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花落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以表彰他們在“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癥的療法方面”作出的貢獻。
所謂負性免疫調節,就是通過激發患者身體自身免疫系統的潛力,使其對癌細胞發起攻擊。人體具有免疫系統,對于外來入侵病毒,免疫系統會奮起抵抗,對于體內的癌細胞,免疫細胞自然也會出擊。
正常細胞由于物理、化學、病毒等致癌因子導致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變后,就變成了癌細胞。一個正常人,每天也會因各種原因產生癌細胞,也不多,就3000個左右吧。相對于60萬億個的細胞總數,區區幾千個癌細胞,掀不起多大風浪,更何況,人體的免疫細胞一直在消滅著癌細胞。不過,如果癌細胞的生長速度大大超過了正常值,并且免疫系統識別不了或者殺不完癌細胞,那么,癌細胞累積到一定量,最終的結局就是癌癥。
即便癌癥患者,身體也不是完全不設防的,如果能通過激發患者自身免疫系統來抗擊癌癥,那么自然再好不過了。
正常情況下,人體免疫系統要區分一個細胞是否“非我族類”后再行攻擊,正因如此,免疫細胞表面上的某種蛋白質,抑制了免疫細胞的作用,使其不會“無差別攻擊”,但是,這種抑制也有反作用,就是免疫細胞對于癌細胞的攻擊也不可能放開手腳。所以,“免疫治療”就是通過藥物,放開對免疫細胞的限制,在保證其不會攻擊正常細胞的前提下,讓其可以全力攻擊癌細胞并將它們殺死。
據(《健康文摘》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