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七大城市群為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qū)、成渝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關(guān)中平原城市群,其中粵港澳大灣區(qū)也稱珠三角城市群,與長三角、京津冀一起,為我國最具活力的地區(qū)。
京津冀城市群以北京為中心,政治地位無與倫比,今天不討論京津冀,今天我寫專文比較長三角與珠三角,看哪個城市群更具活力?哪個城市群前景更廣闊?
比較這個兩城市群是因為這兩個地方有很多相似性,首先都是依托國內(nèi)主要水系形成的城市群,長三角由長江水系沖積形成,珠三角依托珠江水系沖積形成。其次這兩地是我國經(jīng)濟最有活力的地區(qū),是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最大的引擎。再次,這兩地的文化有相似性,都是沿海對外開放的窗口。
1、從地理論:
①國內(nèi)影響:長三角勢更大,更長,更久。
我國地勢是東低西高,水流是從西向東,流入太平洋,形成我國三大著名水系:長江、黃河、珠江。長三角是長江出海口,珠三角是珠江出海口。
從長度、流域面積、入海水量來看,長三角遠大于珠三角。
②國外影響:長三角對外輻射大于珠三角。
從世界地理論,長三角和珠三角都是海洋中轉(zhuǎn)站,以距離遠近來論,長三角向東是太平洋,日本、韓國及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向北是俄羅斯。珠三角向南是東南亞,向西是西亞、非洲、歐洲。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長三角和珠三角都是對外開放的窗口,是物質(zhì)與人流的樞紐。
由于經(jīng)濟總量是美國>歐洲>日韓>西亞>南美>非洲
可以判斷,長三角吞吐量大于珠三角吞吐量。
2、從經(jīng)濟論:
①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包括上海市;
江蘇省的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鹽城、揚州、鎮(zhèn)江、泰州等9市;
浙江省的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金華、舟山、臺州等8市;
安徽省的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等8市;
共有1+9+8+8= 26 市被納入。
②珠三角城市群:
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qū);
廣東省的廣州、深圳 、珠海、佛山、東莞、中山、江門、肇慶、惠州、清遠、云浮、陽江、河源、汕尾共14市;
共有14+2=16個城市被規(guī)劃進入。
③兩地42個城市經(jīng)濟排名:
長三角+珠三角人口占全國17%,GDP占全國32%。其中,長三角人口占全國11%,GDP占全國的20%,珠三角人口占全國6%,GDP占全國13%。
3、從文化論:
談文化影響力,有人喜歡談歷史,江浙出才子,憨哥曾專文總結(jié)過浙江自開科舉以來出過的狀元和進士榜,為全國之最(關(guān)注憨哥可看到)。
今天憨哥拿兩地高校比,只取兩地985、211、雙一流、校友會2019高校排名前200名、和世界大學(xué)排名前1000的高校進行對比。憨哥共選出了76所高校,其中長三角是54所,珠三角是22所。長三角名校更多,學(xué)生更多,對學(xué)生的凝聚力更強。
可得出結(jié)論,長三角文化影響力遠大于珠三角。
綜上三點,在中國最具活力的兩個地區(qū),長三角比珠三角在經(jīng)濟、地理、文化上呈壓倒態(tài)勢,前景更為廣闊。
在選擇地方讀書、就業(yè)、生活時,長三角和珠三角都是好地方,如果只能二選一,憨哥建議選擇長三角。
上述材料為憨哥獨家整理,要想了解更有價值的高考、就學(xué)、就業(yè)信息,歡迎關(guān)注憨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