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快過完了,年味卻還縈繞在嘴邊。而大年初一上映的《流浪地球》至今依舊歷歷在目,每談起這部著作人們往往就要想起北京第三區交通委、行星發動機、好大一根針以及木星了。
今天就單獨談談這影片中最大的“boss”木星了。
按照劇情,地球環繞太陽運行一周,借助太陽的引力進行加速隨后逐漸脫離軌道,在經過木星的時候再經過木星二次加速達到光速的十分之一從而脫離太陽系飛向南門二的比鄰星。
這便是航天活動中經常會運用到的“引力彈弓”效應,航天器借助大質量天體的引力進行加速從而節省燃料乃至達到一個極高的速度。
但今天不聊引力彈弓,咱來聊聊這引發一系列事故的罪魁禍首——木星。
木星是太陽系第一大行星,是一顆典型的氣態巨星。木星總質量質量達到太陽的千分之一,是其余七大行星總質量的2.5倍,地球的三百倍,單只大氣總質量都是地球的三倍質量之多,因此某些同學所疑惑劇中的“點燃木星為何不炸”是很荒謬的。
木星是當初形成太陽所剩余的部分殘渣,因此木星的成分某種意義上與太陽是一樣的。
但為什么太陽是一個火球而木星卻是一個氣球?
還是因為質量。
只有當質量達到太陽的百分之八才能在巨大壓力下產生持續的融合反應,很顯然木星還沒達到足夠的量級。
木星上面有著濃厚的大氣,其由大量的氫和氦以及一些氘等同位素組成,正因為大氣密度大所以木星上的風暴也是異常強烈,風速可以達到400km/s,著名的“大紅斑”便是木星颶風的代表。
更深處的部分則是氫在高溫高壓下形成的液態氫,更深的地方是徹底凝固的氫金屬而它的核心和大多數星球一樣由硅酸鹽和鐵構成。雖然,事實上它比地球甚至還要大上不少。
而這么大的質量對地球來說也不是沒有好處的,在過去的四十多億年中,木星和土星為清空太陽系內小行星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正是因為它們和太陽的引力才讓如今的太陽系變得干凈,否則在隕石的持續不斷轟擊下也許地球誕生生物還得再往后推上十幾億年。
而在未來,人類的足跡終將邁出地球。
木星大氣中蘊含著大量的氫以及它的同為素氦將成為人類必不可少的清潔能源,籍此人類的影響力將遍布整個太陽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