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談修行,家庭關和男女關只是最基本的考驗。如果這個關都過不了,那以后的關會更難。
為什么平時讓大家訓練覺知?就是要養成“念起即斷,念起不隨,念起即覺,覺之即無”的習慣,不隨著念頭往下走。人的欲念若總是相續,不及時止住,就會被鉆空子。所謂“念念不忘,必有回響”,這就是量子疊加啊。抽刀斷水水更流!
強者,千頭萬緒射去,能如湖水接住所有投擲的事項,轉化為湖面的上升。
我會在每一個有意義的時刻遠隔山海祝你快樂
真修行人都需要經歷心性的磨練,但在這個磨煉過程中,必然要經歷各種對境。
幻境考人啊,通過事把各種人性都考出來了。對境時也是練心時。有智慧的人通過這個境趕緊修自己、改自己,往上走;而愚癡的人,總是絞盡腦汁去修理別人,不僅耗散了自己的能量,還造下了惡,得不償失。
修行本來就是難行道,和世間人走的不是一條路。真明白了之后,根本不需要別人理解你,你自己理解自己就行了。
如果總是活在別人的感覺里,就會很累,活的也不自在啊。因為每個生命都是獨立的,所以在業力面前,就算再親的人都幫不上忙。
覺悟是自己的事,你自己覺,就叫自覺。覺悟的人對不覺悟的人去談覺悟的事,那他肯定不理解啊。按現在講,三觀不同就決定了取舍不同,各走各的路。俗話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所以要耐得寂寞,才能擁得繁華啊!
一位少年曾經問過我,他說,天空的盡頭有什么?我告訴他,當你有一天站在云端,你會發現,你以前看不到的地方,會在你腳下,抬頭望,依然是看不見的盡頭,可是,你曾來過,見過別人不曾見過的風景。
波浪?? 大海,本自一體,一合相!
本來就在自性中,何來出入
當你吃東西的時候,心若不參與,根本就不知道是在吃東西。“我思故我在”,不思考怎么知道“我”在呢?當深睡的時候,“我”又在哪?為何沒有“我”的了?醒了之后知道“我”還存在,可深睡的時候就暫時隱形,感覺不到“我”了,但還不是死亡。
世人講三境界:“小隱隱于山,中隱隱于市,大隱隱于朝。”我又補充了一個境界:極隱隱于道。回歸大道,無所不在。遍在一切,化生萬物,回歸無極,視為最高境界啊。既然遍在一切,那前三個境界隨時都可以入,這叫隨類化現,品物流行。品物流行形容世間萬物都在運作,是一種動態。流行代表變化,行蘊。所以人要修行,要回歸大道。
放下萬緣,不思善不思惡,當下一念,離一切相,剎那間就恢復本來面目,無相之空覺才是實相,大光明藏!!見性之后,深深的懂得唯有無相之空覺是真實的,其他的都是幻相。完全不會根據幻想起心動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