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心城市,
誰將是下一個?
[微風]一灣觀察:
【國家中心城市】
是中國城鎮體系規劃設置的最高層級。功能關鍵詞:
居于國家戰略要津、
肩負國家使命、
引領區域發展、
參與國際競爭、
代表國家形象。
經濟活動和資源配置的中樞,
國家綜合交通信息網絡樞紐,
科教、文化和創新中心,
引領、輻射和集散功能。
目前有9個,名單如下:
①北京(中央直轄市)
②上海(中央直轄市)
③天津(中央直轄市)
④重慶(中央直轄市)
⑤廣州(副省級,省會)
⑥成都(副省級,省會)
⑦武漢(副省級,省會)
⑧西安(副省級,省會)
⑨鄭州(地級市,省會)
誰將成為下一個
?
呼聲較高的城市,包括:
沿海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
中西部的主要省會城市。
根據各省最新的“十四五”規劃,計劃單列市,基本退出了競爭。比如,遼寧/山東等省,已經明確表示支持省會沈陽/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而非大連/青島。
看圖說話
現有9個“國中”的分布:
【華北】:北京/天津
【華東】:上海
【華南】:廣州
【西南】:重慶/成都
【西北】:西安
【中部】:武漢/鄭州
【東北】:?
東北三省還是“空白”。大連計劃單列市的退出,讓綜合實力第2位的沈陽成為東北“國中”的不二之選、也成為全國第10個“國中”的最大熱門。哈爾濱,作為中俄國際交流平臺城市,具有候選替補機會。
華東的長三角是“單核心”格局,上海龍頭地位一騎絕塵。南京/杭州作為長三角“副中心”,距離上海太近。高鐵1小時的“優勢”,反而成為南京/杭州競爭“國家中心城市”的最大“劣勢”。江蘇/浙江2省,是長三角的兩翼,要么南京/杭州同時獲批、要么都不批。其中道理,相信大家都懂。有人說北京/天津2個“國中”距離更近,那是因為京津皆為中央直轄市。
東南沿海,廈門(計劃單列市)作為福建省唯一“副省級城市”,城市行政級別高于省會福州(地級市)。成為唯一有可能競爭“國中”的計劃單列市。但是廈門的規模體量,短期內實在難以服眾,除非有“大動作”的行政區劃調整。
華南的“粵港澳大灣區”,深圳作為“灣區核心之一”、“廣東省雙核”,卻并沒有提出競爭“國中”。究其原因,主要是上層有地緣政治的考量。一方面釋放善意給香港特區,另一方面也要與廣州保持協調、維持廣州作為華南千年中心的地位。
西南地區,已經有了“成渝雙城”,如果還有第3個“國中”機會,則只能是擁有“中國~南亞博覽會”的昆明了。昆明之于西南,類似于哈爾濱之于東北。國際邊貿口岸與國際交流合作平臺,是獨特的戰略優勢。
西北地區,目前只有西安一個“國中”。作為“一帶一路”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核心通道,@黃海第一灣認為真地很有必要在新疆建設一座“國家中心城市”,烏魯木齊的國際地緣戰略價值與民族大團結意義,獨一無二。
中部地區,除了武漢/鄭州之外,還有長沙這個GDP名列全國15強、高等教育實力雄厚的大城。未來如果“國中”拓展到15個城市時,長沙必然晉級。但如果僅設10~12個城市,長沙的地緣戰略價值稍嫌不足。
最后說山東省。山東作為中國GDP第3大省,有點“小尷尬”。介于長三角與京津冀之間,“南北不接”,只能“自成一派”獨立發展。山東省層面明確表態支持濟南而非青島去競爭“國中”,引發很多爭議(類似于遼寧省)。濟南位于“京津冀”東南邊緣、也位于山東省的西北邊緣,距離鄰省鄭州這個“國家中心城市”很近。地理區位,是濟南的“減分項”,短期內難以獲批。
綜上所述,第10個國家中心城市,沈陽的概率最大。
[微風]一灣小語:
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帶動;
區域均衡發展,良性協同。
高效聯動,輻射引領,
國家中心,光榮使命。
大家怎么看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