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中國館館藏的清粉彩花鳥扁壺 粉彩是中國陶瓷史上最后誕生的一個主要品種,它的出現打破了數百年以來青花的霸主地位。
大英博物館中國館館藏的中國魏晉石佛經卷中的佛像
大英博物館中國館館藏的中國敦煌壁畫色彩艷麗的菩薩
大英博物館東周青銅簋
大英博物館公元前4500年左右的陶罐-雙耳細頸橢圓土罐
大英博物館商代青銅鼎
大英博物館至正型青花龍紋大瓶,高63.6厘米。 這對龍紋大瓶幾乎囊括了除人物外元青花繪畫的全部元素,如龍紋、海水、蕉葉、扁菊、云紋、雜寶等,且繪制精良,難有與之比肩者,故此對大瓶作為元青花標準器當為魁首。如仔細觀察大瓶的象耳下沿、瓶肩處,則均能發現無釉點,顯然是環的銜接處,但環的大小、形狀等均無從考證。
大英博物館新石器晚期,玉面神人像,產地不明,江西和西安曾有類似出土物品。 這件玉面神人像極可能發現于湖北省石家河遺址群,據推斷是巫師通天時所佩戴的面具,代表著當地尊奉的神的形象,為宗教祭器,是神權的象征。與同時期良渚文化及紅山文化的玉器相比較,這件玉器在工藝上以剔地陽紋為特點,工序復雜,技藝更勝一籌。
大英博物館青銅雙羊尊,商代,高43.2厘米。 尊在商周青銅禮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主要的盛酒器之一。這件雙羊尊鑄造于公元前13世紀到12世紀,屬于南方青銅器風格。它的形狀為兩只背部相連的公羊,雙羊各探向一方,羊角彎曲,羊背相連托起尊筒,四只羊腿被巧妙地用作支撐。柔和素雅的銅綠、四平八穩的對稱、紛繁復雜的紋飾和厚重拙樸的質感,賦予了雙羊尊無法用語言形容的魅力。
大英博物館中國新石器時代,遼寧紅山文化,公元前3500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