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來
但終結者不會來”
未來已來,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的這句名言,似乎正在變成現實。“五一”國際勞動節到來之際,新華社記者就人工智能(AI)對人類勞動的影響采訪一些人工智能科學家、科技企業家、科幻作家,他們反復提到“未來已來”。
“我們已經進入AI 2.0的時代。”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對記者說,當前流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是AI 2.0時代的第一個現象級應用,“真正有望實現平臺化效應,進而探索商業化的應用創新機會”。
“我認為人工智能時代肯定已經到來。”英國利物浦約翰·穆爾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者杰瑪·戴爾說。他引用吉布森的名言“未來已來,只是分布不均”,認為當前人工智能處于已有突出表現,但不是每個人都在使用的狀況。
李開復表示,人工智能可以通過高效運算,接管一些重復性工作,把人類從忙碌而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來,讓人類節省最寶貴的時間資源,去做更多振奮人心、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如按其所長貢獻創造力、策略思維等。“如此一來,人類的生產力會大幅提升,并且每個人都有機會把自身潛力發揮到極致,從而共同促進高質量發展。”
在中國作家協會科幻文學委員會副主任陳楸帆看來,人工智能可能會替代一些重復性、高強度和危險性的人類勞動,如制造業中的流水線作業、金融領域的數據分析等;同時也創造新的勞動形式,如人工智能訓練師、人工智能倫理顧問、機器學習工程師等。
不過,未來人工智能并非百利而無弊。陳楸帆表示,需要為人工智能確定倫理規范,如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公平性與不歧視、可解釋性與透明度、責任與可追溯性等。
“目前幾乎所有推出人工智能產品的公司及其相關人員都已意識到必須設置所謂的'護欄’,讓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有序進行。”美國亞太法學研究院執行長孫遠釗認為,“基本原則還是技術中立”,最終要規制的還是人類自己的行為。
李開復也認為,只要堅守技術中性原則,嚴謹發展人工智能,可讓它成為幫助人類進步發展、完善自我的利器,而不會演化為一些科幻作品描述中令人擔憂的“終結者”。他說:“未來已來,但終結者不會來。”
七國集團同意立法監管ChatGPT等
據中新經緯4月30日援引路透社當地時間30日報道,因歐洲立法者急于出臺一項關于人工智能的法案,以執行對ChatGPT等新興工具的相關規則,七國集團數字與技術部長會議同意對人工智能采取“基于風險的”監管。
但七國集團的部長在聯合聲明中表示,此類監管也應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維護一個開放和有利的環境”。
據參考消息網4月30日報道,雖然各國或基于不同的目標和愿景出臺各自的監管機制,但此次達成的協議也為各國基于隱私問題和安全風險管理人工智能樹立了一個里程碑。
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瑪格麗特·韋斯塔格在協議達成前曾透露:“這次七國集團會議的結論表明,我們在這方面絕對不是孤立的。”
據了解,各國政府尤其關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普及,例如由微軟公司注資的OpenAI開發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聊天生成預訓練轉換器”(ChatGPT)。自11月推出以來,ChatGPT已成為歷史上增長最快的消費者應用程序,短短幾星期就達到1億個月活躍用戶。
報道稱,聲明還指出:“G7計劃在未來召開關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討論,其中可能包括治理、如何保障包括版權在內的知識產權、促進透明度、解決虛假信息,并包括外國勢力的信息操縱等主題。”
據報道,4月28日,歐盟提出新的立法草案,要求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的開發商,透露他們在構建AI系統時使用的版權材料。這可能為制定全球首個全面監管AI技術的法規鋪平道路。這一規則將賦能出版商和內容創作者,使他們在作品被ChatGPT等AI工具用作生成內容的原始材料時,可尋求利潤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