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陀螺,是我們小時候玩得最多的一項活動。那時候我們玩的“陀螺”都是“土法上馬”因陋就簡,自己“設計、生產”出來的。
最常用的一種陀螺,是用木頭做成的。選一根手腕粗細的木棍,鋸成寸把高、直徑寸把長的樣子,把木棍的渾身上下削光溜,然后再仔細地將木棍削成一個圓錐形狀,這樣一個陀螺就做好了。有創意的,還在陀螺的頂端,用小刀子刻上“我的陀螺”或自己的名字。
還有一種是用墨水瓶做的陀螺。我們小時候用的墨水瓶,有小半揸高,圓圓的,瓶子的直徑只有寸把,墨水瓶的口只有大拇指粗。用墨水瓶做陀螺,先鋸下一根一寸來長的、大拇指粗細的小木棍,將木棍的一頭用刀削成一個寶塔形,光光滑滑的,然后將木棍緊緊地塞進墨水瓶子的瓶口里,不偏不倚。這樣,一個漂漂亮亮的小陀螺就做成了。
除此之外,我還用白蘿卜、紅蘿卜或黃泥巴做過的。蘿卜做成的陀螺,因其水分較多,只用一兩次就變形了,所以玩的不多。泥巴做成陀螺,先要在灶膛里燒烤,待泥巴全部烘干后才能使用。不過,泥巴陀螺在玩的時候,如果不小心撞到磚頭上或是石塊上,就會破掉,或者撞缺角了。玩泥陀螺的孩子也很少。
陀螺做好后,還要做一條打陀螺的鞭子。鞭子要用一條食指粗的繩子,將它牢牢地綁在一根又直又細的竹竿上。打的時候先將麻繩緊緊地纏在陀螺身上,然后,把陀螺放在地上,用左手緊緊壓住陀螺,右手使勁地扯動起鞭子,陀螺便開始在地上旋轉起來。這時候,打陀螺的人便貓起身子,右手把鞭桿扭到身子右側,然后對著地上旋轉的陀螺,使勁抽去。陀螺因為鞭子的作用力,便開花似的,拼命地在地上旋轉起來。陀螺一邊旋轉,一邊不住地往四方奔跑著。
有些孩子為了出風頭,還將陀螺用左手托起,輕輕地拋向空中,待陀螺緩緩地降落到地面的時候,便掄起右手的鞭子,“噼噼啪啪”地抽打起來。
打陀螺雖然是一種很土的活動,但在那個年代里,卻成了我們這些鄉下孩子的主要娛樂方式。尤其是冬天的時候,學校的操場上,甚至有時候在放學回家的路上,隨處都可聽到“噼噼啪啪”鞭子的脆響聲和孩子們的叫好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