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從拉薩進出的西藏行,行程安排一般都是以拉薩為中心的,因林芝海拔比拉薩低,適宜做為逐步適應西藏高海拔的過渡區域,以減輕游客高原反應。所以第二天早上7點30分天剛蒙蒙亮(西藏比我們遲兩個小時),我們上車出拉薩城沿林拉高速(因米拉山隧道尚未建成,中間走了一段318國道)前往林芝,一路上兩邊全是光禿禿的高山,實在是那個荒涼。早一天的勞頓加上漸漸的高原反應,缺氧使人頭昏腦漲,昏昏欲睡,在半睡半醒中到了拉薩地區與林芝地區的分界線,海拔高達5013米的米拉山口,導游吩咐停車20分鐘,讓大家欣賞山口風光并拍照留念。
米拉山口山風勁吹,藍天白云間,遠處的山峰,在云霧的纏繞下,若隱若現,近處的山坡,五彩經幡連地接天,飄蕩搖曳,獵獵做響,仿佛要將藏民們虔誠的愿望上達蒼天神靈。一座譽為“雪域之舟”的牦牛雕塑在大風里昂然挺立著,像是在向人們展示著自己的堅強和不屈。 山口風大體感頗冷,加上高原反應有點強烈,隨便拍兩張照片表示我已來過此地,就急忙上車休息。
車過米拉山口海拔逐漸降低,到中午停車吃飯時頭也不疼了,貌似已經恢復正常,心情越來越舒暢。有一句話“最美的風景在路上”,用著西藏更加貼切,中飯后一路過去,西藏的江南風光漸漸呈現在了眼前,廣闊舒緩的草原上隨處可見牦牛、羊群,尼洋河兩岸的植被也逐漸的充盈起來,公路沿著彎曲的尼洋河畔往前延伸,一邊是蜿蜒不斷的河水,兩岸綠樹成蔭,一處處濕地美不勝收。一邊是連綿的高山,大片直插云霄的原始冷杉樹,河的對岸,隱隱可見一些小的村落坐落在山間,在周圍綠色植物襯托下充滿田園氣氛,與上午光禿禿的,一片片不毛之地的荒涼有天壤之別,簡直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林芝是西藏自治區下轄的地級市,古稱工布,“林芝”藏語意為“太陽的寶座”,屬于高原溫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林芝與拉薩本來在同一個緯度上的,為何會有如此有別于拉薩的獨特氣候,因為這里有地球上最深、最長的雅魯藏布大峽谷,浩浩蕩蕩的雅魯藏布江穿過林芝抵達印度洋,使得印度洋暖濕氣流得以長驅直入,千百年來,熱量、水氣以及特有的地理之利成就了林芝綠色的肌體,森林覆蓋率達46.1%,是全國第三大林區,這里,一年四季,山谷中、山腰間,桃花如落霞,油菜花似錦緞,青稞翻滾著波浪,五彩斑斕的森林成了上帝的調色板,而終年白雪皚皚的山峰,寒光凜凜中,偶爾會顯現出溫暖圣潔的光芒(日照金山)......也正因為此,身處其中,我們會恍惚自己究竟身在何處?也正因為此,林芝有著“西藏江南”、“東方瑞士”的盛譽。
行程安排林芝三天游,分別游玩了紅教圣湖、有“小瑞士”美譽的巴松措;欣賞了林芝“母親河”尼洋河風光;觀賞了地球上最深的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遠眺了海拔7782米,在白雪覆蓋、云霧繚繞下不肯輕易露出真面目,“直刺藍天的長矛”的南迦巴瓦峰;遠觀了如詩如畫, “叫人不想家”的魯朗林海;游覽了清新自然,號稱天然氧吧的卡定溝;拜謁了對西藏有著非凡貢獻的松贊干布的出生地等。但跟團游坑爹的事還是避免不了的,每個景點都是蜻蜓點水式的到處一游,根本沒有在時間和空間上進一步欣賞景區精華所在,加上文筆欠佳,所以實在無法表達出西藏江南林芝的美。
去西藏之前就有人說“大美西藏,最美林芝”,林芝到底有多美,找機會諸君還是自己去感受吧。
雅魯藏布江與尼洋交匯處,右邊是尼洋河,水質碧綠清澈,正前方是雅江水質偏黃混濁。
更新于 2018-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