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雖然都是全身性的關節病變,但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病,二者有很大的不同。那么,骨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區別有哪些呢?
1、病理不同
類風濕性關節炎作為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發病部位是關節滑膜。癥狀表現為關節腫痛,然后軟骨遭到破壞、關節間隙變窄。晚期時會出現關節僵直、畸形、功能障礙,因為骨質遭到嚴重破壞。
骨性關節炎不同,它是退行性病變導致的,年紀大后會出現關節軟骨退化損傷、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一般在承重時疼痛會加重,嚴重的話節軟骨會出現磨損甚至消失,在進行活動時關節因摩擦而發出聲音,局部按壓關節會痛,關節也會出現輕度腫脹,嚴重的話會導致肌肉萎縮及關節畸形。
2、病因不同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細菌及病毒感染、環境差、吸煙導致的,有研究證明也與遺傳有關。
骨性關節炎的影響因素主要是后天的,如肥胖、勞損、創傷、關節畸形等,也有先天性關節異常導致的。
3、疼痛部位不同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疼痛部位大多是對稱性關節和小關節,如腳趾和手指。
骨性關節炎的疼痛部位大多是大關節、負重關節,如膝關節、髖關節和踝關節等。
4、晨僵時間不同
早晨誰醒后關節發僵,還有發緊感,這就是晨僵。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晨僵時間要一個小時,比骨關節炎要長,活動后疼痛會有所緩解,但仍感到疼痛。
骨性關節炎晨僵時間就較短了,一般不會多于30分鐘,癥狀若是較輕,稍微活動一會后,疼痛就會緩解或消失。
5、腫脹的程度不同
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人往往還會出現關節腫,腫脹程度重,而骨性關節炎早期是沒有關節腫的,但有別人會出現關節腫,程度比較輕。
6、治療方法不同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病,治療時間長,大多不能自行緩解,需要醫生治療。
骨性關節炎的治療時間較短,可按照醫生叮囑服用藥物,休息后疼痛可減輕或自行緩解。
7、活動能力要求不同
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在能忍受疼痛的情況下可以多活動活動,有利于康復。
骨性關節炎的病人在急性期盡量不要活動,以免加重病情。
8、年齡段不同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年齡跨越比較大,小到幾個月的幼童,大到100歲的老人都有可能患上此病,其發病高峰在40~60歲,女性患此病的人較多。
骨性關節炎的發病人群一般是老人,年紀大多超過50歲,也是女性居多。
9、發病進程不同
類風濕性關節炎發展較快,一般在兩三年后就會出現關節變形,及早被人們發現。骨性關節炎病情發展較慢,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后才會出現關節變形,而且它的疼痛不如類風濕性關節炎來的厲害,往往會被人們忽視,以至于影響就診時間,導致病情加重。這兩種病癥的關節變形不同,醫生能分辨出來。
這兩種病,不管是哪一種,都應該及時就診,拖久了,問題可能變得更嚴重。
覺得本文有用,請點贊或推薦給朋友,并關注【南方關節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