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被稱為“癌癥之王”,近幾年,有不少明星因它而離世,如竹田圭吾、史蒂夫·喬布斯、坂東三津五郎、喬布斯、沈殿霞,就連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副院長、結直腸肛門外科三區主任王磊,與癌癥斗了一年多,還是離開了人世。
每一個血淋淋的生命,都是在告誡我們,胰腺癌離我們并不遙遠,不管是你是否是高危人群,都該引起重視,做好提防。
最新的癌癥統計數據顯示,在所有的癌癥中,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是最差的,僅7%。即便是有“癌王之王”之稱的膽管癌,生存率也有20%,可見胰腺癌的“厲害”。
之所以胰腺癌生存率這么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胰腺癌早期難發現,臨床上誤診率較高。
鄭州人民醫院腫瘤內科主任梅家轉說,“臨床統計顯示,九成胰腺癌患者被確診時,已屬晚期,無法做根治手術。90%左右未經治療的胰腺癌患者,平均生存期不足半年。”
之所以難發現,一方面是因為胰腺位置“特殊”——胰腺位于腹部左上方,前面有胃、周圍有大腸等器官掩蓋,即使發生病變很難發現。另一方面,是胰腺癌早期無明顯和特異的癥狀和體征,而且,目前臨床上并沒有高敏感的腫瘤標志物,CT又太過繁瑣,導致很多患者拖延診治,甚至被誤診,從而影響了患者的生存率。
胰腺癌早期雖然難發現,但也并非毫無蹤跡可尋。據臨床數據發現,大部分胰腺癌患者曾出現以下4個癥狀:
胰腺癌會影響消化系統,所以早期約有10%的患者會出現消化不良和體重下降,同時還伴有惡心嘔吐等。如果排除其他疾病因素,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排查。
腹痛也是胰腺癌的常見癥狀,具體可表現為悶堵感,癥狀模糊、輕重不一,有些人會在夜間更為明顯。因為胰腺位置較深,即使早期出現病變,也無法及時感知痛源。到了后期,疼痛會逐漸轉變為隱痛、脹痛和腰背痛。另外,不同位置的胰腺癌,癥狀也會有些許差異,比如胰頭癌,腹痛多在右上腹,胰尾癌偏于左上腹。
黃疸在胰頭癌中比較多見,多以阻塞性黃疸出現,同時還會伴有皮膚瘙癢。黃疸通常會呈持續性且進行性加深。
如果原本沒有糖尿病,但突然出現血糖異常,或者糖尿病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血糖波動也要警惕胰腺癌。
●煙酒
香煙里面有很多的有毒物質,比如說蒽環、苯環等,它們可以造成胰腺損傷,最終導致胰腺癌。長期大量地飲酒同樣可以增加患胰腺癌的風險。
●高脂飲食
吃過多高脂食物,會影響胰腺的代謝,造成胰腺損傷。另外,高脂飲食還會讓血脂變稠,血稠會影響胰腺的微循環,刺激細胞癌變。長期吃高脂食物最嚴重的后果就是肥胖。而肥胖跟胰腺癌的發生息息相關。
美國有研究顯示,BMI>30,男性發病風險上升1.4倍,女性上升1.3倍。
●糖尿病
胰腺癌與糖尿病的影響是相互的,美國癌癥學會明確表示糖尿病是胰腺癌的風險因素。
日本進行的大規模的調查顯示,患有糖尿病的男性的胰腺癌發病風險比健康人群高2.12倍,女性高1.5倍,是一個相當高的風險因素。糖尿病患者若在飲食和生活習慣正常的情況下,血糖卻突然不受控制,這種情況要考慮做一下胰腺癌檢查。
●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一直被認為是胰腺癌的癌前病變,不過慢性胰腺炎多久會發展成胰腺癌,這是不一定的。一般建議此類患者每半年做一次體檢。
第一步:如若是糖尿病、慢性胰腺炎、膽石癥等高危人群,要定期做腹部超聲加腫瘤標志物(如CA19-9等)檢查;
第二步,以上任一項有異常,要進一步做MR或CT檢查,或作超聲內鏡檢查;
第三步,如果難以鑒別,可做PET-CT或者腹腔鏡的檢查。另外,通過PET-CT,也可以看出胰腺癌有沒有全身性轉移。
經過以上三步,基本可以揪出早期胰腺癌。
中糧集團總經濟師鄭弘波在2007年5月患胰腺癌,達到臨床治愈后,他接受采訪時說到:癌癥這樣的重病,一般都是由綜合原因導致的,因為少考慮了一兩項因素而治療失敗是非常可惜的。
想起當時被醫生預測“三到六個月”,他感到尤其幸運。雖然從鬼門關里走了一圈,但患病后他也獲益不少:至少癌癥教會了我如何維護健康!
最后,希望大家要珍惜健康,別等生病了再后悔。
參考資料:
[1] 胰腺癌越來越囂張 六個習慣讓你遠離它.央視網.2019年07月09日
[2] 這種癌癥會偽裝不易被發現 5個胰腺癌“隱藏炸彈”.央視網.2018年11月19日
[3] 帶走了名人的“胰腺癌”有可能克服嗎?.環球網.2016-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