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總計3020字,為來訪者深度案例回歸,為了保護來訪者隱私,采取化名,讀完約1.5分鐘,原創不易,請勿抄襲,侵權必究
中年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
有的人說,對未來不敢奢望,因為背負了太多重擔,但是對于不甘平庸的你來說,其實是一次全新的開始。
在我看來,越到中年,你可能就越需要一場自我革命,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離挑戰有多近,也不知道挑戰什么時候來。
其實,人本身就具有貪圖安逸的本性,對眼下潛藏的危機可能一無所知,但是總會有一個“雖遲但到”的機會點讓這些危機迸發出來,我們需要思考的就是,真的到了那個時候,我們要做出怎樣的回應?
01
在一個夏日的午后,一位來訪者帶著這樣的困惑推開了我咨詢室的門,來訪者蘇飛(化名)39歲,當下500強飛利浦項目負責人,薪資豐厚,手握大把資源,然而這位本該金光閃閃的“甲方爸爸”此刻看起來卻愁容不展。
“趙老師,我現在的情況有點難辦哦......”蘇飛開口,帶著些猶豫和歉意,這一句話,讓我感覺到了他埋藏內心已經很久。我和他開了個小玩笑道:“難不難辦,咱們也要試試辦,萬一只是當局者迷呢?”蘇飛笑起來,氣氛活躍了不少。
隨后,蘇飛將他的困惑和盤托出:“現在市場形勢和前幾年比明顯有所下滑,都說背靠大樹好乘涼,可是近一年,我發覺自己進入了發展的第二次迷茫。
早幾年,借助公司平臺不斷晉升,近一年,公司面臨一輪又一輪的組織精簡,一方面降本增效的項目接踵而至,另外一方面,我們項目部對比以前,反而背起更重的負擔,我身為他們的頭,天天忙的兩頭不見太陽,工作不斷上升,可到手的錢不增反降,好多補助都被砍掉了,我越來越看不清未來的方向。”
我認真地聽著他的故事,感覺蘇飛被壓抑了很久的迷茫情緒一涌而出,看到他當下的進退兩難,我遞了一杯綠茶給蘇飛,示意他喝了潤潤嗓。
蘇飛一手攥住了杯子,一手輕輕摩挲,停了幾秒,蘇飛自嘲道:“趙老師,我現在感覺自己就像拉磨子的驢,不知道主家哪天會卸磨,更不知道自己目標在哪,在飛利浦干了半輩子,我現在卻覺得一無所獲,只有被無盡的消耗。我也嘗試過轉行,但我這個年紀的'驢’真的不知道還能有什么選擇?”
我笑道:“老馬能識途,所以39歲來一場職場革命,一切真的還不晚。”
02
在和蘇飛聊的過程中,我始終注意觀察他的一舉一動,從他的言語中我找到了他的三個糾結點:
1. 感性內斂,對精神要求很高,不期待溫水煮青蛙。
從剛開口的交談,我就發現蘇飛本質是一個“內向”的人,他也承認其實自己從小就不善言辭,但是卻心思細膩,志向遠大,靠著自己的努力從偏遠小城走出來進入500強大企。
當初進飛利浦面試的時候,面試官也是看中他了感性內斂的特質和不服輸的勁頭,破格錄用了他。用蘇飛的話說:“我希望自己從事的一項永遠都可以做出成績的事業,'溫水煮青蛙’式的悲劇我不希望發生在我身上。”
2. 不愿意成為高級螺絲釘,但是又想向上發展。
所謂高級螺絲釘,指的就是沒有靈魂,只是“哪里需要哪里搬”的高級打工人,這樣的職場人在中大型企業尤其是外資企業比較常見,企業給他們的定位就是“服從”,而“服從”所帶來的最嚴重的后果就是沒有創新,一直按部就班地走,自然做不出耀眼的成績,但只要熬得時間夠久,就能熬進管理層。
顯然,蘇飛是不甘于這樣的無盡的消耗,他期待有更多上升空間的職位。
3. 想要的太多,但是方向不清晰,成效太少。
在咨詢過程中,當我問及:“職場多年,能不能和我聊聊你感到最驕傲的業績?”,蘇飛猶豫了,坦言自己真的沒有什么特別拿得出手的成效,因為飛利浦的層級觀念非常嚴重,他必須按部就班按照領導的要求一步步走,他想要的那些改變,根本沒有實現的途徑。
“我以前有很多想法,但是因為沒有方向,所以漸漸地我也就放棄了”蘇飛這樣說道。
03
蘇飛的這個案例,從表面看,是人到中年的職場發展焦慮,但其背后深層次根源卻來源于“優勢思維匱乏”。
優勢思維匱乏(Scarcity Mentality),指的是當個體擁有大量需求,卻沒有足夠資源去進行滿足時,所形成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會影響決策。
簡單來說,當我們缺少一些東西,或者渴望一些事情的時候,我們會把注意力高度集中那些匱乏的資源上,而這種情況就會影響我們的判斷能力。
這種思維模式是:優勢資源的匱乏→擺脫匱乏引起的焦慮和痛苦→決策錯誤無效逃離→匱乏維持或加劇
“優勢思維匱乏”在過往學員中是比較常見的,尤其對于35-45之間的學員,他們已經在職場打拼半生,自認為掌握一定優勢,因此在面臨發展迷茫的時刻,一開始往往會去嘗試不同領域力圖讓自己持續成長,可是兜兜轉轉一圈后,發覺每份第二職業都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投入,而且感覺精力無法均衡,于是選擇一一放棄,導致一直停留原地瓶頸一直從未突破。
04
那么面對“優勢思維匱乏”,像蘇飛一樣的資深職場人要何去何從呢?我的建議還是要從個人調整狀態入手,關鍵是挖掘自身性格和能力,資源,行業職業等優勢,嫁接過往優勢組合,從而精準發力。
但是僅僅靠定位還是不夠,重要的還是要促成新方向的落地。
這里以心理咨詢舉例,近年心理咨詢越來越走向細分領域,想要把心理咨詢發展為第二職業,新人往往要從以下四個階段開始,才能獲得老手的轉變。
1. 學習:
這是一個打基礎的階段,也是最重要的積累階段,學生需要系統學習心理咨詢的理論以及各類流派,深入的了解咨詢的底層規律,對行業形成完整的認識,對知識體系有一個初步的掌握。
2. 模仿:
經過第一階段的積累,這個階段就需要認清自身性格和能力優勢,去找到適合自己的心理鉆研方向,同時找到和自己研究方向對應的標桿專家,要學會借力學習,掌握咨詢的底層方法
3. 精進:
這個階段開始就要嘗試從模仿中脫離,通過大量的案例研究和實踐,不斷打磨自己的咨詢能力,在專業的道路精進。
4. 創新:
在脫離了模仿,擁有自己風格后,開始在不斷研究和打磨過程中,形成自己獨有的咨詢體系,脫離模板化,在過往基礎創新,形成獨一無二的風格。
蘇飛告訴我,他在尋求改變的過程中,跌跌撞撞嘗試了很多領域,但是他都沒有歷經以上提到的新手到老手的高效路徑,只是希望能夠盡快地入手,而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
接下來的咨詢中,我幫助蘇飛結合愿景,價值觀,能力樹,商業趨勢等探索,幫助他明確了下一步第二曲線的定位,還包括幫助他定位落地實踐、打磨新方向的研發體系,助力更快實現從新手到老手的轉變。
蘇飛坦言:“趙老師,這場職場革命來得有點猝不及防,但是在您的幫助下我可以更高效的走向正軌,我已經做好準備迎接挑戰,擁抱改變,成就更好的自己。”我鼓勵他:“勇敢邁出來!你一定可以的!我相信你!”
05
時間過得飛快,大概三個月后,我收到了蘇飛的來信,展開信紙,映入眼簾的是蘇飛遒勁有力的字跡,信中這樣說道:“趙老師,感謝您對我的幫助,我現在成為了一名精力成長教練,這是我以前都不敢想的事情......我走了那么多彎路,我非常愿意去幫助更多人從心理和精力去成就自己,這是我這場'職場革命’最有效的原動力。正如您說的那樣,最好的改變時刻,就是當下......”
“永遠都不缺少從頭再來的勇氣”是一句職場箴言,職場永遠危機四伏,后天很美好,但很多職場人卻“死”在了今天和明天。我們要做的,就是永遠將自己的plan B整理好,如果你覺得對plan B無從下手,那么不妨選擇借力,避免不必要的彎路。
歌德說: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與別人共處逆境時,別人失去了信心,他卻下決心實現自己的目標。
愿你在職業面臨瓶頸的過程中,拋棄年齡束縛,更加勇敢地向前一步,找準發展策略,成為更好的自己。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