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有不同種類,其代謝過程也有差異。有人說,果糖主要存在于水果及蜂蜜中,源自大自然,而且,據說升糖指數較低,屬于健康糖。真是這樣嗎?果糖會不會給健康帶來負面影響呢?在攝入果糖的時候,要注意哪些問題呢?咱們現在來解析。
糖,在生命過程中的作用,相當于咱們日常生活中的能源。糖,按照水解狀況,可以分為3類,不能水解為更小分子的,稱為單糖;能分解為2到10個單糖分子的,稱為寡糖;可分解為多個單糖分子的,稱為多糖。果糖、葡萄糖、半乳糖,都是對人體重要的單糖。
由于咱們地球人中,血糖異常的人太多,因此,圍繞血糖問題,出現了升糖指數這個概念。升糖指數是衡量不同食物對血糖影響的指標。能夠在消化過程中,迅速分解為葡萄糖,并且將其釋放到循環系統的,升糖指數就較高。果糖,屬于升糖指數相對較低的糖類。果糖還有1個特點,其甜度是蔗糖的1.8倍,而且,溫度越低,甜度越大。果糖的甜味感,與蔗糖相比,來得快,消失得也快,而蔗糖的口腔甜味感要在30秒后才消失。
果糖溶解時吸熱較多,因此會給人冰涼感;果糖易于發酵,也容易產生焦化反應,用在烘焙品中,會產生松軟感,并增加色澤。這些特性決定,果糖成為食品及飲料添加劑的主角。值得注意的是,食品中添加的主要是高果糖漿,其中大約含50%的果糖。
果糖在體內主要經過肝、腎、小腸中的果糖激酶催化進行代謝,可以轉化為葡萄糖或合成糖元。果糖雖然升糖指數較低,但是,近年來的研究發現,果糖的這種代謝過程會影響胰島素的耐受性;還有研究指出,果糖,特別是經由飲料攝入的增加,可以引起脂肪過量沉淀,帶來肥胖、脂肪肝、高血糖等系列健康問題。
咱們人類的祖先是以野果為主食的,在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尿酸酶丟失的相關機制,這樣,體內的血尿酸水平就能維持在較高水平,從而促進脂肪積累,以此來應對飽食1次再饑餓幾天的艱辛生活,渡過寒冷的食物匱乏期。不過,對現代人來講,物質豐富,這個機制就成為健康維護的弱點。早在17世紀時,人類就觀察到,血尿酸升高帶來的痛風,是與糖的消化量呈正比關系的,當代醫學研究也證實,痛風的發病率與含糖飲料攝入相關。而且,果糖可以增加食欲,進食后的飽腹感降低,從而帶來代謝異常。
按照咱們的膳食指南,成年人每天的糖攝入量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這個量是多少呢?330毫升到600毫升的罐裝飲料,含糖量是35克到60克,就是說,每天喝1罐飲料,糖的攝入量就會超出膳食指南的警戒線。因此,果糖,特別是添加糖,不是所謂的健康糖。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及兒童的每日攝取的游離糖,不應超過當天攝取全部熱量的10%,尤其要把控含糖飲料的攝入。其次,要注意,減少加工食品,比如蛋糕、甜食等的攝入,同時,對于含糖量較高的水果也需要限量,比如蘋果、橙子、柚子、荔枝、香蕉等。想健康,可以考慮只要酸酸,遠離甜甜。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健康早班車# #清云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