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腳后跟粗糙皸裂,腳跟變得像銼一樣。不但脫皮,流血,還剮襪子,平常走路都要很小心生怕用力過猛,腳后跟就“炸裂”了。
你真以為這只是皮膚干燥這么簡單?
腳后跟干裂、疼痛
其實是腎氣不足
《黃帝內經》也講過這個道理:“有諸形于內,必形于外。”意思是說:人的身體內有了毛病,一定會在身體表面顯現出來。
人體的腎經,在腳踝一帶行走的路線是:循內踝之后,別入跟中。腳后跟這個地方呢,就是腎經走過的路線,也是它負責管轄的區域。
如果這一帶出現了什么腳后跟疼啊、癢啊,腳后跟開裂啊,都要考慮一下,是不是腎經的經氣不足了?
秋冬燥氣確實會影響身體潤澤的效果,所以,腳后跟的皮膚才會開裂。
那么為什么嬌嫩的面部皮膚不開裂?而腳后跟先開裂了?這其實都反映了腎氣不足。
腎虛不是男人的專病,更是女性衰老多病的禍首。女人腎虛還表現在怕冷、脫發、白發、眼臉浮腫、更年期提前等。
三種標本兼治之法
涂抹護膚霜、凡士林這樣的辦法,只是對干裂部分起到了一點保濕的作用,如果是遇到裂口很深,出血的情況又該怎么辦?
外用:艾草類精油
睡覺前滴幾滴精油涂在皸裂處,最好用保鮮膜封住,早上醒來再撕掉。艾草消炎殺菌,止疼止血都不錯。
艾草精油能滲透經絡,液態的成分兼有潤膚作用,恰恰是針對此類病癥標本兼治的好方法。
艾灸補腎,截斷干裂源頭
古書有云,自古扶陽,灼艾第一。扶陽便是強腎之本。四季之中,冬天是養腎最好的時候,腳跟歸腎管,艾灸提升了腎陽,腎血下行,腳后跟得到了滋養,干裂就有所好轉。
補腎艾灸穴位:
1、腎俞穴
腎俞是腎的背俞穴,常艾灸它可調補腎氣。
2、關元穴
關元穴是人體真氣、元氣生發的地方。
3、氣海穴
氣海和關元穴在人體下腹部,共同保護著生殖系統。此穴必灸。
4、三陰交
它是肝、脾、腎三經的交匯處,女人可常灸。
5、太溪穴
太溪穴凹陷明顯,可能也是腎氣虛衰了,根據“陷下則灸之”的治療原則,可艾灸太溪穴來補養腎氣。
6、涌泉穴
《黃帝內經》說:“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涌泉穴按揉起來松松垮垮無彈性,也是腎氣虛弱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