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這塊土地很奇妙,孕育過瓊瑤和三毛。前者負責造愛情的夢,后者負責造流浪的夢。而在這塊土地上,還有一個美人,她叫胡因夢,雖名字中有夢,卻不善于造夢,相反她是個夢破碎者。她不是沒愛過,卻在愛失去的時候選擇了站在自己這邊,去成為自己。
她生于1953年的臺灣,從小就是個美人。
胡因夢,又名:胡茵子、胡因因,本氏瓜爾佳,滿族。1953年4月21日,她出生于臺灣臺中市存信巷。
最初就讀于臺灣輔仁大學德文系,之后她到美國新澤西薛頓賀爾大學攻讀大眾傳播系,后來還就讀了紐約的模特學校。
1971年,當她離開輔大時,校內曾有此言:“從此輔仁大學沒有春天。”
21歲的她便踏入了演藝圈,隨即成為當紅明星,出演40多部電影電視劇作品,并憑借電影《人在天涯》獲得第1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同時涉足主持,被評為“最受歡迎明星”和“七十年代臺灣第一美女”。
1974年胡因夢從美國回臺灣,并出演電影《云深不知處》而走紅影壇,是七十年代臺灣著名文藝片女演員。
對于大多數大陸人來說,知道胡因夢,大致起源于她與臺灣名作家李敖的一場短暫婚事。他們的愛情,當時在世人看來,是最美的臉與最聰明的腦袋的結合。
1979年,26歲的胡因夢遇到了44歲的李敖。
兩人初次見面是在朋友家里,貌似平淡無奇的一場碰面,卻攪動了一池春水。
李敖當年一支雄筆,不僅橫掃文壇,更痛貶時弊,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斗士形象征服了胡因夢。
而見慣大場面,忽遇清麗脫俗的胡因夢,李敖也被她的美貌和氣質所驚艷。
兩人一拍即合。
李敖曾這樣描述胡因夢:如果有一個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優游又優秀,又傷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別人,是胡因夢。她是才女、是貴婦、是不搭帳篷的吉卜賽、是山水畫家、是時代歌手、是藝術的鑒賞人、是人生意義的勇敢追求者。”
1980年5月6日,在兩人相識8個月之后,在李敖家的客廳里,胡因夢以睡衣為婚紗,嫁給了大她18歲的李敖。
漂泊許久,終于找到一個港灣,本以為找到一個可以保護自己的人,可大風大浪卻也都是他給的。
婚后不到一星期,她就因李敖受到牽連,遭遇封殺,一夜之間,從萬千矚目的大明星淪為家庭主婦。
他依舊我行我素,面對雞毛蒜皮的小事大發脾氣,看似美滿的婚姻開始出現罅隙。
當婚姻成為了消耗,或許及時止損才是最好的結局。
1980年8月28日,李敖和胡因夢簽署了離婚協議,不過3個月26天,荷爾蒙和多巴胺帶來的意亂情迷還未過去,他們便結束了這場短命的婚姻。
后來她回憶道:“在我最不安、最不知何去何從時,李敖沒能成為我想象中的救贖者。”
離婚后的胡因夢去到了美國繼續讀書進修,并皈依佛門,學習佛法。
時年35歲,從事15年電影生涯的胡因夢轉往從事心靈探索方面的翻譯及寫作,同時也推動“新時代”的意識革命,以及倡導環境保護。她很忙,忙著翻譯書籍,也愛上了苦行的生活。
1994年,原本安靜生活的胡因夢又出現在了各大娛樂八卦的版面上。這一次,她成了未婚媽媽。
自從懷孕的消息曝光后,孩子的父親是誰的流言滿天飛,臺灣的“政要高官”紛紛被點名,還有不少當紅的文人和演員。
面對流言蜚語,她的回應一如既往地淡定溫和:
“這個事情我自己一個人負責了,跟男方沒有關系,我也不會去困擾他,他也不會困擾我。”
這是她骨子里的“離經叛道”。
她天性里有一種開放、自由和平等的精神。為了義無反顧的感情,她曾犧牲掉星光熠熠的事業;為了療愈情傷,她曾遠走異國,皈依宗教;42歲高齡未婚產女,在眾多的質疑和非議聲中淡然自處。
她的身上有著'熱情的投入與冷靜的覺知雙管齊下'的特質,她離經叛道,感性又任性,而這種勇敢賦予了她在歷經繁華過后的清明,在喧囂的歲月里找到最真實的自己。
所以她很少向別人解釋什么,永遠隨性自在。
她的人生只需向自己交代,她用最美的時光,成全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