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劉俊宏,甘肅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副院長,醫(yī)學碩士,主任醫(y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省級重點專科脾胃病學科負責人,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脾胃治未病及中醫(yī)外治法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民族醫(yī)藥學會脾胃病委員會常務理事,甘肅省醫(yī)學會消化內鏡委員會常務委員,甘肅省中西醫(yī)結合肝膽病委員會主任委員兼秘書。擅長于功能性胃腸病、食管炎、胃癌、膽囊炎、膽結石、胰腺癌、肝炎、結腸癌等消化系統(tǒng)常見病、多發(fā)病的中西醫(yī)結合診治。
腸道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排毒器官。我們攝入的食物都需要由腸道進行處理,食物在經過腸道時,食物中的營養(yǎng)會被充分吸收,轉化為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因此說,腸道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春節(jié)期間,親朋相聚、走親訪友,飯桌上少不了酒肉美食。甘肅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副院長劉俊宏提醒廣大朋友,春節(jié)里,在滿足口福、味蕾的時候,可別忘了保護腸胃,“保護胃腸,從管住嘴做起”不是一句空話。
酒精對消化系統(tǒng)造成損傷
“胃腸道是我們的好朋友,是幫助我們消化吸收的健康管家,在日常飲食中要做一些對好朋友有益的事情,”劉俊宏用“好朋友”描述人體與胃腸的關系,胃腸道害怕簡單粗暴,飲食結構單一,飲食失節(jié),饑一頓飽一頓,都是對它的極大考驗,特別是春節(jié)期間,各個地域風味迥異的珍饈美味的誘惑,放縱飲食,或者五味太過,或者攝食偏頗,喜嗜煎炸、炙烤、腌制、生冷、膏粱厚味,或暴飲暴食等,對腸胃都是一種傷害。而飲酒,對腸胃的傷害更大。酒喝下去之后,直接刺激并損害消化系統(tǒng),能引起口腔黏膜炎、咽炎、食管炎和胃炎,特別是對胃黏膜有不良影響。酒的度數越高,這種刺激越明顯。酒精具有脂溶性,可以破壞黏膜的防御系統(tǒng),使胃黏膜極易遭受胃酸、膽汁的侵襲,進而引起黏膜組織水腫、糜爛,甚至出血、壞死。
劉俊宏表示,腸道內長期高濃度酒精的存在,不僅可能導致腸道正常菌群失調,引起腸道益生菌數量減少,有害菌過度生長,進而導致腸道內容物中內毒素增加。腸道菌群紊亂,腸黏膜細胞之間通透性增高,使腸黏膜的屏障功能減弱,造成大量內毒素易位進入門靜脈系統(tǒng),引發(fā)肝臟損傷。由于腸道菌群平衡的破壞,加之酒精對腸黏膜造成的損傷,影響了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往往酒后會造成腹瀉或者便秘癥狀的出現。
保護腸胃,飲食、情緒、生活習慣一樣不能少
劉俊宏說,想要保護我們的胃腸健康成長,首先要注重飲食調養(yǎng)。在春節(jié)期間要節(jié)制飲食,避免暴飲暴食和五味太過是保護胃腸必須要做到的。中醫(yī)認為,不同性味的食物所養(yǎng)的臟腑各不相同,甘味的食物對脾胃有較好的調養(yǎng)作用,如山藥、扁豆、薏苡仁等。冬春交替氣候依然寒冷,宜選用性味甘溫的食物,既可健脾胃,又可溫陽散寒,如大棗、板栗、南瓜、熟藕、鱔魚、蝦、羊肉等。同時在飲食中應少食或避免寒涼、辛燥的食物,如紫菜、竹筍、辣椒、韭菜以及煎炸、烤制類食物等。其次,要注重勞逸結合,特別是在進餐時應保持愉悅的心情。情緒比飲食對身體的影響要大得多,特別是當一個人在心情差的時候,身體對食物的反應變得更為敏感,吃什么都容易出問題。因此,在調暢情緒方面也是至關重要的。另外,還要注重胃部的局部保暖,以防受寒。
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就應當是“保胃戰(zhàn)”的最有效措施。對于已經出現的胃病,飲食上盡量做到定時進餐,每日可定時進食5-6次,進食量少,能減輕胃的負擔,避免胃部過度擴張;進餐次數多,可使胃中經常存有少量食物,以中和胃內過多的胃酸。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 歐陽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