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了定金,交了首付,房子為何卻遲遲過不了戶?
現在很多人置業(yè)會選擇二手房,因為它比起一些新房來說,地段優(yōu)良也能即買即住。但是二手房交易中就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過戶。遇到信用良好的中介公司,房子成功過戶,皆大歡喜;可是當你遇到很“坑”的中介公司或者是不守信用的賣家,錢退回來了還好說,不少買家至今都還沒有拿到退款。
重慶的李先生并不是本地人,漂泊在外特別想在重慶主城安個家,通過朋友、熟人介紹接觸到一家中介公司,對方說有多套價格便宜的房源出售,看到價格“實惠”再加上首付只要一成,李先生十分心動,所以很快就簽了協(xié)議,交了定金和首付款,就等著房子過戶了,可這一等就沒有了下文。
李先生由于是買房“小白”,再加上對中介公司的信任,以及對二手房交易流程不熟悉,所以就沒要求見房東,也沒有對房屋的產權情況進行調查核實。可就是這一疏漏,給了不良公司可趁之機。
到了合同約定的過戶時間,中介公司卻總是以各種理由不給過戶,甚至連面都不露。李先生和其他購房者們這才起了疑心,最后直接找到合同里這套房源的房東了解情況,這才發(fā)現,房東壓根就沒有委托公司賣房,而且該中介公司也沒有從事房產中介的經營資質。
之后,李先生等人報了警,警方已經立案偵查。然而,至今二十多名購房者的定金和首付款,依然沒有全部退回。
同樣家在崔女士在購買了一套二手住房,合同都簽好了,也付了定金和首付款,沒想到賣方坐地起價,非要加錢才能過戶,究竟是怎么回事?
崔女士的父親楊先生,通過一家中介,購買了六安某汽車城的一套兩室兩廳的住房,并簽訂了購房合同。隨后也繳納了定金2萬,首付款13萬。本以為房產很快就可以過戶了,可沒想到這時候賣方竟然坐地起價,稱因為六安房價上漲,遠超違約成本,需要加價2萬。
房子始終過不了戶,賣方又臨時加價2萬,崔女士一家人難以接受。她認為,不管房價的漲或者跌,都得按照合同約定來辦理。當記者來到了中介公司,負責這套房屋買賣的黃經理表示,對于賣家的行為,他們也很無奈,也在多方和賣家進行溝通。
廣州的吳女士,看中一套二手房,查驗過上家老夫妻的產證后,在中介的催促下,當天支付了5萬定金,一周后網簽結束支付了30萬首付款,第二天去交易中心備案審稅時,卻被告知房子已被法院凍結,產權有爭議。
之后詢問上家老太才得知,房屋所有權是他們夫妻不假,但是他們的親姐妹正在與他們爭產權,房屋半年前已遭法院凍結,不得上市交易。但是老太辯解稱自己也不知道房子被凍結了。好在老夫妻是老知識分子,通情達理,3個月后官司打完,現金補償了姐妹,房子判給老夫妻所有,吳女士的買房合同才得以繼續(xù)履行。
如果錯過了拆遷前的確權登記,不少買家會選擇與業(yè)主簽訂協(xié)議,先付款,等業(yè)主辦理房產證后,雙方再辦理過戶手續(xù)。但就是在等待過戶的過程中,買家可能不知不覺就失去了這套房產。
深圳市南山區(qū)人民法院公布的一則民事糾紛顯示,南山某舊改村民鄭某將同一套房子先后賣給了兩個買家,并將房產先交給了后一位買家使用,導致前一位買家交了錢卻無法得到房產,后一位買家也無法順利辦理房產證。
對于這樣兩位,甚至多位買家都有理有據的情況,誰才能獲得房產?
律師表示,“優(yōu)先權順序依次為已辦理所有權轉移登記>預告登記且在有效期內>占有>遞件>網簽>付款>成立在先的履行順序,否定惡意搶先登記的優(yōu)先效力。”也就是說,如果房產已經被占有,前一位買家雖然“先到”,卻未必能“先得”。而且,即使申請違約賠償,如果業(yè)主沒錢賠償,恐怕也要面臨“房財兩空”的境地。
還有一種情況就更加惡劣,業(yè)主賣房之后又將該房產惡意抵押,買家可能要陷入更漫長的訴訟過程中。
所以大家在購買二手房時,一定要確定房主身份、明確雙方責任、表明過戶時間和交接時間,謹慎小心擦亮眼睛,相信一定能跳過層層陷阱和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