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天之后,不管是網上的健康科普,還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一些藥店的宣傳語都會打著關于“冬病夏治”的旗號。就拿進入三伏之后的熱銷產品“三伏貼”也是有著所謂的冬病夏治的功效。那么到底什么是“冬病”?什么是“夏治”呢?
黃帝內經 中醫 養生 冬季 風濕
冬病夏治是我國傳統中醫療法的特色治療手段,源于《黃帝內經》提出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說。人與自然界是統一的,人體的陽氣和自然界的陽氣相符,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
是指因冬季氣溫寒冷容易導致一些疾病發生或者是反復加重的疾病,或者是由于本身陽氣不足,再加上氣候原因引起較重以至于寒氣入侵,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風濕、關節炎、咳嗽等等。
主要是利用夏季氣溫高,特別是三伏時節,自然界和人體內陽氣充足,可通過一定的調補手法可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驅散濕氣,通絡活血,從而使一些慢性疾病進行適當針對性的治療,以達到預防和治病的目的。
黃帝內經 中醫 養生 冬季 風濕
1、呼吸系統疾病
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氣腫、慢性阻塞寒性肺疾病、咳嗽、鼻炎、慢性咽炎、呼吸道感染等。
2、骨類痛癥疾病
頸肩腰腿疼、骨關節炎、風濕及類風濕性關節炎、頸椎病、腰椎病等患者。
3、消化系統疾病
包括慢性胃炎、慢性腸炎、小兒及成人脾腎氣虛導致消化不良等慢性消化系統疾病。
4、過敏性疾病
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膚病、過敏性結腸炎。
5、胃腸道疾病
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慢性結腸炎等。
6、婦科疾病
痛經、宮寒、產后畏寒癥以及體質免疫力低下的亞健康女性人群。
1、穴位敷貼
可采用具有相應治療作用的中草藥制成膏劑,并將其敷貼在相應的穴位上,使外用藥物能直接刺激到穴位經絡,到達肺臟,調整機體內在平衡,達到溫通經絡,活血通絡等目的。
2、艾灸
夏天雖然很熱,身體卻很容易出現寒、濕癥。因為夏天人體陽氣多集中在體表,反而體內相對會形成虛寒的狀況,即所謂的外熱內寒。借灸火的溫和熱力及藥物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以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協調陰陽、扶正祛邪。
3、刮痧
刮痧可使局部組織高度充血,血管神經受到刺激血管擴張,血流速度加速,體內的廢物、毒素快速排除,組織細胞得到營養,改善局部微循環,加快新陳代謝。
4、拔火罐
拔火罐具有疏通經脈,溫經散寒、行氣活血、止痛消腫等功效,適宜哮喘、風濕痛、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等病。
5、飲食療法
飲食療法在如今的防治疾病中是非常的重要方法。因為三伏天天氣炎熱,出汗較多,夜短天長,睡眠時間相對不足,能量消耗甚大;因此,需要有合理的飲食支持,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補養”。這時節不適合吃過于葷腥油膩的食物,三分葷七分素比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