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之初,有人在南京新街口附近,抱著一個大瓷瓶子叫賣。這個場景被南京文物公司工作的陳新民先生發現,他一眼就看見那個大瓷瓶的不凡之初,便上去攀談。這個叫賣的小販顯然也是識貨之人,他高價兜售這個瓷瓶,最終陳新民以十根金條(一說為五根)的價格購買。
這個瓷瓶被送回文物公司之后,迅速被判定是一件不可多得元代青花瓷。根據它上面的圖案,它被命名為“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大梅瓶”。它的來歷也很快水落石出,原來在此時當地盜墓成風,特別是大盜墓賊康永海憑借祖傳手藝,將金陵古城的墓葬盜掘很嚴重。
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大梅瓶就是他從黔寧王沐英墓中盜掘而出,國家也根據這條線索,順藤摸瓜抓住了這個盜墓賊,并將他繩之以法。盜墓歷來就是被禁止的,康永海最終落得這個下場,也是罪有應得。
小玨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曾專門說過元青花的重要地位。中國的瓷器本來就是享譽世界,而青花瓷則是其中的主流精品之一。唐宋時出現的青花瓷,在元朝的時候達到了頂峰,著名的景德鎮就是元青花的重要產地。只可惜的是,因為瓷器本身的特點,流傳于世的元青花數量極少,公認不到400件,其中有兩百多件在國外,中國也只有一百多件。每一個元青花的出現,都會在文物界、考古界引起轟動。
元代的青花瓷,既結合了中原漢人的精湛技藝,又受到草原文化的影響。它做工精細,卻展現得飽滿豐碩,大氣磅礴。在用彩上,它一改漢人的含蓄,顏色顯眼明快,令人愛不釋手。
更有特點的是,元朝蒙古人對于漢人的歷史故事非常著迷,所以戲曲藝術能在元朝達到一個巔峰。反映在青花瓷上,那就是上面的圖案大多表現了一個個主題。比如這件在沐英墓中出土的青花瓷,就是反映秦末時蕭何為了網羅人才,不惜屈尊追趕韓信的故事。
這件珍品正是出自于景德鎮,它的用料十分講究,是采用了名貴的“蘇麻離青”鈷料。這種鈷料在元朝時期是純粹依靠進口的,它的色澤醇厚,光度誘人。再加上景德鎮匠人爐火純青的工藝水平,這讓該文物達到幾乎盡善盡美的程度。
在器形上來說,這件文物也堪稱國寶。它通高44.1厘米、口徑為5.5厘米、腹徑為28.4厘米、底徑為13厘米。總的看起來,這件瓶子飽滿厚重,造型端莊挺秀。根據專家的判斷,能達到這樣檔次的元朝青花瓷不過三件,而且有兩件已經流失海外,而且器形、紋飾以及精美程度遠遠不如它。
我們再來看看它的圖案,元青花雖然崇尚漢人的故事,并以此為題材。但大多數都是通常所見的民俗主題,像這樣的歷史故事,還是不多見的。更為重要的是,圖案中的人物栩栩如生,表情傳神,生動逼真。韓信的彷徨不定,蕭何的急切渴求,老艄公的平靜淡定,都在重現在瓷瓶之上。另外連周邊的景致,包括蒼松、梅竹、山石都是錯落有致,精心安排,既突出了歷史的滄桑感,又讓整個瓷瓶內涵豐富,大氣磅礴。
所幸,這件國寶級文物是在新中國被發現。試想一下,如果它再早幾年被發現,恐怕就會隱沒于民間甚至流失海外。也就是強大的祖國,才能保護我們祖先創造的光輝燦爛的文化。如今,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大梅瓶被南京市博物館珍藏,并被立為第三批禁止出國(出境)展覽的文物,將會得到最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