喬治。在他另一個哥哥愛德華四世也就是國王生重病時,他捏造謊言說:“有一個名字是Q開始的人,要篡你的位。”國王一聽,不就是喬治嗎?把喬治關起來了。理查德就派人把他刺殺了,還把他塞到一個大酒桶里。其間,喬治做了一個夢,他說:“我和我的弟弟格羅斯特同路,夢見他要我去甲板上散步,我們兩個人朝英國望。正當我們緩步徐行,我弟弟一失足,我去拉住他,他突然一手打來,把我摔下了海?!边@個夢非??膳隆?/span>
《理查德三世》劇照
第五幕第三場,貴族里士滿伯爵帶兵和理查德會戰。戰前,舞臺上鬼魂逐個出現。鬼魂對理查德說:“你去死吧!”對里士滿伯爵說:“你一定會得勝的!”
這些鬼魂,都是被理查德運用陰謀詭計除去的政敵。鬼魂的出現,等于回顧了整個劇情。所以,夢在其中起著貫穿全劇的作用,兩個夢都與劇本結構有關。
《羅密歐與朱麗葉》里有兩場戲是夢,文字寫得非常優美。
第五幕第一場,悲劇發生前夕,羅密歐做了一個好夢。他醒過來說:“要是夢里面的幻想,可以代表真實,那么我的夢,預兆著有好消息到來。我覺得心里面很恬靜,整日里面有一種快樂的思想,把我從地面上飄揚起來?!薄拔覊粢娢业膼廴耍瑏砜匆娢宜懒?。奇怪的夢,一個死人也有思想。她吻著我,把生命吐進了我的嘴里。于是我復活了,而且我變成了一個君王?!边@是好夢,先死后活??珊髞戆l生的事,表示這夢恰是反夢。此處可見,在語言駕馭方面,莎士比亞寫夢已非常成熟。
莎劇最精彩的,當屬《仲夏夜之夢》。二十世紀以來,該劇成為西方表演頻率最高的莎劇。整部戲有四種人物,雅典的貴族首領、貴族男女青年、仙人、手藝人。劇中,莎士比亞的語言能力達到非常精湛的程度:仙人用揚抑格四音步;貴族首領用抑揚格五音步;貴族男女青年討論愛情時用英雄偶句,尾句押韻;手藝人用散文或打油詩。很可惜,翻譯時幾乎都失去了原有的味道。所以,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說:“詩就是翻譯時失去的東西?!边@部戲整個就是一個夢,與《牡丹亭》比較相似。
東西戲劇的比較
戲劇,有兩層意思。首先,戲劇是舞臺上的表演藝術,是供觀眾看的。其次,戲劇的劇本,白紙黑字,是書寫的文學。西方戲劇叫drama,希臘語里是“做”的意思。帶上面具,在舞臺上,你就不是你,而是劇中人。
早期的戲劇,悲劇、喜劇分得非常清楚。悲劇是講好人,比一般人好一點的人,因性格弱點,導致結局悲慘。喜劇則是講比一般人稍壞一點的人,開始很得勢,后來走向壞的下場。
文藝復興和啟蒙時代,莎士比亞是當時的大家,他基本沿用古希臘的悲劇、喜劇模式,但已有一些變化。《理查德三世》里,主角是無惡不作的壞蛋,可莎士比亞稱之為悲劇,這已不同于古希臘的悲劇,因為悲劇主角原本是講好人的,而理查德是壞人。
現代西方戲劇的三大家中,第一位是大家最熟悉的易卜生,其《玩偶之家》在五四前后轟動一時,議論紛紛:娜拉走了之后,還會回來嗎?另一位是瑞典戲劇家斯特林堡,他寫夢非常低沉,但非常有力。再有一位是俄國契訶夫,他的《櫻桃園》《海鷗》在美國長盛不衰。
現代西方戲劇中,語言已不是詩句,而是通常說的語言。悲劇、喜劇的界限也很模糊。
中國戲劇和西方很不一樣。國人認為正宗、高檔的文學,首先是詩,其次是文。在英語里,小說叫 fiction,意為虛構。中國稱為小說,意為道聽途說。
中國戲劇雖然出現很晚,但追溯其“史前史”,可向前推到屈原的《九歌》。楚國地處南方,不像北方孔夫子說的“敬鬼神而遠之”,“未知生,焉知死”。楚國保留了很多巫的傳統,可以連通人神兩界,陰陽互通。屈原的《九歌》,就是表演,說話者不是屈原自己,而是各種神——河伯、山鬼、大司命、少司命,有點像古希臘悲劇,屈原帶著面具出場。司馬遷《史記》中,“滑稽列傳”講了很多優人,就是在皇帝面前表演取樂者。唐代有了《秦王破陣樂》《霓裳羽衣舞》,帶有劇情。宋金元,金代有《諸宮調》,把唐人元稹的《鶯鶯傳》改編成董解元《西廂記》,有點接近現在的評彈,一段說一段唱,且由一人分扮不同角色。元代出現了雜劇,關漢卿寫了六十幾部戲,可惜僅十二部傳下來,其中最有名的是《竇娥冤》。元代還有了南戲,高明的《琵琶記》,托名施惠的《拜月亭記》,寫得非常好。南戲成了名人傳奇的祖宗。
《竇娥冤》劇照
斯坦福大學學者劉若愚先生在其《中國文學概要》中對中西戲劇的不同講了幾點:第一是載歌載舞。莎劇中,羅密歐拿著吉他彈奏,但他不是音樂家,也不會跳芭蕾,而中國戲曲向來是載歌載舞的。第二,不以寫實為主旨。西方戲劇,什么人說什么話,可中國戲劇不講究這個?!独铄迂撉G》中的李逵,說白時都是粗話,可一開始唱,比最好的抒情詩人還要抒情。第三,悲喜交集,分不清悲喜劇,成了鬧劇,最后總是大團圓結局。即使是《竇娥冤》,竇娥死了,但是竇天章回來了,惡人得到了懲罰。西方的戲,有時候還會讓你surprise(驚奇),但中國戲劇不會。
《李逵負荊》劇照
《竇娥冤》劇照
湯、莎劇用詞特點
湯若士最有名的《驚夢》,有些詞匯是“人工”的,比如“炷盡沉煙”是在家里燒香,“拋殘繡線”是在紡線,“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都是人工和自然的東西,兩相映襯。最有名的“原來姹紫嫣紅開遍”,當初他是怎么把這個詞湊到一塊的?在他前面,唐宋八大家的柳子厚在《永州八記》里用了“紛紅駭綠”,紅變成亂亂的,綠色好像很害怕。姹紫嫣紅都是“女”字旁,形容青春少女,有一種嫩的意思。如此用詞,除了湯若士,還能有誰?這是他的才情所致?!皵嗑j垣”,接著一連串:“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薄敖z”和“片”,平常都是形容細膩的東西,而形容雨和風,此前可能沒人說過。錦屏人,是呆在屋子里的人,不知大好春光,只有走出去的人,才知春色之美。
再看莎劇《暴風雨》里講夢的。該劇系莎翁晚年所作。蘇東坡言:“凡文字少小時須令氣象崢嶸,彩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其實不是平淡,絢爛之極也?!鄙勘葋唽憽侗╋L雨》用詞遣句可謂如火純青,返璞歸真,重歸平淡。劇中有很多夢境,快到結束時,男主角講了一段話,沒有用很多拉丁系、法語進來的英文詞,更多的是用本土英語,而且不用漂亮字眼。這段話里,除了一個四音節的詞,都是單音節或雙音節,而且非常普通。
《暴風雨》劇照
比如,材料,不用material,用stuff,很普通的詞。就像中國江西派黃庭堅講的點鐵成金,普通的字在他筆下充滿了音樂感。英語有時態,過去式、現在時,而中文不行,要加字,英文只要改時態就行。請看這幾句,既有現在時,有的還是被動態,又有過去時,第二行“As I foretold you, were all spirits”,第三行“Are melted into air, into thin air”,不怕重復,音樂感也有了。形容很高的樓,參天大樓,就說“云做了樓的帽子”,甚至用了“all which it inherit”,本身就有傳承、從過去而來的意思。有些地方,朱生豪先生的翻譯略嫌隨意。例如,“And, like this insubstantial pageant faded,Leave not a rack behind”,朱先生譯成“同樣消散,就像這一場幻景,連一點煙云的影子都不曾留下”,查字典,rack沒有“煙云的影子”之意。Pageant可以是非常盛大的場面,但有一個意義,中世紀流行一種神秘劇,有時在街頭表演,舞臺是帶有輪子的,表演結束,輪子一滾,車子(舞臺)就走了,pageant原本是這個意思。所以說,pageant消散了,連架子都沒有留下。這個你要熟悉當時演戲的環境才能理解。當然,也不能苛求朱先生。劇中沒有一個稀奇古怪的詞,甚至沒有比較優雅的詞,都是普普通通的,好就好在擺在一塊,讀起來就充滿了音樂感。當然,cloud-capped、great globe,都是用英語里的頭韻,非常巧妙。
中國第一家由媒體創辦的讀書類專業報紙
《文匯讀書周報》
WENHUI BOOK REVIEW SINCE 1985
《文匯讀書周報》采編團隊
舒 也 xjz@whb.cn
蔣楚婷 jct@whb.cn 朱自奮 zzf@whb.cn
薛偉平 xuewp@whb.cn 金久超 jinjc@wh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