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虛寒 腸胃不好
夏天調理正當時
氣溫升高,降水增多,
空氣濕度增加,
人體會感到不適,
容易出現腹脹腹瀉
食欲減退等消化系統癥狀。
若飲食不節制,
吃冷飲或冰涼的食物,
則更易傷及脾胃。
夏季,
養護脾胃十分重要。
01
冬病夏治,先要調養好脾胃
“中醫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季過食寒涼食物,會損傷陽氣,不符合順應自然的中醫養生理念。
夏季過食寒涼食物,會損傷陽氣,不符合順應自然的中醫養生理念。
夏季應該補充人體陽氣,來增強身體正氣,才能抵御外來疾病的侵擾。”虛寒性疾病如哮喘、慢性胃腸炎、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關節痛等的發病特點常常是在冬季發作或加重,而在夏季緩解或消失。如果在夏季能夠在此類疾病相對處于緩解期的時候,給予治療或預防措施,有利于減少或減輕冬季的病征,這就是冬病夏治。
然而,冬病夏治起效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需要一個強健的脾胃。
脾功能差,運化不利,精華物質則不能被身體吸收利用。即使吃了再多的補品、藥品,也不能被身體很好地吸收,起不到應有的強身健體作用,這就是所謂的“虛不受補”。
因此,冬病在夏季調理治療的第一步,就是健脾胃。調好了脾胃這個根本,使人體陽氣充足,其他臟器就沒有了虛寒的根源,才能有好轉的基礎,所謂“治病本”就是這個道理。
02
艾灸調養
取穴:
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天樞
艾灸是我國幾千年來的中醫精粹之一,具有對抗虛汗癥、通經活絡、散寒止痛的療效。利用艾灸療法調脾養胃,效果是極其不錯的。
脾胃虛寒,可以艾灸穴位。明代中醫學家張景岳說,三焦痛癥因寒者十居八九。他認為,寒則凝、溫則通,胃脘痛虛寒證為多,治療宜溫通調補。
03
食療暖胃
食欲欠佳時,可用生姜15克、紅糖5克加水煮成糖水飲用;當胃脹、惡心、便秘時,可用生姜和橘皮各15克煮成生姜橘皮飲;可多食有利排泄的如薏米、冬瓜等。
益氣健脾酒:喝點有溫中祛寒、補益脾胃作用的藥酒。比如:參苓黃芪酒、參術歸地酒。
食材:黨參30克、茯苓30克、黃芪30克、白術20克
山藥20克、白扁豆20克、甘草20克、白酒1500毫升
①補中益氣補脾益肺,適用于各種氣虛不足者。四肢無力,食欲不振,大便稀溏,也宜使用黨參。
②健脾安神茯苓能養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癥,常與人參、遠志、酸棗仁等配伍。
③利水消腫味甘性溫,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補氣固表、生肌排膿、利尿消腫、抗衰老、排毒、保護肝臟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
④固精止帶山藥有強健機體,滋腎益精的作用。大凡腎虧遺精、婦女白帶多、小便頻數等癥者皆可服之。
⑤消暑化濕白扁豆有健脾,化濕,消暑。主脾虛生濕,食少便溏,白帶過多,暑濕吐瀉,煩渴胸悶。
⑥祛痰止咳甘草有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等作用。諸藥與酒合用,共奏益氣健脾、除濕之功。
⑦參苓黃芪酒將以上諸藥與酒合用,共奏益氣健脾、除濕之功。
04
山藥薏米粥
山藥薏米粥是一道傳統藥膳。鮮甜綿軟,有潤肺清熱、健脾益氣的功效,適用于脾虛、食少納呆、腹脹便溏、肢體無力等癥。
食材:山藥30克、薏米30克、蓮肉(去心)15克、大棗10枚、小米50~100克、白糖少許。
END
圖文 ▏XIXI
排版 ▏XIXI
關注健康
關注化芊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