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旅行攝影
一說到紹興,腦海中第一個蹦出來的自然是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鄉的社戲,隨處可見魯迅文化中的故鄉情結。
不過,紹興的名人故居還有很多哦,你用不著去苦苦尋找,它們往往就分布在紹興的老街小巷中,有大家熟悉的徐渭、王羲之、章學誠、魯迅、周恩來、秋瑾、蔡元培、徐錫麟等等。
這個建于夏代,有著2500年深厚歷史的文化古城,浙東古運河是她的血脈,會稽山是她的脊梁,沈園的詞、蘭亭的書法、老街和古橋都讓紹興有了濃濃的書卷氣。
路線概覽
D1?沈園—魯迅故里—秋瑾故居—青藤書屋—紹興市博物館—府山公園—倉橋直街
D2?八字橋—周恩來紀念館—書圣故里—蔡元培故居—古月藏書樓—大通學堂
D3?安昌古鎮
第一天先去因陸游和表妹唐婉凄美的愛情故事而聞名,如今已成為了紹興愛情之園的沈園。
沈園的精巧不輸蘇州園林,雖沒有移步換景,卻也雅致,亭臺樓閣樣樣都有。
離沈園很近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魯迅故里了,魯迅故里是紹興市內的一條歷史街區,是文豪魯迅先生少年時生活過的地方。
遠遠的就看到一堵墻上有著經典的魯迅先生拿著煙的半身肖像,這也是景區的標志。
這里保留了當年的老建筑,恢復了先生筆下的土谷祠、壽家臺門,再現百草園、三味書屋等小學課本中的場景。
往西南方向走一點,就到了秋瑾故居。
秋瑾故居雖不是大戶人家,卻也仍有別致之處,雕花的窗欞襯著白墻黑瓦,屋后的一片小小的園林別有韻致。
從秋瑾故居出來向北走,是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徐渭的住所,青藤書屋。
與相隔不遠的鬧市相比,這里如入禪境。小巷子彎彎繞繞,曲曲回回,青藤書屋安然其中,像一位超然的隱士。
繼續向北就到了倉橋直街,這里有典型的青石板、濕苔蘚、烏篷船,一派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色。
在街頭漫步,你會遇到在這里生活了一輩子的老人,滿滿的生活氣息。
有時間的話還可以去紹興博物館看看,這里以越文化為中心,介紹了紹興的歷史和興衰。
順路可以到府山公園逛逛,亭臺樓閣、古磚殘碑琳瑯滿目。因為不是一個專門的景點,游客不多空氣也很好。
第二天的旅程可以從八字橋開始,八字橋有“中國最古老立交橋”的美名。狀如八字,巧妙地連起了三條匯聚此處的小河。
老橋依然,日子恬適。偶爾瞥見枕河人家的起居生活,似乎又回到了那古樸純凈的年代,和諧的環境讓人覺得,水鄉的文化,本就該如此。
然后開始人文景觀之旅吧,首先是周恩來紀念館,這處具有明清風格的建筑,坐北朝南,能了解到總理的生平,也了解紹興民居。
然后是書圣故里,相比人潮擁擠的魯迅故里,書圣故里鮮有游客,如果是想體驗紹興的歷史風貌街區,書圣故里很合適。
石板鋪就的小巷,沿街屋檐下掛著鏤空的紅燈籠,素凈色調的堂屋,倘若是寂寥的雨天,說不定你還能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
緊接著便是蔡元培故居,花格門窗,烏瓦粉墻,青石板地,很有中國特色。
最后去古越藏書樓,這是我國圖書館史上最早對公眾開放、第一家具有近代公共圖書館特征的藏書樓,如今已經變成了小型的圖書館,非常有紀念意義。倘若有空,不妨進來瞧一瞧。
大通學堂離這里很近,整個學堂很有文化氣息,館內有文字介紹,還有字畫,長廊,小亭池水,特別安靜優雅。
最后留一天的時間給安昌古鎮吧
到了黃酒的故鄉,是必須要喝上一杯的。如果更在意氣氛,那就挑臘月的時候去安昌古鎮走一遭吧。
這里不僅有黃酒,還有臘腸,年糕、醬鴨,淡然悠遠,年味由此定格。
醬鴨,醬肉,醬香腸,醬鵪鶉,甚至還略微驚悚的醬豬臉,一排排掛在店鋪的屋檐上方。
古鎮里充滿著濃郁的原生態味道,小橋流水,青磚黛瓦,居民還是依舊在河邊洗衣服洗菜。
坐上烏篷船,在小橋流水間穿梭一回才不枉來一趟紹興。
千年建城歷史使古越的韻味四處飄散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古城的風情也深深地扎根在這片美麗而古老的土地上。
一個個古韻深厚的景點,一條條意遠深長的老街,還有那獨具江南特色的小橋流水,構成了一個景古、街古、城古的城市風韻。
在紹興最幽深寂靜的角落里,在小橋流水幽幽泛起的微光中,只要你用心去聽,就能感到從紹興歷史上傳承下來的一脈生氣,還在那里如游絲般飄浮著。
相信大家一定都有過買東西被坑的經歷
明明花同樣的錢
卻總是買不到別人家的好東西
所以小安新做了個公號??“好物計”
從生活用品到美妝個護,這里有各種實用的測評
買買買攻略,以及超值的好東西
讓你不花一分冤枉錢,做個理性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