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學,我的夢
劉欣
走過歲月,走過生活,走過我在交大的一百天,心里有許多感慨,也有所感悟。在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的輪回中,我漸漸看清了我的大學的朦朧面紗。
歲月清淺,時光瀲滟,太陽尚暖,我駐足在交大銀杏路的盡頭,黃的發亮的銀杏葉子仍有些固執的纏綿在樹上,可能它們也喜歡高處向陽的地方,樹下也散落了一地,鋪就著一張斷斷續續的黃金地毯,我望著眼前這風景,思緒不覺得回到了開學第一天……
火紅的標志物,在九月的天氣顯得格外耀眼,氣宇軒昂。我心想這就是我心心戀戀的大學了,我日思夜想無數個奮筆疾書的日子,無數個為成績分數擔驚受怕的日子,終于在我站在大學門口得到了回報。我的夢就在這了。我心里不由自主一種自豪感和對未來生活的無窮向往。
我懷著忐忑激動的心情開始熟悉校園,節節課找教室,和同學打交道。但是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多了更多空閑的時間,開學過后的激情慢慢變成了恐慌,可能是習慣了高中老師安排好的緊鑼密鼓的學習節奏,習慣被安排的我突然不知道自己到底干嘛,曾一度讓我感到緊張,迷茫,困惑。白駒過隙,猝不及防的一次考試讓我更加迷茫,直至有一次上英語課,老師在講臺上語重心長的說:“大學不同于高中的是,高中是老師要你學,而大學是你自己要求學,培養自學能力,轉變觀念是你們大學新生當前很緊要做的事”一語驚醒夢中人,我學著一個人規劃自己要做的事,學著有主張的做有益的事,于是我愛上了去圖書館,享受在閱讀中體會生活,提升自己,在空閑的時間充實自己。在去圖書館的路上,我走過銀杏樹的青翠欲滴,蔚成風到落葉成裳,襲滿地,每一步,銀杏樹默默地見證著我成長,從懵懂無知的茫然少女,到精神抖擻,有著強烈方向感的標準合格大學生。
英國教育理論家懷海德說:大學的存在就是為結合老成與少壯以從事創造之學習,而謀求知識與生命激情的融合。學以致用,語出李新《為有源頭活水來》:要結合實際工作和革命斗爭的需要來學,學以致用,并且勤學苦學。為此在眾多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社團和組織中,我選擇成為了交運新聞社的一名成員,和諧溫暖的部門讓我有了家的感覺。印象最深的還是我第一次出任務,負責“交運新生辯論決賽”的現場拍攝,萬事開頭難,雖然在之前都已經學過了怎么正確使用相機才能拍出清晰好看的圖片,但是拿到相機拍照還是有點緊張,畢竟現場還有輔導員和那么多同學,手心一直出汗,也擔心自己的走動會影響到選手的發揮。還好還好,是我杞人憂天了,拍出來的效果還是好的,這次拍照給了我自信心。最關鍵是給了我鍛煉膽量和提高照相技術的平臺,讓我在接下來的“專家認證”等任務中如魚得水,面對拍攝領導書記這些人物時也毫不怯場。
時光匆匆,浮光掠影里我的大學的一百天像放電影般,每個場景歷歷在目。是的,一百天,在重交,我學會獨立,學會扮演我的角色,學會長大。我的大學,見證著我的蛻變,我的夢,織就美好的未來。
編輯 云山
圖片源于網絡
如果你也想分享你的想法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