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國內財經院校排名出爐,央財力壓上財奪得第一,上海財經大學再次惜敗!
對外經貿大學、中南財大、西南財大則分列三、四、五位。
央財為何可以力壓群雄奪得第一?國內的財會強校到底贏在哪里?
今天Star君就來和大家好好說道說道~
根據中國科教網公布的2020-2021年財經類大學排名顯示,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位居全國財經類院校的前5強。
*圖源網絡
相比2019年,雖然上財依舊惜敗央財,但是整體排行榜還是發生了一些變化: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從第五名上升至第三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排第四名,西南財經大學排第五名。
榜單發布后,在各大平臺都引起了熱議,尤其是對第一名的歸屬,少網友表示:
為什么第一名不是上財?
這個問題...屬于央財于上財的地位之爭,在財會類高校的圈子里一直有類似的爭議,有的人覺得央財是最棒的,也有人力挺上財。
大學的實力,首選還是得看學科評估分數會比較本位,畢竟大學的本質使命還是教書育人。
從第四次學科評估結果來件:兩校學科評估結果相近,上財略優于央財
第四次學科評估結果按“分檔”方式呈現,具體方法是按“學科整體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將前70%的學科分9檔公布:
前2%(或前2名)為A+,2%~5%為A(不含2%,下同),5%~10%為A-,10%~20%為B+,20%~30%為B,30%~40%為B-,40%~50%為C+,50%~60%為C,60%~70%為C-。
上財與央財第四次學科評估結果(數據源自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
兩校均有10個學科獲得評級,其中有9個學科完全一致,由此可見兩校的學科布局相似度較高。從評估結果來看,央財的應用經濟學強于上財,而上財的工商管理、統計學和管理科學與工程則要優于央財。
但是從國家特色專業實力方面來說,央財又會略優于上財
上財與央財有4門相同的國家特色專業。兩校的國家特色專業大多數經濟金融相關的,專業的設置體現了兩校的特色。
上財與央財國家特色專業(數據來源:院校官網)
再來看一下大家比較關心的就業數據,在這方面,兩所學校也很難分個高低,但是卻體現出比較明顯的傾向性:
央財國企就業人數占比高于上財,上財三資企業就業人數占比高于央財
2018年上財與央財本科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分布(圖源網絡)
從相關數據統計中,可以發現,央財本科畢業生在國企和黨政機關中的就業人數占比遠高于上財。
央財位于我國的政治中心——北京,其畢業生也有更多的機會去北京的黨政機關和國企工作。另外央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教育部、財政部和北京市共建的大學,央財人才培養方案更貼合我國財政部的需求。
而上財進入三資企業的占比則高于上財。上海的國際化程度較高,吸引了大量的外資投資。因此上海有更多的三資企業,上財的畢業生也有更多的機會進入此類企業工作。
事實上,不按地域和個人意愿評價學校都是耍流氓~
客觀來講中財在長三角肯定是沒有上財影響力大,上財在京津冀的話語權也肯定是不如中財的。
其次北京有央行財政部國家審計局銀保監會證監會各個總行,上海是國際金融中心有巨多外資合資金融機構還有上海證券交易所。所以各地院校的就業自然也會有所傾向,與其說是學校的影響不如說是地域的影響。
至于排名的事情大可不必太糾結,網絡上各類名目的排名很多,標準不一樣排名也會不一樣,綜合更多背景的排行榜,會發現上財的排名確實會普遍比央財要好一點。但是不論上財還是央財,在各類排名中,名次都不算低。
占據排行榜前5的5所學校在內行人來看其實并不稀奇,畢竟在中國的財經院校中,只有這5所學校是所謂的“211”院校。
只要提起財經類院校,就沒有人不知道“四財一貿”。
無論是哪個機構發布排名,前五基本都是他們之間的競爭,差別不過是誰拿第一而已。
那么他們到底又強在哪里呢?
1、學科優勢明顯
在公布財經類院校排名的同時,中國科教網還對2020年-2021年經濟學學科門類進行了排名 。
中央財經大學力壓一眾985,僅次于中國人民大學,在經濟學學科門類大學中拿到了第二名!
*圖源鳳凰網
與此同時,其他四所院校也有不俗的成績,在經濟學學科門類中都拿到了5★+的評價,在900+所院校中沖進了前十。
2、就業率極高
一切不以就業為重點的對比都是耍流氓,“四財一貿”在就業率方面也有著非常亮眼的表現。
據整理各高校公布的2018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四財一貿”的本科就業率都達到了90%以上。
其中,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就業相對來說更高,達到了99.44%.
不過央財畢業生在公募、私募基金及新財富的占比更重,力壓國內一眾財經院校,人數分別達22(公募基金)、20(私募基金)、7(新財富)。
3、薪資水平超然
就業率高不算,還得就業好,作為一介俗人,薪資水平必然就成為我們衡量好壞的標準。
四財一貿畢業生薪資水平基本領跑財經類院校畢業生,根據相關機構的統計,上海財經大學畢業生薪酬更是以13799元斷層領先。
當然薪酬很多時候和學校所在地域相關,一般來說畢業生都會在大學所在地就業,所以比較一下當地的生活水平,四財一貿的薪資水平都非常不錯。
當然啦,話又說回來財經類院校畢業生的薪資在全國高校都處于中上游水平。
除此之外,“211”院校的身份在很多時候都會有額外的加分,這點相信不用Star君說,大家心里也有數。
比如說國家支持力度相比較會大很多,資金充足,學校財大氣粗,教學、建設、交流、科研各個方面都是良性循環的。
中央財經大學
從學科方面來說央財應用經濟學連續十多年保持優勢,以A+的成績坐實了雙一流學科。理論經濟學有所提升,工商管理和統計學尚可。
總體而言比較偏科,經濟學強,管理學較強。
另一方面,央財在民間素有銀行行長搖籃之稱,每年央財都會往國家財政機關輸出大量畢業生,整體來說非常偏向政府和國企。
上海財經大學
提起財經類高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一定是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加財經兩個字,似乎注定了這所學校一定會成為中國財經類高校中的佼佼者。
作為眾多中國高級金融人才的輸出者,上財實至名歸。
更值得一提的是,上財的畢業生薪資絕對屬于碾壓級,一般985院校,乃至頂級985的普通專業畢業生的薪資都不一定趕得上上財
綜合大學嘲笑財經類大學太功利,財經大學看不上綜合大學的就業率低,畢竟薪資排名第一的上財已經碾壓眾多985,僅次于清華。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風格非常鮮明,貿大絕對是無愧于“對外”二字的,貿大留學生近三千人,全國留學生最多的大學。對學生英語水平要求極高出國留學的學生極多。
日后去外企可能性極高,本身就極具外企的特點…而且地段處朝陽區,離國貿很近,完完全全的都市氣息。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務實,重實踐,所以學生們上手快,很多學生大二就開始各種工作實習,學術研究方面較為薄弱,想要鍛煉實踐能力的話貿大簡直是圣地。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位于湖北武漢,1948年創辦至今有近70年的歷史。
近幾年來,武漢的發展速度很快,在出臺政策吸引金融人才上也是使盡渾身解數。隨著武漢經濟水平的提高,勢必會讓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全國的知名度進一步打開。
盡管地處內陸,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辦學條件一點也不比沿海學校差。
學校下設了經濟學院、財政稅務學院、金融學院、會計學院等20個學院。秉承著“博文明理、厚德濟世”的校訓,為國家培養了很多的人才。
西南財經大學
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211工程”大學之一,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
西南財經大學以金融學科為優勢,在金融行業有著深遠的影響力。
西南財經大學的前身是1925年在上海創辦的光華大學,1985年正式更名為西南財經大學,2000年由中國人民銀行劃轉教育部主管。
曾經西南財經大學也有過非常輝煌的歷史,比如其在金融領域曾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然而,西財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是兩個“難兄難弟”,學校所在地理位置較為尷尬,由此也衍生了一系列問題,畢竟財會金融類的人才更愿意去超一線城市發展,新一線城市的吸引力還是不太行。
東北財經大學
東北財經大學簡稱“東財”(DUFE),坐落于具有“北方香港”之稱的遼寧省大連市。是財政部、教育部和遼寧省人民政府共同重點建設的高校。
說起來也是憋屈,這幾年東北財經大學基本穩坐老六,很多方面發展非常迅速,最近學科評估的結果也很好。
不過囿于雙非院校的身份,平臺缺陷較為明顯,排名很難超越。
不過期就業率很高據東北財經大學官方就業報告數據,2017屆本科畢業生年度就業率為94.41%。
畢業生一般去國企、銀行、四大、還有其他很多企業,互聯網也有很多, 起薪在70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