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李濟仁養生茶

黃芪8克,黃精10克,枸杞5克,西洋參8克.經常泡茶喝,四種藥材都是上品,每次用量都控制在10克以內,需要長時間堅持飲用.養生保健貴在堅持。另外四時
感冒時,就不要喝了
!中國國醫大師李濟仁老中醫喝這道茶30多年,現如今80高齡,白發童顏.
明目,養神,活血.枸杞子滋陰養肝,黃精補氣,對于泌尿系統病癥、婦科疾病有緩解作用.另外,枸杞子可以明目,青少年也適合飲用,但每周不要超過3杯.腹瀉、火氣大者不宜飲用. 東洋舶暢性較不燥熱,對于神經衰弱者,可以振奮元氣,也適合年長者溫補身體,但感冒者不宜飲用.

總之感冒、腹瀉、易上火者不宜飲用.

相關資料表明,西洋參不適合有慢性乙肝的人使用.這個組合很完美,有慢性肝病患者不宜用.枸杞子,黃芪,黃精,紅棗這個組合對慢性乙肝養生倒是不錯,假如
經常對電腦和熬夜,加進菊花.既清肝明目,又益氣養血.僅供參考,俺查過很多資料,慢性肝炎患者不適用西洋參.

黃芪10g黃精8g西洋參5g枸杞15g放進茶杯倒進開水泡半小時喝,一直喝的水淺了.一天一次.

這幾樣除了黃精都可以泡水喝的 黃精由于味甘厚需要煎服 一般年輕人身體健康的不要服用 這幾樣補益效果還不低 可以補氣養陰,感冒和腹瀉時不可吃.

主持人】觀眾朋友您好,歡迎收看這一期的《中華醫藥》,有這么一位老人,他的臉色紅潤,讓很多年輕人都羨慕不已,他晚上12點睡覺,早上7點起床,工作一天都不覺得累,精神頭更是同齡人中少有的,再問問他的年齡,您猜有多大?80了!那他是誰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健康故事.
【解說】每周四的上午,80歲的老中醫李濟仁,都會在安徽省蕪湖市的這間診室里出診,從早上8點開始,找他看病的人就絡繹不盡,這么多人讓隨著他抄方的學生都有點受不了了.
【李濟仁的徒孫】固然他專家號天天限掛二十個,但是往往都是不止這個數,基本上都是超過三十.今天31個,目前為止都是31個,然后天天大概都要到下午一兩點,李老中間也是不休息的,中午一點都不休息,精力非常好,比起我們一般年輕人還好,我們經常有的時候抄到十二點鐘,肚子餓了,吃不消,感覺不行.
【記者】看這么多病人,您覺不覺得累啊?
【國醫大師 李濟仁 80歲】不累,你看我精神不是很好嗎?
【解說】實在,要說李濟仁的精力好,這還不算什么呢,聽他的女兒說,老爺子還有更厲害的地方呢.
【李濟仁的女兒李艷】他基本上每年都要出一到兩次國,他現在說他想周游全世界,國內已經游遍了,游遍全中國了,就游全世界.
【國醫大師 李濟仁 80歲】我的作息時間是晚上一般都要到12點才能夠睡,晚上有時候看看電視啊,有時候沒有時間看電視,就看看書、看看報啊,早也睡不著.一般都要11點多鐘再上床,12點再睡!早上7點多鐘起床,中午休息一下,所以我覺得一天到晚身體沒有什么疲憊,精力還是比較充沛的.
【解說】80歲,能有這樣的好精力,著實不輕易,而除此之外,李濟仁還有個特點,讓大家很羨慕.
【患者】我大概有五六年前還來找過李老看病,我覺得他就是這個樣子,我覺得他似乎變化不大,就似乎十幾年找他也是這個樣子,現在還是這個樣子.
【患者】他鶴發童顏,就感覺面色又很好,氣色又很好,很白凈,看過往之后,完全不像八十幾歲的一個老人.
【解說】我們近間隔看看李濟仁,的確像那位患者所說的那樣,李濟仁的臉色紅潤,膚質細膩,對這一點,李濟仁自己也是非常自豪的.
【國醫大師 李濟仁 80歲】我這個手,我這個手你看看怎么樣?皮膚特別好,我這個手,現在看不到一點斑,你看我這個手同你們年輕人的手差未幾.
【李濟仁的女兒李艷】有時候我出往人家也問臥冬你爸爸怎么保養的那么好,看上往鶴發童顏,皮膚也非常好.
【李濟仁的徒孫】我們也經常問過他,也在想李老肯定有自己的,身體那么棒,難道沒有自己保養的秘方嗎
【患者】他身體好,他八十歲人了,你看他氣色多好,他自己會調養,肯定是.
【主持人】實在,李濟仁可不是一個普通的中醫,他就是2009年中國政府評選出的30位"國醫大師"之一,中國明朝名醫張守仁的第十四代傳人,張守仁有一個外號叫做"張一貼",在某些疾病的治療上,經常是一劑藥就能見效.作為他的傳人,李濟仁在自我保養方面,是不是也有類似一貼就靈的獨家秘方呢?哎,老人家說了,還真有.
【李濟仁的***胡劍北】我經常看到他喜歡捧著一杯茶,到哪都捧著,我就問他你怎么總是捧著茶喝呢,那個茶里面的顏色并不是綠的,里面有點紅的,有點黃的,我就問他,李老他很有趣,他也不跟我說.
【解說】果然,我們發現李濟仁在出診的過程中,,經常會端起杯子喝兩口,據說這個習慣已經有很多年了.
【國醫大師 李濟仁 80歲】后來主要就是靠這杯茶,起了很大的作用.
【解說】這杯茶李濟仁不僅出診的時候喝,即使在回到家之后,他也要喝.而且喝完之后,他還會把里面的東西撈出來吃掉,吃得還津津有味.
【國醫大師 李濟仁 80歲】我喝了二、三十年了,我現在就是天天喝,一天不斷,而且我不單是喝,我還把它吃下往,吃呢,感覺到還很有味道.
【李濟仁的女兒李艷】他到哪里往都帶著往,有時候上班的話,我也幫他備了一個茶杯,有時候我要是跟他一起上班,lyhc.fneny.com,我就帶著這個藥,帶到門診往,給他泡.出差的話,他也帶著,塑料袋裝著,一小包一小包的裝著,一直帶著,可以說這個藥茶不離身.
【解說】看來這杯子里的藥茶大有來頭,到底里面有些什么東西呢?李濟仁說,這還真有一番經歷呢.上世紀80年代初,50多歲的李濟仁已經很有名氣了,他堅持天天出門診,工作量非常大.
【國醫大師 李濟仁 80歲】那個時候我最多一天看到6、70個病人,固然累,但我精神很好,還感到不累.
【解說】但是這種情況并沒有持續太久,就在那個時期,他得了嚴重的高血壓.
【國醫大師 李濟仁 80歲】我最高的時候,那個時候高呀,我最高的時候,我要高到180 到190,有時候甚至于200多都高過,低壓都高到120了.
【解說】固然當時他一直在用藥物控制血壓,但是有一個高血壓的伴隨癥狀卻給他帶來很大的困擾.
【國醫大師 李濟仁 80歲】頭昏的時候,昏沉沉的,有時候就像是忽然要暈過往一樣,腦子轉,發轉.
【李濟仁的學生胡劍北】經常能夠看得到他在臨床上看病的時候,時間稍久一點,他就要閉目養神一會兒,anuosha.ggg567.com,一看就是很疲憊,有時候我問他要不要休息,他說我頭暈.
【李濟仁的女兒李艷】他當時也吃了一點藥,但是我覺得效果也不是太好,由于我看他經常有時候還經常放工以后還感覺到累.有時還有頭昏的現象,經常出現這個現象.
【解說】那段時間,李濟仁的精力和工作效率大受影響.
【國醫大師 李濟仁 80歲】你在看病的時候,就感覺到無精打采的樣子,有時候開處方的時候,思維活躍啊都要差一點.
【李濟仁的學生胡劍北】我記得我曾經跟他兩個看門診,一上午看了76號,看得李老精疲力盡.
【李濟仁的女兒李艷】當時很擔心,包括我爸自己也很擔心,像這樣下往可能都活不到七十歲,那個時候我們真擔心.
【解說】當時的李濟仁為此十分焦慮,于是在服用降壓藥的同時,他開始琢磨自己的保養方法.
【國醫大師 李濟仁 80歲】由于我是個中醫啊,就要從中醫方面想想辦法,我就根據我的身體,根據我的具體情況,所以我就喝茶.
【李濟仁的女兒李艷】我看他天天都喝,天天必喝的,他一早起來就讓我燒開水,干什么呢?城市泡藥茶.
【解說】這就是當時李濟仁給自己調配的那道茶,里面泡了好幾味藥材,喝了一段時間之后,效果還真挺好.最新
【國醫大師 李濟仁 80歲】半個月左釉冬個把月左釉冬自己就感到這杯茶起效果了,我說怎么搞的,現在頭也不昏了,精神也好了.
【解說】而且到了后來,李濟仁不僅出診不覺得累了,即使又有了更繁忙的工作,他也能應付自如了.
【國醫大師 李濟仁 80歲】什么科技鑒定啊,開會啊,在我們醫院里邊要搞職稱啊,搞什么的那是比較拉拉雜雜的,一個是工作忙,一個政務也比較忙,那個時候是比較累的.但是到了后來,固然累,但我精神很好,后來還感到不累.
【解說】從此以后,在服用降壓藥的同時,李濟仁就一直在喝這杯藥茶,頭暈的癥狀大大緩解.
【李濟仁的學生胡劍北】一直到現在為止,他始終堅持喝這個茶,我就發現隨著年齡的增加,應該越來越衰,而李老反其道而行之,他的身體越來越好.
【主持人】《黃帝內經》中說"氣血失和,百病乃變化而生",中醫以為人體健康有一個重要的標準,那就是氣血充盈而調和,這個"氣"就是使機體正常運轉的能量,比如戰斗力,這個"血"就是包括血液在內的、產生戰斗力的各種營養儲備.血充足了,四肢百骸、五臟六腑才能夠得到濡養,氣充足了,這些濡養才能得以完成.氣血充足,并能夠良性互動,人就會健康,精力旺盛,氣色也好.而當年李濟仁之所以會出現頭暈,現代醫學以為是高血壓導致的,而在中醫看來,那種情況屬于氣血虧虛.首先就是血虛導致了李濟仁出現疲乏和困乏,當血虛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血產生的氣也會不足,這就又會出現氣虛,氣不能夠推動血來濡養頭腦,就會出現頭暈.氣血被疾病所損耗,當然人的精力就大不如從前了,而我們再看現在的李濟仁又儼然是一個氣血充盈的狀態,看來,的確是和他喝了30多年的那杯藥茶有一定的關系.那這到底是怎樣的一杯茶呢?
【國醫大師 李濟仁 80歲】泡茶的這個藥呢,既要對身體有利,有保健作用,而且還講究味啊,味不好,你不能天天搞點黃連來泡茶,那怎么喝呢?這樣我就選了幾味藥,選了四味藥.
【解說】看來李濟仁杯子里的秘密就在這四個小罐子里,那么,這四個罐子里,到底裝的是什么呢?有兩種是我們熟悉的.
【國醫大師 李濟仁 80歲】西洋參的功用,同黨參、人參是基本相似的,但是西洋參的性偏涼一點,枸杞子偏溫一點,西洋參偏涼一點,就是冷溫并用啊,這兩味藥跟西洋參配起來呢,補氣,補血
【解說】還有兩種是我們不太熟悉的,一個是黝黑塊狀的,一個是微微發黃的,這又是什么呢?
【國醫大師 李濟仁 80歲】黃芪為補藥之長,主要是補氣,中醫講氣與血有個辨證關系,氣為血之帥,血又是氣之母,黃芪配過之后,我就用黃精,黃精主要是既補氣,又補血,黃精要九蒸九曬啊,黃精在滋補方面,補肝腎的作用比較好.
【解說】原來李濟仁的杯子里,泡的就是這四種中藥,看著似乎挺平淡無奇的,這里面的奧秘究竟在哪兒呢?
【國醫大師 李濟仁 80歲】我這杯茶主要是氣血雙補,主要是調理氣血,調理經絡,通經活絡,中醫講氣血調和,就百病不生,人的生病主要是氣血不和,關鍵在個和,所以我這杯茶下往,不單是頭昏方面好了,身體方面,皮膚方面實際上都有一定的好處的.
【主持人】李濟仁的藥茶里一共有四味藥,西洋參和枸杞我想很多人都熟悉,但是另外兩味藥知道的就要少一點了.而這恰正是李濟仁這道藥茶的精妙之處.這兩味藥一個是黃芪,這個黃芪有"小人參"的美譽,被李時珍稱之為"補藥之長",可以補養五臟六腑之氣.而另外一味藥就是黃精,這個黃精的作用就是補血.《本草綱目》就以為黃精有"補諸虛,填精華"的功效,這里的精華指的就是血.據說當年的無暇禪師,常年隱居深山,以黃精為食,活了126歲,從80多歲開始,用針刺破手指,耗時38年寫成了81本《大方廣佛華嚴經》,您想想,天天刺血寫經,假如要不是黃精補血作用強的話,可能早就堅持不下來了.黃芪補氣,黃精補血,兩味藥就起到了氣血雙補的作用.同時,由于黃芪比較熱,吃多了輕易上火,而這個西洋參又比較涼,所以二者共同起作用起到了一個中和的作用.還有就是枸杞,枸杞是滋補肝腎的,肝躲血,腎納氣,人的氣血虧虛大多和這兩個臟器有關系,所以需要滋補.四味中藥,量少而專,兼顧氣血,可能是讓李濟仁頭暈緩解,氣色過人的原因所在吧.那么,這藥量要用多少呢?
【國醫大師 李濟仁 80歲】每次我都是每次一般是黃芪,用十到十五克左釉冬黃芪.西洋參,三到五克,西洋參要少一點,三到五克,枸杞子,在六到十克左釉冬多一點少一點沒有題目的.黃精十克左右.藥搞下往以后,用開水,水要開,沖下往,沖下往以后,用蓋子把它蓋起來,把它悶一下,閉一下,閉五分鐘到十分鐘就可以喝了.我是一天喝到晚,水沒有了就加一點,基本上一天一杯,到最后我基本上就把黃精、枸杞子、西洋參,全部都把它吃下往.
【解說】口感好、效果好的藥茶,逐漸成了李濟仁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內容,從三十年前一直喝到了現在.氣血充盈,氣色也漸漸好起來.
【李濟仁的女兒李艷】我父親的皮膚比原來真的是好多了,可以說白里透紅,原來皮膚就是沒有這么好.
【解說】2010年1月21日,農歷十仲春初七,是李濟仁80歲的生日,他所在的單位為他舉辦了隆重的祝壽活動.
【國醫大師 李濟仁 80歲】由于我這個身體比以前健康了,現在趁這個機會啊,多旅游幾個地方,基本上我都跑遍全世界了.那您現在最想往的是哪兒?最想往的,我現在最想往的還是美洲,美洲我是到的北美,南美我還沒有往過,但是南美路遠,我一定要爭取明年或者今年,我一定要往一下.
【李濟仁的女兒李艷】假如身體不好的話,他還能往旅游嗎,非常好,他出往旅游的話,有時候我們小孩陪他,有時候他就隨著旅行團出往,到旅行團里面,人家根本不知道他有八十歲了,看到他都豎大拇指,了不起.
【主持人】李濟仁給自己調配的這道藥茶里,核心的內容就是調和氣血.血濡養全身,離不開氣的推動;氣的產生,少不了血的生化.四味中藥,花錢未幾,堅持服用,卻達到了"氣血和則百病消"的效果.但是在這兒我也要提醒電視機前的您,這道藥茶固然好,但并非人人適宜的,喝前請您一定要咨詢專莢冬而且還有正患感冒的人是不能夠喝,另外就是經常手腳冰冷,輕易腹瀉的病人最好也要少喝
國藥大師李濟仁養生茶 藥茶 黃芪 枸杞 西洋參 黃精

 
 
 
老中醫李濟仁是2009年中國政府評選出的30位國醫大師之一,他是中國明朝名醫張守仁的第十四代傳人。張守仁有一個外號叫張一貼,他在某些疾病的治療上常常是一劑藥就能見效。
     
  《黃帝內經》里說:氣血失和百病乃變化而生。中醫認為人體健康有一個重要的標準,那就是氣血充盈而調和。“氣”就是使機體正常運轉的能量,好比戰斗力,這個“血”就是包括血液在內的產生戰斗力的各種營養儲備,血充足了,四肢百骸五臟六腑才能夠得到濡養,氣充足了,這些儒養才能得以完成,氣血充足,并能夠良性互動,人就會健康,精力旺盛,氣色也好。老中醫李濟仁曾一度血壓高、頭暈,頭暈在現代醫學看來是血壓高,在中醫上講頭暈屬于氣血虧虛,血虛導致出現疲乏和困倦,當血虛到了一定程度,血產生的氣也會不足,這就又會出現氣虛,氣不能夠推動血來濡養頭腦,就會出現頭暈。氣血被疾病所損耗,人的精力就大不如從前了。
 
  中醫李濟仁針對自己的身體,精選了四味中藥泡水喝,堅持幾十年,現在身體好,精神好,氣色好。他的藥茶方子如下:

黃芪10-15克
西洋參3-5克
枸杞6-10克
黃精10克

將這四味藥放在杯子里用開水沖,蓋上蓋子5-10分鐘就可以喝了,喝完了再倒水,最后再把這些藥都吃下去。

  四味中藥,量少而專,兼顧氣血,這杯茶的核心內容就是調和氣血,血濡養全身,離不開氣的推動,氣的產生少不了血的生化,達到了氣血和則百病消的效果。
注意:這個藥茶也不是適合所有的人,我們在喝之前最好咨詢一下醫生。比如患感冒的人是不能喝的,經常手腳冰涼、容易腹瀉的病人最好也要少喝。

  藥茶的原理:
  西洋參的功用同黨參、人參是基本相似的;枸杞是滋補肝腎的,肝藏血,腎納氣,人的氣血虧虛,大多和這兩個臟器有關系,所以需要滋補,枸杞子偏溫一點,西洋參偏涼一點,就是溫寒并用,補氣補血。
黃芪有“小人參”的美譽,被李時珍稱之為“補藥之長”,它可以補養五臟六腑之氣,氣為血之帥,血是氣之母;黃精主要是既補氣有補血,補肝腎的作用比較好。

  黃芪黃精的作用就是補血,本草綱目就認為,黃精有“補諸虛填精髓”的功效,這里的精髓就是指的血,據說當年的無暇禪師常年隱居深山,就是一這個黃精為食,活到126歲。黃芪補氣,黃精補血,兩味藥起到了氣血雙補的作用,黃芪比較熱,吃多了容易上火,而西洋參有比較涼,所以二者共同起到一個中和的作用。這杯茶主要是氣血雙補,調理氣血,調理經絡,通經活絡,中醫講氣血調和,就百病不生,人的生病主要是氣血不和。



http://www.yjsyy.com/DocHtml/1/2011/3/25/534643332782.html

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王明方蒞臨我院看望國醫大師李濟仁




   2011年3月24日,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王明方在蕪湖市委書記陳樹隆、省委副秘書長潘朝暉、省委組織部副部長金春忠、省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張榮國、省人社廳副廳長林海、蕪湖市委秘書長丁祖榮、校黨委書記卞國忠、我院黨委書記汪平君、常務副院長吳佩等領導的陪同下,來到我院慰問看望國醫大師李濟仁教授。

   王明方書記一行同李老親切座談,并代表省委省政府對李老長期以來致力于中醫事業,為振興中醫、培養新一代中醫人才做出的重要貢獻表示衷心的感謝、崇高的敬意和親切的問候。希望李老保重身體,繼續為培養祖國中醫藥接班人、繼承發揚新安醫學、振興祖國中醫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三十位國醫大師之九~李濟仁

理由:學習這些國醫大師們的風采,一方面是個人對民族文化┄中醫的一種熱愛,另一方面是感動于這些國醫圣手們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國醫大師們的風采,認識大醫精誠的內涵,從大師們身上去探尋中醫的精髓。

 

 李濟仁:新安醫學研究奠基人


李濟仁,男,漢族,1931年1月出生,皖南醫學院附屬弋磯山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48年1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安徽省名老中醫。

 
    ● 他帶領學生還原了668位新安醫家和400余部新安醫籍的原貌
    ● 他提出“痹痿統一論”等系列學說,制定辨治頑痹四法,創立效方驗方
    ● 他突破家傳囿規,進行開放式的醫學傳承,培養了一個博士團隊
    自古名醫出江南。安徽省唯一的國醫大師不是來自省城,不是來自中醫醫院,而是來自于偏處一隅的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中醫科。
    李濟仁,人如其名,注重立德,以仁心仁術濟人濟世,他主張立功,倡立“痹痿統一論”等系列學說,在醫教研崗位上引領學術發展方向,成為新安醫學研究奠基人。他講究立言,帶領家庭乃至一個博士團隊,著書立說,傳承發展新安醫學。

    志存高遠  仁心濟世
    從鄉醫到全國名老中醫
    著名黃梅戲演員嚴鳳英患頑固性失眠1年有余,三診后,嚴鳳英一切正常,從此再也不用安眠藥了。
    1931年的寒冬,地處徽州歙縣橋亭山鳳逸村的貧苦篾匠李榮珠喜得貴子,取名李元善。幾十年后,李元善從鄉村醫生一步步成為新安醫學傳人,成為全國名老中醫和國醫大師。
    7歲時,李元善開始學四書五經。他天資聰穎,樂于思索,奠定了堅實的國學基礎。1943年,他遵從“天下之至變者,病也;天下之至精者,醫也”的古訓,跟隨當地名醫汪潤身學醫,3年苦讀出師后,他想找名望更高的人拜師學藝,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定潭向有車頭寺,半夜叫門一帖傳。”山村的夜里,一片漆黑,鄉親們提著燈籠去定潭求張根桂看病的情景,給幼小的李元善留下了深刻印象。張根桂是新安世醫“張一帖”第十三代傳人。李元善心中萌生念頭,“不當醫生則罷,當就當這樣的名醫。”于是,他毛遂自薦拜張根桂為師,并改名李濟仁,意為“仁心濟世”,以表明自己的志向和決心。
    從1949年起,李濟仁在歙縣小川開業行醫。解放后,他兩度被選派到安徽中醫進修學校(安徽中醫學院前身)師資班學習,還參與安徽中醫學院和附院的籌建工作,并擔任內經教研組組長、大基礎教研室主任等職。隨后在歙縣人民醫院、安徽中醫學院、安徽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皖南醫學院等單位工作。
    多年來,李濟仁敏而好學,精勤不倦,在掌握復雜而深厚中醫學知識的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對一些疑難雜癥屢起沉疴。
    早在1965年,著名黃梅戲演員嚴鳳英患頑固性失眠1年有余,屢服進口高效安眠藥無效。李濟仁回憶,當時嚴鳳英眼眶四周青黑凹陷,頭昏煩躁,腰膝酸軟。李濟仁分析,失眠時久,諸治不應,應當從肝論治,以滋肝陰為主,輔以安神。于是,他開出了鎮肝益腎、陰陽并調的方子。服7劑后,患者能睡4個小時。李濟仁按照時間醫學,囑咐患者在午后及晚睡前各服一次,以便藥效更好發揮。三診后,患者一切正常,從此再也不用安眠藥了。
    1981年的夏季,53歲的黃某手術后高熱達41℃,致使頭痛、神志不清。醫生采用冰敷以及抗生素退熱,均無效。午夜時分,院長派人請李濟仁會診。李濟仁認為患者因暑熱交蒸,致高熱不退,開出解表祛暑、芳香化濕的方藥,如香薷飲、加減白虎湯等。服下不久,患者便退燒了。
    由于醫名遠播,療效顯著,來自全國各地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歐美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慕名求診者紛至沓來。李濟仁也先后獲得首批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人指導老師、首批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等一系列榮譽。

    杏林伉儷   風雨同行
    從徒弟、女婿到“張一帖”傳人
    夫妻共同繼承“張一帖”家傳,先后調入皖南醫學院工作,同被遴選為“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幾十年來,二人在中醫理論與臨床的研究上取得了累累碩果。
    定潭的“張一帖”源遠流長,至今有450余年的歷史,傳15代,被譽為新安醫學第一家。張一帖遠祖可上溯到北宋名醫張擴,張擴之后人張杲就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史著作《醫說》的作者。張氏還著有《醫流論》、《傷寒徹要》、《秘方奧旨》等書,影響深遠。
    時光荏苒,世醫傳給了明代嘉靖年間的張守仁。由于他醫術高超,常一劑而愈,始稱“張一帖”。他以仁慈為本,對待患者不論貧賤均能悉心治之。特別是冬春流行病高發季節,都藥物熬制后放置在茶水中,日夜無償供應,村民和過路人因此受益。
    舊社會,家傳技術多傳子不傳女。張根桂對祖傳“末藥”加以完善,創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加減法,進一步提高了療效,其以“穩、準狠”為特點,辨證準、用藥精、劑量重,往往一二劑即起疴回春。國學大師吳承仕先生因患痼疾遍訪京師名醫皆不效,回家鄉歙縣以后,經張根桂醫治而愈,感佩之余,特奉贈一聯“術著岐黃三世業,心涵雨露萬家春”。然而,張根桂唯一的兒子夭折,次女張舜華便立志學醫。她勤學苦練,親自上山采藥,配藥嘗藥,以至誠至孝感動了父親,多年后悉得家傳,成了遠近聞名的“女張一帖”。
    作為徒弟,李濟仁朝吟夜誦,勤于實踐,與小師妹張舜華一起跟師抄方、巡診,同采藥、制藥。張根桂看在眼里,喜在心中。李濟仁聰慧過人,老實能干,處理疑難雜癥很有一套,令老師刮目相看,尤為欣賞。不久便把女兒許配給他,同時把家學也傳了他,與張舜華同為“張一帖”的第14代傳人。大概還有這樣的君子協定,即未來李濟仁的第一個兒子要隨母姓張。
    解放后,李濟仁夫婦二人先后調入皖南醫學院工作,夫妻二人不僅在醫術上繼承“張一帖”,還繼續著“張一帖”舍醫送藥的傳統。幾十年來,他們無論多么繁忙,每年都會定期返回家鄉為鄉親們贈醫施藥。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李濟仁夫婦還為國內外1萬余人次的患者提供了“無償函診服務”。

    獨創新解  學文并茂
    從傳統醫學到現代科學研究
    他注重融會新安醫學學術思想以及《內經》理論與診治方法,從臨床實踐中加以體悟,建新說、立新法、研新方;提出“痹痿統一論”,制定辨治頑痹四法,創立“歸芎參芪麥味方”。
    “北協和,南弋磯”是過去人們對全國西醫院的最好評價。李濟仁所在的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1888年由美國基督教會創辦,迄今已有120多年。蔣介石、孫科等來該院視察過,吳紹青、沈克非、陳翠貞等名醫先后任職。在這樣一所有名氣的西醫院搞中醫,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西醫出書,中醫也出書,西醫搞科研,中醫一樣搞科研。”李濟仁憑借不服輸的性格,孜孜以求、奮力拼搏,建新說、立新法、研新方。在皖南醫學院和弋磯山醫院“四大支柱”和“四大名師”中,李濟仁名列其中。
    李濟仁業醫60余年,在醫治外感病、急癥等方面,承繼“張一帖”心法,以認證準確為基礎和前提,用藥猛、擇藥專、劑量重,往往1劑奏效;辨治雜病,則合參新安汪機“培元派”提出的調補氣血、固本培元思想,重視培補腎本,辨證靈活機變。如對于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癥等,李濟仁系統提出以補腎法為主,健脾和胃、養血舒筋的方法,治愈數例。
    李濟仁根據新安醫家診治痹證、痿證的基本特色與規律,臨床上既強調鑒別,又強調辨治痹痿同病,提出“痹痿統一論”,制定辨治頑痹四法,即頑痹從虛、從瘀、從痰辨治,痹痿同病則重調肝腎,兼以健脾和胃、養血舒筋。
    15歲王某,四肢痿弱無力,走路如鴨行,經常跌倒。經大醫院診斷為“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癥”,長期服用激素、維生素等無效。患者父母慕名來求治。李濟仁檢查后,診斷為肝腎兩虛型痿證,以《內經》理論與診治方法融會新安醫學學術思想,確立了補腎益肝、舒筋活絡的治則。服用一段時間中藥后,患者四肢感覺有力。李濟仁根據病情連續調方數次,又囑咐其堅持鍛煉,不久,患者病情大有好轉,臂力增,腿力強,近如常人。
    對于疑難病證,李濟仁主張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熔經方、時方、驗方于一爐。治療胃病倡導“和、降、溫、清、養、消”六法,等,并創立了治療冠心病的“歸芎參芪麥味方”、治療痹證的“清絡通痹飲”、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的“固本益腎湯”、治療乳糜尿的“苦參消濁湯”等效方驗方。
    李濟仁身體力行于新安醫著的校注整理工作中,潛心提煉新安醫學診治之特色規律,帶領學生成功還原了塵封于歷史的668位新安醫家、400余部新安醫籍,并厘清和闡明了新安醫學對急、危、難、重病癥的診療經驗和規律,成為研究新安醫學的奠基人。
    他獨著、主編《濟仁醫錄》、《痹證通論》、《大醫精要——新安醫學研究》等學術著作14部,發表論文112篇,中國工程院院士董建華教授評價其“獨創新解,學術并茂,發前人之奧妙,作醫津之寶筏。”

    不囿家規 培養后學
    從名醫世家到博士團隊
    老兩口與5個子女構成名醫世家家族鏈;突破家傳囿規,培養指導了一批研究生作為“張一帖”世醫傳人,其中研究生22名,高級學徒2名,形成一個博士團隊。
    家族鏈傳承方式是新安醫學的顯著特征,“張一帖”世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14代傳人李濟仁家里,老兩口與5個子女,構成名醫世家的家族鏈;兩人突破家傳囿規,培養指導了一批研究生,形成一個博士團隊。
    長子張其成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國學專家,傳統文化的傳播者;二女李艷,現為皖南醫學院副教授、碩導,弋磯山醫院中醫科副主任;三子李梃大學畢業后在當地經營診所,繼續“張一帖”家傳,以實際行動詮釋著“醫在民間”價值理念;四子李標是中國科學院博士,德國洪堡學者,目前在美國工作,擔任主任工程師,側重于生物材料學角度,開展生物醫藥和中醫藥學探索研究;幼子李梢是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學博士,師從王永炎院士和李衍達院士,現為清華大學副教授、博導,他以中醫“證”為突破口,開辟“中醫藥生物信息學”、“系統生物學與中醫藥現代化”研究方向,受到學界極大關注。“兄弟三博導,兩代七教授”,“張一帖”不再是一枝單傳,而是滿堂芳菲。
    張其成回憶,小時候,父親常常告誡他們,“發憤讀書終有益,飄搖游戲總無功”,并鼓勵和支持孩子自由探索未知。父親曾在中醫院、綜合醫院以及中醫學院和醫學院工作,眼界開闊,胸襟豁達,對中醫與西醫相互補充、共同發展有獨特見解,還鼓勵兒子用現代方式來傳承和研究中醫,希望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平衡和突破口。這些對孩子以后的志向興趣影響很大。5位子女分別從文化、臨床、科研的角度,傳承光大祖國醫學,并從定潭小鎮走向全國乃至世界。
    弟子仝小林,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副院長、博導,是糖尿病專家。弟子孫世發,現為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員、博導,是方劑學專家;弟子胡劍北,現為皖南醫學院科研處長,碩導,專攻“中醫形體醫理學”;弟子朱長剛,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1醫院博士后,對中醫“治未病”理論有獨到見解。

    以和處世 快樂人生
    從“三高”患者到健康老人
    不惑之年血脂高,天命之年血壓高,耳順之年血糖高,益壽延年有高招——手舞足蹈令五臟安和,珍藏字畫享其中趣味,親近自然覽山川勝跡。
    年近八旬的李濟仁鶴發童顏,笑容可掬,待人親和。看他神采奕奕、思維敏捷,很難把這位健康老人和“三高”聯系起來。然而,李濟仁卻笑稱:“不惑之年血脂高,天命之年血壓高,耳順之年血糖高,益壽延年有高招。”
    手舞足蹈令五臟安和是第一招。長期以來,李濟仁為保持健康的體魄、旺盛的精力,自己揣摩總結出一套運動五臟養生保健法,即“養心、調肝、理肺、健脾、補腎。”此外,他認為,還要注意六腑養生。平時多吃一些粗纖維食物以刺激腸蠕動,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只有五臟六腑功能正常,機體才能處于“陰平陽秘”的健康狀態。
    珍藏字畫享個中趣味是第二招。李濟仁喜愛收藏字畫,樂此不疲。在他家中的墻壁上,懸掛著各種名人字畫,各具特色。其中啟功先生的書法非常搶眼,“神存于心手之間”是對李濟仁人品和業醫的形象描述。繁忙工作之余,李濟仁端一杯清茶,小憩于紅木椅上,一一欣賞細品。他說:“收藏字畫是一種高雅的文化活動,既能增長文化知識和品味,又能怡情養性,延年益壽。”
    親近自然覽山川名勝是第三招。李濟仁就是位精研岐黃筆耕不輟,而又親近自然、酷愛旅游的智者。他不但踏遍家鄉的青山綠水,足跡遍布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還遠赴東南亞和歐美澳非等國旅游。著名書法家葛介屏先生特作對聯相贈,“登五岳名山足跡園林繼宏祖,精岐黃鑒古手披圖籍踵青蓮。”
    在李濟仁居住的醫苑小區,林木蔭翳,綠蔭如蓋。在這樣一個優美的環境里,李濟仁晨起聽鳥鳴,江畔聽濤聲,“江聲畫韻伴醫書”,實為一大樂事。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實,李濟仁的最大養生秘訣是“和”,處世平和,待人隨和,為人謙和。
    在十年浩劫期間,作為“鐵桿老保”的李濟仁為保護他人而犧牲自己,受盡了迫害。劫難之后,李濟仁成為安徽省教委和衛生系統職稱評定委員會評委、中醫評議組組長,以前曾經揪斗李濟仁的人要求他幫忙評職稱,李濟仁一笑泯恩仇。
    “未敢抱經國治世之宏愿,但常懷拯疾濟羸之仁心。”聞知自己榮獲全國首屆國醫大師稱號時,李濟仁感恩之情溢于言表:稽首黨恩施甘露,深心億兆沐霞陽;愿將仁術化“一帖”,普濟蒼生永安康。如今,年近80高齡的李濟仁以矯健的步伐,在承續新安醫學千年血脈的同時,也譜寫自己的燦爛人生。


    李濟仁小傳
    1931年,出生于安徽省歙縣;
    1943-1948年,師從新安名醫張根桂、汪潤身等,并臨證隨診;
    1949年,在歙縣小川開業行醫,任所長;
    1955年、1958年兩度被選派到安徽中醫進修學校(安徽中醫學院前身)師資班學習;
    1959年,參與籌建安徽中醫學院附屬醫院;
    1970年,轉入安徽醫學院(現安徽醫科大學)工作;
    1972年,調至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工作;
    1990年,成為首批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人指導老師。(記者 周穎)   

 

 

   95歲老中醫養生奇方:黃芪配枸杞

 

                      原文地址:95歲老中醫防衰老方作者:山杉

第一次見到廣西名老中醫黃英儒的人,很難想象這位看似60歲的老人,竟已95歲高齡,他鶴發童顏,臉上連一顆老年斑都沒有。當問起他保持“鶴發童顏”的秘訣時,黃英儒說:“養顏就是提前抗衰老。”
    黃英儒說,女子最佳的防衰老時間是36歲,男子是40歲,因為30~40歲這段時間,是生命最旺盛的階段,巔峰之后便開始走下坡路。
    說到駐顏妙方,黃英儒笑笑說:“黃芪加枸杞,就可解決美容養顏的問題。每天吃上15克黃芪,長期堅持,可提高機體免疫力,購買時以內蒙古的黃芪最好。每天堅持服用15克枸杞,可養腎補肝,購買時以寧夏枸杞和新疆枸杞最好。”


                       來源:《老年生活報》4月15日

 


鄭峰評論:

配上枸杞,就將黃芪的缺陷彌補了,所以黃芪加枸杞的養生保健方很好,非常獨特!需要強調的是黃芪升陽充沛營衛之氣,也就是培補元氣,增強人體防疫疾病的能力,所以老中醫黃英儒前輩將黃芪作為養生方藥有其醫學道理!

黃芪,根據歷史傳承和名家論述,是稟少陽生氣,潤養肝木,補脾肺,充沛營衛之氣,疏通血氣壅結,排除病邪、風毒,主治“癰疽、敗瘡排膿生肌、癩疥、痔瘡、淋巴結腫、子宮脫垂、氣虛乏力、表虛自汗、外邪侵襲、水腫、高血壓等、糖尿病,瘡口久不愈合”等病癥。

“現代醫學研究,黃芪還可降低動脈壓,減慢心率,舒張冠狀動脈,加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輸出量,防治循環衰竭。黃芪一方面能促進骨髓細胞的分化,促進紅、白細胞的生成,使血液中白細胞總數及多核白細胞顯著增加,可明顯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另一方面,能改善人體的新陳代謝,有強心、抗衰老的作用。黃芪對多種細菌和病毒還有直接或間接的殺滅能力”。

“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當人體遭受外邪侵襲時,極易發病,具體可表現為乏力、易感冒、易出汗、心慌、氣虛、胸悶、頭痛等不適癥狀。而黃芪性甘溫,歸肺經,有補氣升陽、益衛固表之功能,飲用黃芪茶,即可達到補肺氣、固肌表的目的,使得肺司呼吸、主宣發的功能正常,抵御外邪侵襲的功能增強,從而達到治病強身的目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痛別!國醫大師李濟仁逝世
“國醫大師”李濟仁教授逝世
豎“國醫大師”雕像!新安醫學在蕪湖發揚光大
悲痛!國醫大師李濟仁逝世,最后遺愿:繼續振興新安醫學
剛剛中國痛失國寶級大師!他的臨終遺愿讓人淚目......
央視網養生頻道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陵县| 枣庄市| 合肥市| 西宁市| 平谷区| 静乐县| 开封市| 柏乡县| 岳普湖县| 德兴市| 巴林右旗| 奎屯市| 滕州市| 浦北县| 房山区| 葫芦岛市| 于田县| 蓝山县| 隆昌县| 青冈县| 白银市| 公主岭市| 渭南市| 巴里| 城固县| 黑龙江省| 博湖县| 黎城县| 高安市| 吉首市| 周口市| 贺州市| 浠水县| 台前县| 恩平市| 广州市| 诏安县| 沙坪坝区| 大港区| 平山县| 壤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