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什么穿大衣的男人看起來很有錢?|基本款
曾有位觀眾老爺問我:
「讀書的時候窮,只能穿300塊的優(yōu)衣庫羽絨馬甲。畢業(yè)后賺錢了,重新做人,花8999買了件始祖鳥。」
「可我就不明白,為什么我的羽絨服這么貴,姑娘還是說我土?」
這位老爺讓我想起了初中數(shù)學老師的一句話:你很努力,但沒用......
因為他換來換去,還是羽絨服。
相比之下,同樣的價位,大衣就要比羽絨服高級得多。
在北京有句俗話:「狂不狂,看米黃」。米黃就是大衣,男人冬天穿大衣,才是身份的象征,狠角色的代表。
杜少今天就給各位老爺講講,什么是大衣:
「Overcoat - 大衣」,19世紀中期傳入我國。大衣款式較長,及膝或延至膝蓋以下。布料厚重,多為厚毛呢,適合現(xiàn)在深冬。
和滿大街的羽絨服比起來,大衣才是最正統(tǒng)的冬季紳裝外套。
大衣從發(fā)明至今,款式間的差別已日漸趨于模糊,但還是可分為最為經(jīng)典的3大類。
老爺們只需看懂這3類,就能雙手在空中劃個半圈,將大衣披在身上瀟灑的出門:
「Chesterfield Coat - 切斯特菲爾德大衣」是最早最正統(tǒng)的大衣,現(xiàn)有其他大衣的款式基本上都由它演化而來。
你人生中的第一件大衣,必須是切斯特菲爾德大衣。
Chesterfield Coat最初的設(shè)計源于禮服,19世紀30年代,那時的英國紳士衣著干練考究,無論在室內(nèi)或者室外都要常禮服加身。
但倫敦的冬天陰冷潮濕,讓英國紳士感到苦惱:要在室內(nèi)穿著得體,在室外就要受凍。
于是第六代切斯特菲爾德伯爵就以當時的禮服為原型,設(shè)計出穿在禮服或正裝外的Chesterfield Coat:
Chesterfield Coat的外形很好認,在紳裝文化中,所有的男式外套基本都萬變不離其宗,老爺們可以將Chesterfield Coat理解為加長加厚版的西服外套:
但倘若你想穿上最正宗的Chesterfield Coat,還是6個小細節(jié)需要注意:
長而厚重
作為大衣的開山鼻祖,Chesterfield Coat面料要厚重,以大氣的黑灰深色為主。最正統(tǒng)的Chesterfield Coat是羊絨面料,羊絨的含量決定保暖性。如果是成分不含羊絨的毛呢面料克重應在600克-900克。
在長度上,Chesterfield Coat分為長款和短款。
長款Chesterfield Coat一般長至膝下5cm處。
短款Chesterfield Coat則以膝上5-8cm處為佳:
利落的腰線
Chesterfield Coat設(shè)計源于禮服,雖然在禮服的基礎(chǔ)上取消了腰部的接縫縮短長度,但仍然有著明顯的收腰輪廓。
這樣即使里面衣服的層次再多,在利落的收腰下也不會有臃腫的感覺。
小平駁領(lǐng),翻領(lǐng)部分可拼接絲絨
紳裝文化中,男式上衣的衣領(lǐng)有很大的講究,不同的外套對領(lǐng)型的要求也不同。
一件標準的Chesterfield Coat應該是精致的平駁領(lǐng):
在法國大革命期間,英國貴族階級將黑色天鵝絨元素用在Chesterfield Coat大衣中,為在法國被處決的貴族親屬表示哀悼的標志,這種絲絨的翻領(lǐng)逐漸演變成了貴族穿著Chesterfield Coat的習慣。
盡管現(xiàn)在絲絨翻領(lǐng)已經(jīng)不再流行,但倘若你看見一個男人的Chesterfield Coat鑲著藍黑色的絲絨翻領(lǐng),那他一定是位非常有品位的紳士。
票袋
與其他Old School的紳裝上衣一樣,Chesterfield Coat在右側(cè)口袋上方也設(shè)有票袋。
這個最早用于裝歌劇票的設(shè)計一直沿用至今,已成為男性對生活品質(zhì)講究的象征,而有兜蓋的設(shè)計也更為正式。
單排三粒扣
雖然Chesterfield Coat演變到現(xiàn)在,單排扣雙排扣都有。但最正統(tǒng)的Chesterfield Coat一定是單排三粒扣。
單排三粒扣的款式更適合Chesterfield Coat的貼合剪裁和利落線條。
在穿著上,老爺們記住一點:Chesterfield Coat里必須配紳裝。
Chesterfield Coat作為最正式的大衣,誕生之初就是為了穿在西裝或者禮服外,更適合搭配只屬于男人的衣服:紳裝。所以千萬不要讓人看到你脫下Chesterfield Coat里面卻是一件運動T恤的慘狀。
作為「大衣鼻祖」的Chesterfield Coat是每個男人的必備款,但略顯低調(diào)的外形有時并不能滿足男人在冬季釋放荷爾蒙的所有需求。
接下來杜少給老爺們介紹你衣櫥里必備的第二件大衣:
Polo Coat是男人有腔調(diào)的大衣。
與低調(diào)的Chesterfield Coat不同,Polo Coat的外形霸氣外露。
高級的土黃色駝絨面料再加上雙排扣大翻領(lǐng),但凡在分泌雄性激素的男人都會忍不住披上它。
Polo Coat源自英國貴族運動- 馬球。它最初用于英國馬球球員等待上場或中場休息時,穿以保暖的大衣。因此它被稱為「Polo Poat」或「Wait Coat」。
著名馬球「Tommy Hitchcock -手湯米?希區(qū)柯克」在梅道布魯克跑馬場穿了它,在當時的貴族圈引起了小風潮。
在美國上學的弟弟十分喜歡也訂做了一件,并穿到了耶魯校園。
很快這陣旋風席卷美國高校界。
1929年11月,在耶魯大學的橄欖球比賽中,觀眾席上幾乎全是穿Polo Coat,馬球駝毛外套已成為Ivy Style - 常青藤校園風的標志。
同樣,在多年演變中Polo Coat的外形定義也變得越來越模糊,但以下3點還是一款經(jīng)典Polo Coat的必備:
駝絨質(zhì)地,多為駝色和黃色
最初的Polo Coat是以駝絨制成的。純駝絨在袖口和領(lǐng)子上磨損的很快,所以會將織物與50%的原始羊毛或者滌綸混合在一起,做成更為耐磨的駝絨毛呢面料。
在顏色上Polo Coat一直以經(jīng)典大氣的駝色為主。這種駝色能很好平衡老爺們?nèi)粘K┑淖厣{色,灰色服裝。
雙排扣,戧駁領(lǐng)
和Chesterfield Coat小平駁領(lǐng)不同,Polo Coat習慣以寬大的戧駁領(lǐng)裝飾自己。
在扣型上最原始的Polo Coat無扣,只配有一條腰帶,但在成為男士必備大衣后,逐漸演變成以雙排扣為主。
大貼兜
Polo Coat最明顯的標志就是下擺上碩大的貼兜。
與Chesterfield Coat不同,Chesterfield Coat的兜是挖兜,Polo Coat是貼兜,使大衣看起來多了點休閑的味道,適合更多場合。
Polo Coat的穿著也相對隨意,搭配正裝休閑均可。
雖然不像Chesterfield Coat那樣正式,既可搭配西裝又可搭配休閑。但也不能過分,如果里面直接穿的是adidas連帽衛(wèi)衣,梭織夾克,甚至沖鋒衣都可以脫下來一并燒毀。
休閑款式的牛仔套裝和休閑寬松的羊毛衫都是老爺們的好選擇。
Chesterfield Coat屬于大衣鼻祖,很多不懂大衣的人隨便買一件就是Chesterfield Coat的版型。
但Polo Coat則不同,如果你有一件標準的Polo Coat,那你可以毫無壓力的稱自己為一名「男裝愛好者」。
接下來杜少要給各位介紹第三件大衣,也是最為休閑的大衣:
Duffle Coat是三種大衣中最為休閑的大衣款式,也是英倫學院風代表。
「Duffle Coat -牛角扣大衣」與前兩款在外觀上有顯著的不同:寬松的直筒型,加上標志性的牛角扣讓Duffle Coat非常易于辨認。
最初Duffle Coat是用來自比利時安特衛(wèi)普「Duffel」鎮(zhèn)出產(chǎn)的粗呢面料制作,18世紀末英國裁縫約翰?帕特里將這種面料和牛角扣大衣的設(shè)計引入英國,誤拼為「Duffle」,就沿用了這個名字。
后來英國陸軍元帥伯納德?勞?蒙哥馬利將軍,為了讓部隊官兵更容易辨認,曾多次穿著牛角扣大衣。所以Duffle Coat也稱為「蒙哥馬利」大衣。
演變至今,Duffle Coat已經(jīng)不再是漁民和士兵的「工裝」,成為了英倫校園風的代表。
同樣,告訴老爺們一件標準的Duffle Coat應該具有的5點:
Duffle粗呢面料
最正統(tǒng)的Duffle Coat是用一種約重963 -1050克/米的雙面粗毛呢布料制成,這種羊毛呢布料帶有一種特殊的斜紋結(jié)構(gòu),最初被英倫半島漁民采用,防水又保暖。
連帽
Duffle Coat是大衣中少見有連帽的款式。大大的帽子不僅為了防風御寒,也讓戴著軍官帽的士兵同時也能帶上大衣連帽。
用線繩或皮繩固定的四枚木質(zhì)、牛角紐扣
這是Duffle Coat最重要的特征。
正統(tǒng)的Duffle Coat的牛角扣一定是木質(zhì)或者真正的牛角制成,目的是讓當時二戰(zhàn)中的英國士兵在寒冷的環(huán)境下不需要摘下手套就可以將衣服解開。
粗獷的麻繩或皮繩將牛角扣固定的十分牢固,讓Duffle Coat實用的同時,還有一種源自大自然的粗礪感覺。
兩側(cè)大貼兜
Duffle Coat兩側(cè)與Polo Coat相同,配有大容量的貼兜。
里襯為蘇格蘭格紋
作為英倫校園風的代表,蘇格蘭格紋的里襯是它身份的標志。
雖然Duffle Coat曾作為軍裝使用,但它溫柔的外表也使它成為最難穿搭的大衣,因為穿錯很容易顯得自己像個媽寶,所以穿Duffle Coat時一定要注意:不要緊身款。
Duffle Coat的外形已經(jīng)很復雜,再選擇收腰的緊身款式就會顯得不倫不類,像一個青春期正在長身體的初中生。
經(jīng)典的寬松直筒款式才是穿出Duffle Coat隨意感的精髓。
以上就是今天的大衣基本款,據(jù)我所知,擁有這3種大衣的男人,絕不會穿羽絨服。
其實男人最大的問題在于懶。
只要能躲在自己的舒適區(qū)內(nèi),穿得再丑也無所謂。
但其實旁人一眼就能看穿:你那件一整個冬天都脫不下的黑色羽絨服,里面藏著的是滿地垃圾的臥室和毫無激情的生活。
別讓衣服出賣你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