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思維是具有非確定性的中華思維,互聯網是具有確定性的西方思維。物聯網思維是中國大國崛起的理論依據,將推動西方思維世界向中華思維世界轉變,中華文明將重新主導世界。
西方思維和中華思維在思維方式上存在著本質的不同,不同的思維方式創造了不同的科學體系、文化體系和歷史形態,西方思維和中華思維的主要區別如下:
西方思維:
1.以人為本,人人生而平等
2.分析邏輯,理性思辨
3.同一性、非矛盾性、排斥中立與模棱兩可
4.西醫:物理、化學、自然科學規則支撐的邏輯推理與證明
中華思維:
1.道法自然、天地人合一、人是自然的組成部分
2.整天綜合思維、辯證、直覺
3 .變化論、矛盾論、中和中庸
4.中醫:望聞問切,嘗試百草;根據大量實踐總結規律。
(一 ) 以人為本和天人合一
西方思維強調以人為本。西方強調人平等的權利、生存的權利、發展的權利、言論自由等,其產生的基點是從人類自身為出發點,強調的是人與生俱來的某種權利,明顯的帶有西方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特征。以人為本的思想是產生于西方,以人為本在它產生之初就如影隨形地附帶了人
本主義思想,發展成為了認為世界是以自我或者我這個群體為中心的,為了我或者我這個群體的生存發展,可以枉顧他人的利益,對周圍的環境予取予求。
中華思維強調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華思維的精髓之一,它最早出現在《易經》中,認為天地萬物都是陰陽的結合體,都是天地陰陽交合的產物,人是實體世界的一部分,道法自然,天地人合一。
(二)分析邏輯思維和整體綜合思維
西方思維是分析邏輯思維,西方思維是一種由小到大、由點到面、由微觀到宏觀的思維過程,現代科學所創造出來的輝煌成就就是由無數個小的、基礎的點的突破而構建起來的。我國和西方郵編地址寫法的差異就是分析邏輯思維和整體綜合思維的區別體現。
中華思維是整體綜合邏輯思維。中國人的傳統思維方式整體思維,從宏觀到微觀,整體意識較強,強調的是秩序、和諧。《易經》體現了中華思維方式,在闡述其理論的時候,所有論述都是整體到部分、從大到小,始終是把整體性放在第一位,把個體放在了比較從屬的位置。
(三)確定性思維和非確定性思維
西方思維是確定性思維、二元思維、線性思維。從問題到方案,提倡和推崇將解決問題的方案結構化,對問題的處理追求制式化、格式化、編碼化、規范化、標準化和流程化,注重實證,“非此即彼”的推理判斷是西方理論家思考問題的基本方法。
中華思維屬非確定性思維、非線性思維、灰思維。中華思維更傾向于從真物的性質上加以把握和判斷,把定性放在首要和優先的地位。既有“非此即波”,還有“亦此亦彼”,中華思維認為世界永遠處于變化之中,沒有永恒的對與錯,萬事萬物都是由對立面構成的矛盾統一體,沒有矛盾就沒有事物本身。
(四)西醫思維和中醫思維
西醫特征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西醫建立在人體解剖學的基礎之上,所以,其從建立之初就只有一個目的,有病治病,至于病情產生的原因、背景,都不在他的探討之列。這就決定了,西醫對人作為生命的主體過程是缺少認識的,西醫永遠解釋不了為什么肚子疼的時候,在手上扎針就不疼了的治療方法。
中醫區別于西醫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注重的整體性,它把人體和生命看成一個整體,在其基礎上發現了作為生命運行特征的氣、穴位、七經八脈等,所以,中醫就出現了很多不為西方醫學所理解的方法,如針灸、刮痧、按摩、拔火罐。中醫對人的健康狀態,發病機理和環境的關系,亦有
非常系統的理論闡述,中醫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當自然環境發生變化時,人體也會發生與之相應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