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曾國藩對聯
 

 

 

【曾國藩自題聯】

 

時賢一石雨水;

古法二祖六宗。

——曾國藩自箴

 

世事多因忙里錯;

好人半自苦中來。

——曾國藩自題書齋

 這是一副自誡自勉書室聯。上聯自誡,指世事紛繁,一忙就容易出錯,務必戒躁。一個“多”字下得十分貼切,避免了以偏概全的毛病。下聯自勉,甘從苦來,人要吃得起苦、耐得住勞,歷盡磨難才有可能成為完美之人。一個“半”字也用得很妙,因為要做完美的人僅靠吃苦耐勞顯然還是不夠的。

 

養活一團春意思;

撐起兩根窮骨頭。

——曾國藩自題

 

取人為善,與人為善;

樂以終身,憂以終身。

——曾國藩自箴

 此聯于185941作。上聯“取人”,語出《孟子·公孫丑上》,原句為:“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意思是說:吸取別人的優點來自己行善,這就是偕同別人一道行善。關于“取人為善,與人為善”的辨正關系,作者曾以“大河”與“小河”作比說:“與人為善、取人為善之道,如大河水盛足以浸灌小河,小河水盛,亦足以浸灌大河;無論為上、為下、為師、為弟、為長、為幼,彼此以善相浸灌,則日見其益而不自知矣。”下聯“憂以”,語出作者的《圣哲畫像記》,意為“終身有樂處”之意。關于“樂”字,作者曾總結出“三樂”的經驗:“讀書聲出金石,飄飄意遠,一樂也;宏獎人才,誘人日進,二樂也;勤勞而后憩息,三樂也。”關于此聯,吳恭亨曾評論說:“上下幅均仄聲,落腳雖曰失律,然顛撲不破處,殊可喜。”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群居守口,獨居守心。

——曾國藩自箴

 

禽里還人,靜由敬出;

死中求活,淡極樂生。

——曾國藩自箴

 

不為圣賢,便為禽獸;

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曾國藩自箴

 

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

人間那有空閑的光陰。

——曾國藩自箴

 

天下無易境,天下無難境;

終身有樂處,終身有憂處。

——曾國藩自箴

 

戰戰兢兢,即生時不忘地獄;

坦坦蕩蕩,雖逆境亦暢天懷。

——曾國藩自箴

 

丈夫當死中圖生,禍中求福;

古人有困而修德,窮而著書。

——曾國藩自箴

 

不怨不尤,但反身爭個一壁靜;

勿忘勿助,看平地長得萬丈高。

——曾國藩自箴

 

釀五百斛酒,讀三十年書,于愿足矣;

制千丈夫裘,營萬間廣廈,何日能之。

——曾國藩正題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

辦事無聲無臭,既要老到,又要精明。

——曾國藩自箴

 

莫苦悔已往愆尤,但求此日行為無慚神鬼;

休預怕后來災禍,只要暮年心氣感召吉祥。

——曾國藩自箴

雖賢哲難免過差,愿君讜論忠言,常攻吾短;

凡堂屬略同師弟,使寮友行修立名,方盡我心。

——曾國藩自箴

 

有詩書,有田園,家風半讀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澤;

無官守,無言責,時事不聞不問,只將艱巨付兒曹。

——曾國藩自箴

 

有詩書,有田園,家風半讀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澤;

無官守,無言責,時事不聞不問,只將艱巨付兒曹。

——附錄:曾國藩之父曾麟書自題

 曾國藩出生于湖南省雙峰縣井字鎮荷葉塘的一個豪門地主家庭。祖輩以農為主,生活較為寬裕。祖父曾玉屏雖少文化,但閱歷豐富;父親曾麟書身為塾師秀才,滿腹經綸,作為長子長孫的曾國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輩的愛撫,他們望子成龍心切,便早早地對曾國藩進行封建倫理教育了。曾國藩6歲時入塾讀書,8歲能讀八股文誦五經,14歲時能讀周禮,史記文選,并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俱佳列為優等,可見他自幼天資聰明,勤奮好學。至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與歐陽滄溟之女成婚,踏上了人生的一大臺階。

 

=================================================================

 

【曾國藩撰題聯】

 

放眼瀛臺小;

置身天地孤。

——曾國藩題安徽省松小孤山

 

同科十進士;

慶榜三名元。

——曾國藩題京都長沙郡會館

 甲辰年[1844]順天鄉試,周公壽昌中南元。乙巳會試,蕭公錦忠中殿元,孫公鼎臣中朝元。是科湖南八進士,皆湖南省長沙府人。又黃公輔相及其侄彭年中貴州進士,原籍湖南省醴陵。金榜題名日,在京城長沙郡會館演劇,曾國藩書題此聯,一時傳為美談。

 

微雨晴時看鶴舞;

小窗幽處聽蜂衙。

——曾國藩題江蘇省徐州云龍山放鶴亭

 

長短不吹江月落;

高樓遙吸海云來。

——曾國藩題鄱陽湖石鐘山

 

長笛不吹山月落;

高樓遙吸海云來。

——曾國藩題江蘇省南京燕子磯觀音閣

 

高花風墮赤玉盞;

老蔓煙濕蒼龍鱗。

——曾國藩題南京雞鳴寺豁蒙樓

 

消磨歲月書千卷;

嘯傲乾坤酒一樽。

——曾國藩題張錫榮故居

 

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

人間哪有空閑的光陰。

——曾國藩題江西省奉新九天閣

 

百戰山河,剩此樓頭煙樹;

九天珠玉,吹成水面文章。

——曾國藩再題江西省奉新九天閣

 

天下無易境,天下無難境;

終身有樂處,終身有憂處。

——曾國藩又題江西省奉新九天閣

 

千頃太湖,鷗與陶朱同泛宅;

二分明月,鶴隨何遜共移家。

——曾國藩題江蘇省揚州何太史寓宅

 〖何栻〗 何栻(1816-1872),字廉昉,清·江陰人,道光進士。曾任吉安知府。晚年罷官后流寓淮揚,以鹽致富,大營第宅,以詩酒自豪,曾國藩贈題以此聯。上聯寫致富之事。說在浩浩千頃的太湖上,你像陶朱公一樣,與鷗鳥為侶。“陶朱”即范蠡,佐勾踐滅吳,報會稽之恥,知勾踐可與共患難,難與同安樂,遂浮海至齊,隱姓名,與歐為侶,治產至數千萬。復盡散其財去陶,自號陶朱公。逐十一之利,又致富累萬。見《史記·貨殖列傳》。泛宅,謂以船為家。《新唐書·張志和傳》:“愿為浮家泛宅,來往莒(↑雨↓言),xia2,音“霞”)間。”下聯寫營建之事。說在二分明月之夜,你像南朝何遜一樣,伴隨著仙鶴,移家揚州。何遜,字仲言,南朝梁東海郯人。在揚州時,每值梅花盛開,常吟哦其下。后官居洛陽,思梅不得,固請再任揚州,以鶴自隨,適寒梅怒放,大開東閣,與文士友好,笑傲終日。《梁書》、《南史》皆有傳。杜甫《和裴迪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詩:“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徐凝《憶揚州詩》:“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徐凝《憶揚州》詩:“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聯用致富與何家典故,出以雅詞而恰如其人,是用典之最工者。)

 

萬里神通,渡海遙分功德水;

六朝都會,環山長護吉祥云。

——曾國藩題江蘇省南京靈谷寺龍王殿

 

五夜樓船,曾上孤亭聽鼓角;

一樽濁酒,重來此處看湖山。

——曾國藩題江西省吳城望湖亭

 1855年初,曾國藩以兵部侍郎銜率部攻九江、湖口,不久水師敗績,遂困守南昌。次年秋太平天國發生“楊、韋事變”,他乘機指揮湘軍反撲。1858828凌晨,曾國藩由湖口開船,中午至吳城鎮,遂在望湖亭赴宴。飯后應彭雪琴之屬即口占此聯,于次日寫成。吳城,鎮名。在江西省新建縣城北約90公里處,是贛江流入鄱陽湖的入口。古時這里不僅水路暢通,商業發達,而在軍事上也是水師進退的通道。望湖亭,在吳城鎮鄱陽湖岸,為彭雪琴1857年重修。重修后加高兩層,登亭足覽全湖之勝。上聯“五夜”,指古代將一夜分甲、乙、丙、丁、戊五段,即五更。“樓船”,古時的大型戰船。“鼓角”,古代軍隊中作為號令的器具。閏于上聯作者曾在日記中寫道:“咸豐五年(1855年),余駐師于此,曾命軍士夜習水戰,在此亭閱看也。”聯中“曾上”、“重來”兩詞自然貼切,意境極佳。

 

荊楚九歌,客中聊作枌榆社;

江山六代,劫后重聞雅頌聲。

——曾國藩題江蘇省金陵湖南會館戲臺

 此聯當為1864年秋湘軍攻破天京后至1865年春曾國藩奉命督辦直隸、山東、河南三省軍務,離開南京之前所作。此聯寫的是作者與湘軍將士在南京看家鄉戲的情形。上聯的“荊楚”,即楚國,指湘軍的家鄉。“九歌”,指《楚辭》中的一篇。“枌榆”,漢高為豐[縣名,屬江蘇省]枌榆鄉人,初起兵時,禱于枌榆社。后因以枌榆為故鄉的代稱。下聯的“六代”,指三國吳、東晉、宋、齊、梁、陳六代建都于建康,即今南京市。李白《留別金陵諸公》詩曰:“六代更霸王,遺跡見都城。”“劫”,指18533月定都南京,曾國藩站在清廷立場反對這次農民起義,故謂之為“劫”。“雅頌”,謂《詩經》之《雅》、《頌》兩部分的合稱。《雅》、《頌》多歌頌之辭,故后以稱盛世之樂。此聯寫自己重于寫客觀事物,旨在突出自己當時“勝利”后的喜悅心情。“聊作”,意謂并不多么在乎;“重聞”,卻十分得意,用語甚是得體。

 

兩點金焦,劫后山容申舊好;

萬家食貨,舟中水調似承平。

——曾國藩題甘肅省瓜州鹽棧

 

五千里秦樹蜀山,我原過客;

一萬頃荷花秋水,中有詩人。

——曾國藩題四川省新都桂湖枕霞榭

 此聯約作于1847年前后。桂湖,全湖種荷,在新都縣城西南隅,距成都20公里。明代文學家楊慎[升庵]故居原在湖中。楊為正德時狀元,授翰林院修撰,世宗時以直言極諫,謫戍云南省永昌,72歲老死戍所。楊的詩文主清新,不受七子影響。學識廣博,著作有《升庵集》等。楊幼時曾沿湖植桂樹,因名桂湖。桂湖景色秀麗,圖畫天成。每逢中秋,桂蕊飄香,清逸可人。楊氏故居已無存,現僅有清人所建“升庵殿”。上聯寫湖光山色迷人,我電來此欣賞的過客。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作者為湘人,寓川不過一“地客”。“五千里”,虛數,夸張之詞。“秦樹蜀山”,指秦嶺四川一帶的大好河山。下聯對景思人,面對荷花滿湖,不由得懷念才華橫溢而遭貶謫的詩人。“詩人”,指明文學家楊慎,他自幼在湖畔讀書。“一萬頃”,虛數,夸張之詞。實際桂湖面積僅60畝。聯語先寫景后抒情,把景、情、人、我融為一體,表現了高雅的韻致。

 

善果證前因,愿斯世無災無害;

拈花參妙諦,惟神功能發能收。

——曾國藩題江蘇省金陵痘神廟

 

巨石咽江聲,長鳴今古英雄恨;

崇祠彰戰績,永奠湖湘子弟魂。

——曾國藩題江西省湖口石鐘山昭忠祠

 

蓮香入座清,筆底當描成這般花樣;

湖水連天靜,眼前可悟到斯道源頭。

——曾國藩題湖南省衡陽蓮湖書院

 此聯用鶴頂格嵌字題湖南省衡陽蓮湖書院。上聯嵌“蓮字”,以“清”字承蓮香著筆,寫蓮湖書院清香入座的學習環境,兼論讀書治學“當描成這般花樣”的境界。宋代周敦頤所著《愛蓮說》,歷來被視為膾炙人口的佳作。內有“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聯語“清”字承蓮香著筆,寫蓮湖書院清香入座的良好學習環境,兼論讀書治學“當描成這般花樣”的境界,即像蓮花那樣端莊素雅,挺拔俊秀,清香四溢,傳之久遠。下聯嵌“湖書”,用“靜”承湖水落筆,寫蓮湖書院靜謐安恬的學習條件,兼談讀書治學應“悟得斯道源頭”的方法,即在嚴謹靜心的研習中,正本清源,闡釋義理,掌握有益的知識,服務于社會。寫湖水清靜的古詩佳句甚多,如“月點波心一顆珠”、“淡掃明湖開玉鏡”、“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等等。“悟到斯道源頭”,出自朱熹《詠方塘》[亦名《觀書有感》]詩:“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在源頭活水來。”聯語表面是說可從靜謐無邊的湖水追溯其源頭,實際喻指應在嚴謹靜心的研習中,正本清源,闡釋義理,掌握有益的知識,服務于社會。此聯巧嵌書院之名,妙用“清靜”二字與“蓮湖”相映,可謂讀之清香撲面,靜水悅目,使人醉心于此書院,決心描“花樣”,悟出“源頭”。

 〖蓮湖書院〗 蓮湖書院遺址在今湖南省衡陽市。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由知縣陶易所建,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知縣陳篤改建西湖之南,易名“蓮湖書院”。1902年改為小學堂。

 

一心履薄臨深,畏天之鑒畏神之格;

兩眼沐日浴月,由靜而明由敬而強。

——曾國藩再題江蘇省金陵湖南會館

 

漣水湘山俱有靈,其秀氣必鐘英哲;

圣賢豪杰都無種,在儒生自識指歸。

——曾國藩題湖南省湘鄉東皋書院

 上聯說,美好的山川,其靈氣一定會產生杰出人物。“漣水”源出漣源,故名,是湘江支流,流以湘鄉縣。“湘山”,一名君山,又名洞君山,位于洞庭湖中,此處當指湘鄉之山。“鐘”,《說文》:“鐘,酒器也。”段注:“引申之義為鐘聚。”指匯聚、集中意。“英哲”,謂英雄、賢哲,指非凡之才。曾國藩《〈國朝先正事略〉序》:“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漢之武帝,唐之文皇。”下聯從書院出發。古來豪杰圣賢并非天生,要憑學子們深明大義,認清方向,不斷磨勵,努力完善自己。“圣賢豪杰都無種”,語出《史記·陳涉世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意思是說王侯將相、圣賢豪杰都不是天生的,也都不是命中注定的。“指歸”,謂宗旨或意向所在。曾國藩在作此聯的當天日記中寫道:“周縵云來上學,次兒紀鴻、外甥王興韻、女婿羅兆升三人從之肄業,已刻行禮。”由此可見,全聯寄托作者對湖南青年的期望,特別是勉勵故鄉子弟通過艱苦奮斗、建功立業。但其虛實相融,渾然一體,意味深長。

 〖東皋書院〗 東皋書院在湖南省湘鄉縣。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創建。“東皋”,意為水邊向陽高地,也泛指田園、原野。陶潛《歸去來兮辭》:“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改為中學堂。

 

地仍虎踞龍蟠,洗滌江山,重開賓館;

人似澧蘭沅芷,招邀同賢,同證鄉關。

——曾國藩題江蘇省金陵湖南會館

 

綸綍褒崇邁古今,生而旗常,歿而俎豆;

忠誠浩氣塞天地,下為河岳,上為日星。

——曾國藩題湖南省湘鄉昭忠祠

 

圣代褒崇邁古今,生而旗常,歿而俎豆;

忠臣精氣塞天地,下為河岳,上為日星。

——曾國藩題湖南省湘鄉昭忠祠[另一版本]

 

隨時以法言巽語相規,為君導迎善氣;

斯民當火熱水深之后,賴良吏默挽天心。

——曾國藩題州縣官廳

 

長吏多從耕田鑿井而來,視民事須如家事;

吾曹同講補過盡忠之道,凜心箴即是官箴。

——曾國藩再題州縣官廳

 

無日不以龔黃召杜相規,愿君力行古道;

斯民正當水火刀兵之后,賴良吏默挽天心。

——曾國藩題兩江總督衙署

 

雖賢哲難免過差,愿君讜論忠言,常攻吾短;

凡堂屬略同師弟,使僚友行修名立,方盡我心。

——曾國藩題兩江總督衙署廳事

 此聯當為首任兩江總督時作。曾國藩對人對己一貫要求嚴格。他在日記中曾這樣寫道:“[]蕙西面責予數事:一曰慢,謂交友不能久而敬也;二曰自是,謂看詩文多執己見也;三曰偽,謂對人能作幾副面孔也。直哉,吾友!吾日蹈大惡而不知矣。”“廳事”,官府辦公的地方。上聯“儻論”,謂正直之論。下聯“堂屬”,指僚友。對聯是一種文學形式,是人們用來表達自己思想的工具;你有用它的本事,它就為你服務。聯中“愿諸君”、“使僚友”兩句,言真意切,比一篇面對僚友的演說詞強多了;可惜現今一些教育家一味排斥對課,不知為何用心!

 

棟材盡杞、梓、梗、楠,帶來衡嶺春去,蔭臨吳地;

源派溯湘、資、沅、澧,分及洞庭秋月,照徹秦淮。

——曾國藩題江蘇省南京湖南會館

 

蒼天不忍沒斯樓,全仗那國手神工,再造千秋名勝;

黃鶴依然來此地,愿借得仙人玉笛,長吹一片承平。

——曾國藩題湖北省武漢黃鶴樓

 

湖山積久發奇光,藉此地鼓舞軒鼚,聊寄酬洞庭衡岳;

科目何嘗無國土,愿君淋漓感激,安排作孝子忠臣。

——曾國藩題京都長沙會館

 

英名百戰總成空,淚眼看河山,憐予季保此人民,拓此疆土;

慧業幾生磨不盡,癡心說因果,愿來世再為哲弟,亦為純臣。

——曾國藩題安徽省蕪湖曾靖毅公祠

 

=================================================================

 

【曾國藩賀贈聯】

 

大抵浮生若夢;

姑從此地銷魂。

——曾國藩贈妓女大姑

 聯以鶴頂格嵌入受贈人名。

 

敬勝怠,義勝欲;

知其雄,守其雌。

——曾國藩贈左宗棠

 

天涯懷友月千里;

燈下讀書雞一鳴。

——曾國藩再贈左宗棠

 

水寬山遠煙霞迥;

天澹云閑今古同。

——曾國藩贈樾亭

 

組練三千朝踏浪;

貔貅十萬夜觀書。

——曾國藩贈江西省劉養素

 

大筆高名海內外;

君來我去天東南。

——曾國藩贈孫琴西觀察

 

文涵萬古江山氣;

道續千年絲竹聲。

——曾國藩贈李竹吾

 

荷氣竹風宜永日;

花光樓影倒晴天。

——曾國藩贈熙恬

 

夢泛扁舟鏡湖月;

身騎瘦馬劍關云。

——曾國藩贈吳莘畬同年

 

業紹二南,群倫宗主;

道承一貫,累世通家。

——曾國藩贈覲堂上公

 

舍己從人,大賢之量;

推心置腹,群彥所歸。

——曾國藩贈胡潤之[胡林翼]宮保

 

不為圣賢,便為禽獸;

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曾國藩再贈胡潤之[胡林翼]宮保

 

于漢宋間,折衷一是;

以江海量,翕受群言。

——曾國藩贈袁漱六太史

 

大筆橫飛,顛張醉素;

名山高臥,鶴骨松心。

——曾國藩贈蕭心莊茂才

 

儉以養廉,譽洽鄉黨;

直而能忍,慶流子孫。

——曾國藩贈弟曾國潢

 此聯是曾國藩書贈其胞弟曾國潢聯。聯意為:上聯說勤儉可使人廉潔清明,自會受到鄉親們的敬重和贊揚;下聯說正直誠懇而又節制情性,子孫后代都將受益。聯語寄懷坦誠,意蘊醇厚。

 

入孝出忠,光大門第;

親師取友,教育后昆。

——曾國藩箴弟曾國荃

 此聯是曾國藩于186038為箴胞弟曾國荃所作。作者用心良苦,但效果不佳。其弟及家人時以仗勢欺人,多有惡舉。其一,未允許即在洪家貓面腦地作墳塋,“洪家甚為不服”。其二,“沅甫起死回生新屋,規模壯麗,有似會館。所伐人家墳山大木,多有未經說明。”其三,“家中子弟蕩佚,習于吹彈歌唱之風。”對此,曾國藩“聞之甚為憂懼,”尤其對于“家中老少習于‘驕’、‘奢’、‘佚’三字,實深悚懼。”但僅“悚懼”而已。富貴而徒刑驕奢,是事物發展的規律。曾氏已“忝竅高位”,家人難免不出問題。有問題即下面教育,而不訓斥臭罵,此為有大修養者所為也。

 

立千仞巔,尊魯連子;

無片言妄,希司馬公。

——藩國藩贈徐石泉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群居守口,獨居守心。

——曾國藩贈某

 

遇事讓三分,天空海闊;

心田留一點,子種心耕。

——曾國藩贈馬瀛洲

 

未免有情,憶酒綠燈紅,一別竟傷春去也;

誰能遣此?悵梁空泥落,何時重盼燕歸來?

——曾國藩贈妓女春燕

 據《晚晴樓聯話》云:“金陵‘光復’之初……某日,曾公[國藩]邀鐘山書院山長李小湖微服同泛秦淮,青樓中有妓名春燕者,溫柔儒雅,吐屬尤佳,曾公奇之,后為人量珠聘去,不復得見。曾公書聯贈云。”關于此聯,梁羽生評穹“甚為精彩”,并說:“我倒覺得這副對聯是打破了曾國藩‘偽道學’的一面,而流露了他‘真性情’的一面,比讀他的《曾文正公家書》有趣得多。”

 

馮唐易老,雍齒且侯,三字故將軍,四馬短衣春射虎;

左抱宜人,右弄孺子,孤山林處士,蘆簾紙閣夜談龍。

——曾國藩贈彭雪琴[彭玉麟]

 作者自注:“蓋晚年常寓西湖三潭印月。”

 

=================================================================

 

【曾國藩撰挽聯】

 

聞叔績不生,風云變色;

與岷樵同死,日月增光。

——曾國藩挽鄒叔績孝廉漢勛

 

曾鞏文章,愧作醉翁門下士;

王陽家學,仍為漢代弟子員。

——曾國藩挽郭存門孝廉世偁

 

歸去來兮,夜月樓臺花萼影;

得不得也,楚天風雨鷓鴣聲。

——曾國藩挽二弟曾國華

 

期服去官,有猶子能行古禮;

儒仕為俠,如先生豈是今人。

——曾國藩挽李秀峰都司開林

 作者在李秀峰名下有自注:“湖北李壽廷農部名樹人之脈叔也。”

 

百戰勛威,半壁東南摧上將;

九天溫詔,再生申甫佐中興。

——曾國藩挽李續賓

 

生死何奇,且完卻一生忠孝;

哀榮畢備,只益增九陛憂勞。

——曾國藩挽全海門

 

柳絮因風,閫內先芬堪繼武;

麻衣如雪,階前后嗣總能文。

——曾國藩挽賀映南夫人

 

寸草三春,令子名同天北斗;

生芻一束,不才來似客南州。

——曾國藩挽某友夫人

 

勛業略同馬伏波,骨歸萬里;

精誠差比岳忠武,壽少二齡。

——曾國藩挽劉松山

 

著書成二十萬言,才未盡也;

得謗扁九州四海,名亦隨之。

——曾國藩挽同鄉先輩湯海秋侍御鵬

 

百戰守三城,章貢尤應千世祀;

兩年躋八座,江天忽報大星沉。

——曾國藩挽江忠源

 

孤軍斷外援,差同許遠城中事;

萬馬迎忠骨,新自岳王墳畔來。

——曾國藩挽羅遵殿

 〖羅淡村〗 羅淡村,字遵殿,安徽省宿松縣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進士。生前任浙江巡撫,羅為官清廉。曾國藩日記稱:“歷官直隸、湖北、浙江等省,凡二十五年,家無一錢,舊屋數椽,極其為狹陋。前后僅寄銀三百兩到家,其夫人終身未著皮襖,真當世第一清官,可敬也。”羅于杭州城為太平軍所破[1860318]前夕病死,曾國藩于兩個月后作此聯相挽。上聯“許遠”,為唐朝將領,字令威,杭州鹽官(今浙江省海寧)人。安祿山叛亂時,被玄宗拜為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太守,加防御史。至德二年(757年)遭安祿山部將尹子奇圍攻,他死守睢陽,堅持數日,兵糧俱盡后城陷,被執送洛陽。后安慶緒兵敗時被殺。下聯“岳王”,即指岳飛。岳飛墓在杭州西湖棲霞嶺下。此聯寫今人聯系古人,以古人襯托今人,寫今人用筆不多,而今人形象全出,堪稱佳構。

 

屬纊寄箴言,勤我勉為范宣子;

蓋棺有定論,何人更議李臨淮。

——曾國藩挽袁甲三

 〖袁甲三〗 袁甲三(1806-1863),河南省項城人。袁世凱的從祖父。官至江南道監察御史,兵科給事中,后為欽差大臣,病死在河南省淮陽。

 

文學哭秋風,途窮江左羅昭諫;

羈愁聽夜雨,腸斷人間蘇子由。

——曾國藩挽袁若瑛

 

江天落德星,有人知是戴安道;

大地埋堅石,我看敬銘蘇老泉。

——曾國藩挽郭家彪

 

大勇卻慈祥,論古略同曹武惠;

至誠相許與,有章曾薦郭汾陽。

——曾國藩挽彭玉麟

 〖彭玉麟〗 彭玉麟(1816-1890),清朝湘軍將領,字雪琴,號剛直。湖南省衡陽人。曾協助曾國藩創建湘軍水師,參與鎮壓太平天國革命。累官至水師提督、兵部尚書。中法戰爭中,反對主和。聯語頗多,惟名勝楹聯多有藝術價值(見《方家經典》之《清·彭玉麟》主題帖:dispbbs.asp?BoardID=112&ID=16731

 

春草系詩懷,有人慟哭謝康樂;

秋風埋戰骨,無計招魂馬伏波。

——曾國藩挽謝邦翰

 

屬纊寄箴言,勸我勉為范宣子;

蓋棺有定論,何人更議李臨淮。

——曾國藩挽袁端敏

 

殺賊出奇兵,竟作國殤哀翟義;

捐生完大節,居然家法紹睢陽。

——曾國藩挽張南屏

 

春草系詩懷,有人痛哭謝康樂;

秋風埋戰骨,無計招魂馬伏波。

——曾國藩挽謝春池

 

眾口鑠堅金,誰知烈士丹心苦;

大江漾明月,長照忠臣白骨寒。

——曾國藩挽陳岱云

 

大勇卻慈祥,論古略同曹武惠;

至誠相煦嫗,有章曾薦郭汾陽。

——曾國藩挽塔齊布

 

文字哭秋風,途窮江左羅昭諫;

羈愁聽夜雨,腸斷人間蘇子由。

——曾國藩挽袁若瑛

 

五載共兵戈,地下知心王壯武;

萬年歆俎豆,沙場歸骨馬文淵。

——曾國藩挽劉本杰

 

百戰守三城,章貢尤應千世祀;

兩年擢八座,江天忽報大星沉。

——曾國藩挽江忠源

 

使青士有年,欲安天下今誰屬;

憂蒼生成病,未定江南死不歸。

——曾國藩挽左仁

 

深殿注丹毫,圣主殊恩記良吏;

圍城襄墨守,使君遺愛在長沙。

——曾國藩挽雷子木

 

遺蛻竟難尋,碧葬未收萇叔血;

忠魂長不泯,丹忱應作伍胥濤。

——曾國藩挽伍茂才

 

舉世稱畫師,無人識為血性男子;

上界足官府,知君伯作供奉神仙。

——曾國藩挽戴熙

 

湖海詩名二十年,身世略同黃仲則;

沅湘故國三千里,魂靈歸傍賈長沙。

——曾國藩挽凌玉垣

 

范希文先天下而憂,曾無片時逸豫;

來君叔為何人所賊,足令百世悲哀。

——曾國藩挽馬端敏

 

以文來,以節歸,毅魄常留兩江上下;

因孝黜,因忠死,苦心可質百世鬼神。

——曾國藩挽孫銘恩

 

對榻京華,憶否夜雨深談,情同昆弟;

牽絲嶺嶠,留得春風遺愛,澤及子孫。

——曾國藩挽金竺虔明府樹榮

 

逋寇在吳中,是先帝與藎臣臨終恨事;

薦賢滿天下,愿后人補我公未竟勛名。

——曾國藩挽胡文忠公林翼

 

得見令子為文學侍從之臣,雖死何憾;

但觀人言于父母昆弟無間,其賢可知。

——曾國藩挽黃子壽母

 

八州作督,一笑還山,寸草心頭春日永;

五嶺出師,三冬別母,斷藤峽外大星沉。

——曾國藩挽李星沅

 

割臂豈初心,是孝子忠臣莫可如何之事;

歸真無片語,有堂上膝下萬難忍言之哀。

——曾國藩挽陳源袞夫人

 

與舒嚴并稱溆浦三賢,同蹶妙年千里足;

念吳楚尚有高堂二老,可憐孝子九原心。

——曾國藩挽向師棣

 

目君為承明著作之才,九列交推非獨我;

思親因泣血悲哀而死,萬緣前定不由人。

——曾國藩挽柯京卿

 

梁案尚齊暉,慶洽孫曾,世澤長垂湘水永;

蓮湖曾侍坐,宦游南北,遙天痛說岳云頹。

——曾國藩挽歐陽封

 

夫作大儒宗,裙布荊釵,曾分黃卷青燈苦;

子為名節度,經文緯武,都自和丸畫荻來。

——曾國藩挽胡潤芝[胡林翼]宮保太夫人

 

更無遺憾,看兒孫中外服官,頻叨九重芝誥;

常觸悲懷,憶疇昔晨昏聚處,相對一局揪枰。

——曾國藩挽程穎芝

 

一飯尚銘恩,況曾保抱提攜,只少懷胎十月;

千金難報德,即論人情物理,也當泣血三年。

——曾國藩挽乳母

 本聯作者化用韓信“一飯千金”典故作鋪墊,寄托對乳母的懷念和哀思。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載,韓信未達時,漂母見他饑餓,曾給他飯吃,后韓信封為楚王,賜千金報答漂母。聯意說:一飯之恩尚不忘,何況曾保護我、帶我長大的乳母?她比生母只少十月懷胎,遠非千金所能報答。從人情上說,也應傷心地哭泣啊。“三年”,指三年之喪。作者身為朝廷大員,對乳母感情如此真摯,可謂難能可貴。

 

杏林看棣萼雙華,春日銜書,猶是倚門健在;

縞索換宮袍五色,秋風碎杵,不堪游子歸來。

——曾國藩挽孫芝房繼妻

 

京華一見便傾心,當時書肆訂交,早欽宿學;

江表十年常聚首,今日酒樽和淚,來吊詩魂。

——曾國藩挽莫友芝

 〖莫友芝〗 莫友芝,字子偲,號呂阝(←呂→阝,音 lu3 呂)亭,貴州省獨山人。清·道光舉人,學者、詩人,精版本目錄學,工詩。本聯追懷往事,敘說友情和悲慟哀悼心情。莫友芝早年游北京時,在琉璃廠書肆同曾國藩相遇,二人一見傾心,遂定交。上聯“宿學”,指積學之士。莫友芝曾長期佐曾國藩湘軍戎幕,這就是下聯所指“江表十年”。“江表”,古地區名,指長江以南。追思往日友情后,緊接著以“酒樽和淚,來吊詩人”,表達了作者悲慟的心情。“酒樽”,謂酒杯。本聯行文流暢,追溯往事,如涓涓細流,抒悲慟見滴滴勢淚,感情深摯而深厚。

 

雷霆雨露總天恩,早知報國孤忠,惟拚一死;

成敗功名終幻境,即此蓋棺定論,亦足千秋。

——曾國藩挽何桂清

 

少壯劇豪雄,到暮年折節謙虛,但思盡忠補過;

東南名將帥,先生苦心調護,只為骨肉弟昆。

——曾國藩代弟曾國荃[曾沅甫]撰挽胡林翼

 

大地干戈十二年,舉室效愚忠,自稱國家報恩子;

諸兄離散三千里,音書寄涕淚,同哭天涯急難人。

——曾國藩挽五弟曾國葆

 

四十年憂患飽經,嘆白發早生,襟韻真如古井水;

二千石謀猷初試,只丹心不死,精魂長繞擎亭山。

——曾國藩挽黎福疇

 

偉人事業無恒蹊,任俠而作循良,榷算而平禍亂;

晚歲林泉有至樂,真率以娛耆舊,經綸以付兒孫。

——曾國藩挽黃冕

 

歸路三千指故鄉,記否黃鶴晴川,曾上高樓持使節?

去年重九作生日,豈意只雞斗酒,又來蕭寺吊詩魂。

——曾國藩挽陳堇覃給諫岱霖

 

陡驚失萬里長城,那堪死后得書,尚題七月初七夜;

已拔作一朝名將,未解生前何意,僅容三十有三年。

——曾國藩挽王壯武

 

曰歸曰歸指故鄉,豈期露宿風餐,便為異域招魂客;

有弟有弟今詩伯,從此孤兒寡婦,付與天涯急難人。

——曾國藩挽某友

 

我悲難弟,公哭難兄,舊事說三河,真成萬古傷心地;

身病在家,心憂在國,彌留當十月,正是兩淮平寇時。

——曾國藩挽李勇毅

 

武昌居天下上游,看君新整乾坤,縱橫掃蕩三千里;

陶母是女中人杰,痛仙馭永辭江漢,感激悲歌百萬家。

——曾國藩挽胡文忠公林翼太夫人

 

別夫君十七年,如今泉壤相認,道有子為黃門給事;

痛哭慈母一千里,尚愿水漿少進,留此身立青史功名。

——曾國藩挽毛寄云之母

 

七州團練使,八座太夫人,愛日忽頹,鄉里榮哀天下羨;

哲嗣名狀元,曾孫新進士,文星環繞,高堂福壽古來稀。

——曾國藩挽劉詹巖之母

 

還家便永訣,痛高堂七十歲倚門倚閭,知九泉定呼憾事;

治水甫成功,念下河億萬姓己饑己溺,拼一死永奠生靈。

——曾國藩挽潘伊卿觀察鴻燾

 

使節從江右歸來,夫人一笑成仙,想岳岫千尋,魂依子舍;

皇誥自闕前頒下,念小女廿年作婦,悵煙云萬里,望斷姑山。

——曾國藩挽友夫人

 

英名百戰,總是空,淚眼看山河,憐予季,保此人民拓此疆土;

慧業多生,磨不盡,癡心說因果,望來世,再為哲弟并為勛臣。

——曾國藩再挽弟曾國葆

 

竭治民治兵治賊之心,丹陛推誠,從病積賢勞,三疏乞休猶未允;

后忠列忠武忠節而逝,黃泉聚首,知功成皖鄂,百年遺恨定同銷。

——曾國藩再挽胡文忠公林翼

 

萬緣今已矣,新詩數卷、濁酒一壺,疇昔絕妙景光,只贏得青楓落月;

孤憤竟何如,百世貽謀、千秋盛業,平生未了心事,都付于流水東風。

——曾國藩挽梅霖生太史鐘澍

 

=================================================================

 

【曾國藩祠堂、故居聯】

 

茅土加名數;

神功接混茫。

——佚名題河南省開封二曾祠[祠祀曾國藩、曾國荃,下同]

 

祀宋賢良,次第謹依言行錄;

與人家國,凋疏無若靖康年。

——佚名題河南省開封二曾祠

 

事業由德性中來,為名將,為名相,不外名儒,況指授弱弟韜鈐,共使千秋垂竹帛;

報祀自畿輔間始,若兩江,若兩湖,以迄兩浙,更仰止中州祠宇,允宜百世薦馨香。

——佚名題河南省開封二曾詞

 

=================================================================

 

【挽曾國藩聯】

 

臨履惕冰淵,百世同悲曾子簀;

功勛逾淝洛,千秋不數謝公墩。

——張之萬挽曾國藩

 

若有一個臣,四海方欣司馬相;

是為三不朽,兩川又痛臥龍亡。

——佚名挽曾國藩

 

武緯本文經,為漢唐后儒臣吐氣;

中興媲開國,與順康間元佐論勛。

——馮林一挽曾國藩

 

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

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左宗棠挽曾國藩

 

韓歐無武,郭李無為,集數子所長勛華巍煥;

衡岳之高,洞庭之大,嘆哲人其萎云水蒼茫。

——彭昌禧挽曾國藩

 

師事近三十年,薪盡火傳,筑室忝為門生長;

威名震九萬里,安內攘外,曠世難逢天下才。

——李鴻章挽曾國藩

 

中興將相出其門,合武鄉、汾陽之功并為一手;

半壁東南失所恃,問王導、謝安而后幾見斯人。

——周開錫挽曾國藩

 

孔明有王佐之才,旋乾轉坤,得力一生惟謹慎;

范公以天下為任,先憂后樂,錫終兩字備榮哀。

——廖壽恒挽曾國藩

 

從早歲東西奔走,垂老以來,卻又撇故鄉子弟;

合大江南北菁英,一齊俯首,也算得滿眼兒孫。

——于醴尊挽曾國藩

 

是名宰相,是真將軍,當代郭汾陽,到此頓驚梁木壞;

為天下悲,為后學惜,傷心宋公序,從今誰頌落花詩。

——俞樾挽曾國藩

 

武鄉談靜,汾陽樸忠,洎于公,元輔奇勛,旗常特炳二千載;

班馬史裁,蘇黃詩事,憐憶我,詞壇剴誼,風雨深潭四十年。

——何紹基挽曾國藩

 

平生以霍子孟、張叔大自期,異代不同功,戡定僅傳方面略;

經術在紀河間、阮儀征面上,致身而太早,龍蛇遺憾禮堂書。

——王闿運挽曾國藩

 

人間論勛業,但謂如周召虎、唐郭子儀,豈知志在皋夔,別有獨居深念事;

天下誦文章,殆不愧韓退之、歐陽永叔,卻恨老來湜籍,更無便坐雅談時。

——孫衣言挽曾國藩

 

史氏述武功,或邊疆,或藩鎮,或蕭墻,亂泛濫若懷襄,古未著疏瀹排決之績;

宗圣論士品,曰寄命,曰托孤,曰大節,任重遠以宏毅,才更兼政事文學之科。

——杜貴墀挽曾國藩

 

系安危之重,為社稷之臣,功名百世,將相一家,接軫起群英,幕下同僚多節鉞;

出大賢之門,許急流之退,憂患相從,勘平訂睹,騎箕驚此日,風前老淚滿江湖。

——萬啟琛挽曾國藩(30+30=60字)

 

智足識群英,仁足拯黎庶,勇足掃狂氛,自岳降來,二十年身系安危,門多將相;

德則王新建,功則郭汾陽,言則韓吏部,騎箕歸去,千萬祀名垂宇宙,光炳云霄。

——方大湜挽曾國藩(30+30=60字)

 

贊道是儒臣,戡亂是勛臣,輔治是賢臣,品碩重三朝,論定蓋棺,何止名齊韓范;

孤陋不鄙我,隔闊不忘我,覂蹶不棄我,舊官仍五嶺,緣慳執紼,空教淚灑湘漓。

——劉長佑挽曾國藩

(“覂”[feng3 ],通“乏”,缺乏。《新唐書·敬晦傳》:“時南方連饉,有詔馳榷酒茗,官用告覂。”)

 

無忝所生,病如考,歿如妣,厥德有常,更如王父,孝友式家庭,千里奔臨空雪涕;

以古為鑒,文似歐,詩似社,鞠躬盡瘁,殆似武鄉,功名在天壤,九原可作耐人思。

——曾國潢挽胞兄曾國藩(30+30=60字)

 

矢志奮天戈,憶昔旅雁傳書,道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竟歷盡水火龍蛇,成就千秋人物;

省身留日記,讀到獲麟絕筆,將汗馬勛名、問牛相業,都看做秕糠塵垢,開拓萬古心胸。

——歐陽兆熊挽曾國藩(33+33=66字)

 

于楚多武功,新寧偉節、羅山邃學、益陽雄略、湘陰衡陽,皆卓犖勛名,相度恢然眾賢匯;

國朝六文正,睢州巨儒、諸誠名相、大興賢傅、歙縣濱州,并承平宰輔,公時獨較昔人難。

——謝維藩挽曾國藩(33+33=66字)

 

是衡岳洞庭間氣所鐘,為將為相為侯,自吾鄉蔣安陽后,歷三唐兩宋迄元明,二千年僅見;

與希君實易名同典,立功立言立德,計昭代湯睢州外,較諸城大興暨曹社,一個臣獨隆。

——李元度挽曾國藩(35+35=70字)

 

武鄉可擬汾陽,可擬姚江,亦可擬瀟湘衡岳,間氣獨鐘,四十年中外傾心,如此完人空想象;

相業無雙將略,無雙經術,又無雙蔣阜秦淮,大星忽隕,廿六載門墻回首,代陳遺疏劇悲哀。

——梅啟照挽曾國藩(35+35=70字)

 

于國有郭令再造之勛,規模非三代下,茍且僥幸功名,尚友古人,允矣!方叔壯猷、召公維翰;

修身見顏子不違之用,緒余兼四科中,政事文學精蘊,師資后進,悲哉!鄧侯入昴、傅說騎箕。

——王鴻訓挽曾國藩(35+35=70字)

 

一家非之而不顧,一國非之而不顧,舉世非之而不顧,竟挽回全盛江山,必如此方見圣賢真實學問;

用人之知去其詐,用人之勇去其翅,用人之仁去其貪,更振起久衰風氣,便后來猶仰相臣閎達規模。

——彭嘉玉挽曾國藩(39+39=78字)

 

都門為師弟,皖幕為賓主,江左為僚屬,畿輔為部民。廿六年負笈相從,默參理事,治心堅忍,常在無形處;

濂溪之理趣,永叔之文章,武鄉之謹慎,謝傅之局量。數千載大成遙集,孰知返躬,克己戰兢,猶深絕筆時。

——龐際云挽曾國藩(40+40=80字)

 

出師律以定中原,想百戰芒銷,金甌再鞏,九重枚卜,錫爵增榮,卌年來緯武經文,總歸夕惕維寅,吐握公誠如一日;

登泰山而小天下,念衡湘地接,忝蔭桑枌,褒鄂門高,謬施蘿蔦,五嶺外御輪親迎,豈意早違半子,音容仿佛遽千秋。

——聶緝椝挽曾國藩(44+44=88字)

 

聲振華夷,位隆將相,代不乏人,惟獨奮孤忠,空拳起舞,拔一時豪杰,挽半壁江山,黃麻共墨絰齊輝,壯彩奇情,冠絕今古;

功安社稷,澤被蒼黔,公無遺憾,第中興大業,上策誰諳,聽萬井謳思,廑九重軫悼,青史與丹心并照,流風余韻,望斷衡湘。

——胡大任挽曾國藩(46+46=92字)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曾國藩對聯故事(共十六則)
湘綺樓聯語
精聯妙語
最離奇的對聯:無情對4
楹聯故事會之名聯雅事
白眼觀天下丹心報國家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树市| 郧西县| 磴口县| 克拉玛依市| 浪卡子县| 巴东县| 叶城县| 香港| 连城县| 永寿县| 马关县| 普格县| 平遥县| 蛟河市| 吉木萨尔县| 新巴尔虎左旗| 临夏市| 太原市| 云阳县| 桐梓县| 北流市| 敦化市| 伊金霍洛旗| 泊头市| 尚义县| 南康市| 常宁市| 务川| 汾阳市| 奈曼旗| 永济市| 甘孜| 灌南县| 泉州市| 郎溪县| 武宁县| 社旗县| 沂水县| 南昌县| 扶余县| 唐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