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蘇軾:看文化巨人是如何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軾:貶謫一生事,煙雨任平生

認識蘇軾,應該算很早了,孩提之時便能背他的《念奴嬌》及《水調歌頭》等等,但懵懂之時,并不識得其好。

真正開始認識他,也是拜下鄉室友帶的那幾本其母親的中學課本,其中并無我以前能背誦的那些詩詞,可能是早在小學時便學過了,這里面所載的,是我從來沒有看過的《西江月》。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揚橋,杜宇一聲春曉。”

空山春雨后,萬籟俱寂時,四野月光朗照,云朵依稀,如細浪般漣漪般地層層涌起,作者醉后而歸,不勝酒力,欲下馬一眠,又恐作踐了這茵茵綠草,隨著杜宇的一聲啼叫,天將曉,好一幅詩情畫意的《月夜人間仙境圖》。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臥少休。及覺已曉,亂山攢擁,流水鏘然,疑非塵世也。書此數語橋柱上”。

這是此詞前的小序,讀來亦是如品短篇美文,其水之清、月之明、夜之靜、人之喜,躍然紙上,回味無窮。

他可以說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奇才,也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文學家和全能才子,就全能方面來說,唐之摩詰怕要遠遜之,蘇軾是一位文化史的超人,因為,在文、詩、詞、書、畫、樂等幾乎所有的文化領域,都是超一流,是一個神話般地傳奇。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四川眉州人,進士出身,曾在鳳翔、密州、徐州、湖州等多地任職;后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和禮部尚書等職,并知杭州及揚州,因黨爭被貶,遠及海南,后遇大赦北還,途中病逝于常州,追謚文忠。

于他的名字來看,叫蘇東坡可能更習慣、更普及些,他頭銜太多,什么文學家,詩人,詞人,甚至美食家等等,都可以堆在他頭上,他不像李白杜甫,一個詩人頭銜便可了事,于他來說,無論冠之哪個頭銜,或哪幾個頭銜,似乎都不是很妥當,都不能概括他的業績,這也是讓人很糾結之事。

但于現在之人來說,他的詞應該是最出名的,所以,稱他是“最偉大的詞人”,當不為過,但實際上并非如此,詞帝是李煜,詞宗為易安,所以也是很有爭議的,這不僅有“以偏概全”之嫌,而且是偏得太多太多。

在有宋一朝,為詩者大多可為詞,歷來詩為“正聲”,詞為“詩余”,且有“詩莊詞媚”之說;蘇軾一生留下數千數詩詞,詞僅十不及一,雖然現在他的詞名遠高于詩,但可以說,詞對他來說,畢竟還是偶爾為之者也。

當年上電大時的《大學語文》中,只記有蘇軾的一首《水龍吟》,這算是我此生正式聽的第一堂古詩詞課了,對講述老師的解釋是傾倒備至,至今是記憶猶新。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流水、西園、落花、綺夢,都是以前詩人慣用之詞,都說蘇軾一生瀟灑,但這首詞卻顯示出他的另一面,他借楊花的凋落與飄零,以觸及目光的普通景物,幻化為離人間的相思之情,婉轉纏綿至極,特別是將春色分成三分,形象而又生動,充滿著意境之美。

他的詩成就也很高,而且常常被當作宋代“理趣詩”的代表,“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等等,皆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但是,一般只說他是著名詩人,卻少有人稱其為偉大的詩人,這除卻贊揚他的詞遠比其詩為高外,還因中國偉大詩人之名者早已名花有主,而且幾成定論,這便是“屈陶李杜”四人。

盡管有人提出“四個半”之說,然而,將蘇軾列為這“半個”,但我總感覺有些委曲他了,以我的認知,并非蘇詩不好,只因蘇詞太好,所以才感覺在詩的方面難以冠其偉大之名,我讀他的詩感覺就兩個字,親切。

當然,要冠以“最偉大的詩人”,定是要有“代天言之”,或者叫做“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境界;當然,這境界歷史上許多人有過,但發諸言筌者少,而發諸詩歌則更需要內外皆造其極,以此標準能高歌者則更少了;若以蘇軾在這方面而論,似乎缺少了點點。

蘇軾是我們四川的驕傲,也是四川的名片,現在他的故居門口還掛有一副對聯,“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前者是大家都知道的“三蘇”,但僅將這父子定為詞客,也太小氣了些,雖然后面這韓、柳、歐、蘇四家中有蘇軾,也有些不公的感覺。

“唐宋古文八大家”中,蘇門占三,這在中國文學史上實在是難見的,怕只有漢末曹氏父子可以與之比肩,從中也可以看出家庭文學淵源之深厚綿長;而蘇氏的祖先,乃唐代武周時的宰相蘇味道,那一句“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也是獨占元宵節之歌詠冠冕。

蘇軾天縱奇才,自幼聰明異于常人,“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及長,滿腹經綸、才華橫溢,弱冠之時即博學古今,經史子集皆爛熟于胸,下筆如有神助。

他是21歲赴京參加科考,文章旋即被副主考梅堯臣賞識,薦于主考官歐陽修處,因當時考卷不但不著人名,而且為防止考官認識考生筆跡,都是讓人重新謄寫后上報。

歐陽修看后亦大贊不已,不過他認為,這樣的文章只有他的高徒,后來亦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的曾鞏才能寫得出來,為了避嫌,他將這本為狀元的卷子放在榜眼的位置上。

醉翁的這一“假老練”,使得蘇軾與狀元無緣,而曾鞏亦以第四名上榜,又因門生之故,蘇軾自然成為歐陽修的弟子,這老師對蘇軾是稱贊有加,“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他在給梅堯臣信中亦曾有言,“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這也是成語“出人頭地”的出處。

蘇軾從此便算是踏上仕途了,風華正茂,春風得意的他此時年方24歲,即被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一職,正是大展宏圖的好時光。

宋代官階復雜,蘇軾這職稱前面是品階,約八品,后者才是實職,即今陜西寶雞市長的重要屬官,差不多同常務副市長相當,他一入仕就授這實權官職,起點也算不錯了。

后來還朝任職,恰遇王安石變法,以蘇軾的官職,尚不能與其在一個平臺上對話,但他是屬于歐陽修門生,加之又好上書議朝政,特別是對變法中的不當之處多有譏諷,所以引起王安石不滿。

隨著歐陽修等一眾人被貶,蘇軾也知道在京師難以立足,遂自請外放,先是任杭州通判,后又知密州,即令山東諸城的父母官,在這里,一首被大家熟悉的豪放詞在這里寫就,這便是《江城子 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首詞有可能是他寫的第一首豪放詞,表達的是一種渴望報效國家,建功立業的斗志豪情,一反傳統詞柔弱之格調,韻調鏗鏘,氣勢雄渾,感情奔放,境界開闊,讀來令人振奮不已。

除了這首詞外,蘇軾在密州還寫了一首是中國人就知道的名作,那便是國人開口即來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之夜,蘇軾想念在濟南為官的弟弟蘇轍,密州離濟南不算遠,可惜兄弟二人卻無緣相見,面對天空一輪明月,他舉起酒杯,他俯仰古今變遷,感慨宇宙流轉,厭薄宦海浮沉,將自己的思念之情,一口吞下。

這首詞,伴著皓月當空,在孤高曠遠的意境氛圍中 ,滲入濃厚的哲學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達到了人與宇宙、自然與社會的高度契合;而其中血濃于水的兄弟情義,更是后世的人們所傳頌的千古佳話。

接下來的他又知徐州和湖州,任上,頗有政績,他革新除弊,治理河患,因法便民,是一位受到當地民眾愛戴的地方官,但是,殊不知,一場他始料未及的潑天大禍,正悄悄地向他逼來。

蘇軾是個政治敏感度極差之人,他本著一心為朝廷的赤心,努力為國民為民,見到什么于人民不利,有損民眾利益的事,便是要說,要上疏以求改進,從來不會遮遮掩掩,更不會為自己的前途而三緘其口。

時值王安石變法最熾熱之時,朝中形成新舊兩派,黨爭不已,蘇軾是屬于歐陽修門生,相對于王安石的新黨而言,自是舊黨一員。

但是,蘇軾并不認為自己的是舊黨,他的所言所為,都是出自公心,他反對新黨變法中的不妥之處,卻也反對舊黨全盤否的作法,所以,他就是一個如李商隱一般的,舅舅不痛姥姥不愛,兩派都不喜歡之人。

王安石大蘇軾16歲,在那個時代是屬于他前輩之人,不但詩文名揚天下,官階也高出蘇軾許多,亦是有名的“拗相公”,對一個小輩的蘇軾無所顧忌的指責,當然很是不爽,但是,成心要打壓和陷害蘇軾的卻并不是王安石,而是沈括。

沈括是有宋一朝最著名的科學家,他的一部《夢溪筆談》是中國科技史上里程碑般的著作,但他的人品卻十分下作,他以不正當的手段,騙取蘇軾的詩文,從中摘出他認為的“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及“銜怨懷怒,指斥乘輿”等內容,然后上報朝廷,說蘇軾是“誹謗朝政,譏諷新法,包藏禍心”之人。

可以說,當時朝堂之上對蘇軾不滿之人多多, 沈括的這一把火,在朝廷中迅速蔓延,他們以蘇軾“流俗翁然,爭相傳誦,忠義之士,無不憤惋”為名,掀起一股勢力極大的“倒蘇”浪潮。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當時的宋神宗本來對蘇軾是欣賞有加,曾贊譽其為“才與李白同,識比李白厚”,但架不住三人成虎,也不好刻意偏袒,遂將此事移交御史臺辦理,因御史臺遍種柏樹,烏鴉甚多,故人稱“烏臺”此案便被后世稱作“烏臺詩案“。

于是,蘇軾被押解進京,在一堆小人的推波助瀾下,竟然要將蘇軾置于死地,此時,王安石已罷相在金陵,當他聽說此事后,立即給皇帝上書,其中一句“安有盛世而殺才士乎”,將蘇軾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

官自然被貶,蘇軾去了黃州任團練副使,大約是如今黃岡市地方武裝部副部長,其實這是個沒有職責的虛銜,類似于現在地市“實改非”的調研員,由地方發放生活費,其他就啥都沒有了,連住房也不給安排,但是,從此卻拉開了中國歷史上一場文學盛宴的帷幄。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來到黃州的他,飄然獨立,依舊瀟灑,一間破屋的東邊有一大片空地,為補貼家用,便用來種菜,于是,蘇軾便不用原來的“鐵冠道人”,別取“東坡居士”為號,于是,一個比蘇軾更響亮的名字——蘇東坡,被更多的人所熟悉。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壘壘高山,滾滾長江,這篇大氣磅礴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氣魄宏偉,視野闊大,對壯麗河山的贊美,以及對歷史英雄人物的歌頌及懷念,構成了豪放的基調。

全詞瑰麗之極,大起大落,壯懷激烈,冠絕今古,讀來毫無仕途蹭蹬的報怨,盡管有歲月過處,人漸蒼老的傷感,隱然有低徊婉轉深隱幽微的情思,但更多的是在山林、江河、清風及明月中馳騁的一種瀟灑,是歷史與現實碰撞間的一種頓悟!

這首詞不僅是所謂豪放詞的代表作,即使在整個詞的歷程上,也是首屈一指的,談古論今,好評如潮,而以我的心境來說,似乎更喜歡他的《前赤壁賦》。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作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蘇東坡的文賦是別具一格,隱隱然有股仙氣凝聚其中,清風明月交織,露珠和水色輝映;他借著四周的景致,抒發自己的情感,將人文關懷與哲學思考融為一體,成就了散文中的絕世精品。

皓月當空,清風白露,一葉扁舟,任其漂流,寵辱皆忘,一身輕松,飄然欲仙。盡情享受山水之美景,快樂無窮也。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在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蕩舟,把酒誦詩,置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遺世”“羽化”之樂,不禁飄飄欲仙;全文充滿了悠揚而和諧的基調,有著一種寧靜的安謐和哲人的睿思,實乃千古絕唱。

黃州是幸運的,它雖然沒有目睹了一個正直官員的倒下,卻見證了一位智者文豪在這里站起;蘇東坡在黃州寫下大量的作品,黃州永遠是他生命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說:“黃州成就了蘇軾,抑或蘇軾成就了黃州”。

蘇東坡在黃州一共呆了四年之久,后來的他又東山再起,先是知登州,復又回京任翰林學士,隨著新黨舊黨反復地執掌朝政,他依然初心不改,只認對錯不認人,于是他既不能容于新黨,又不能見諒于舊黨,無奈之下,只好又自請外放,以龍圖閣學士銜知杭州。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西湖的水,在陽光的映照下,光彩熠熠,煙雨之際卻迷迷茫茫,若有若無,無論是晴還是雨,都如西施一樣,美麗無比,作者如一智者在湖中蕩舟,不但將西湖之美概寫無余,也將詩人的豪爽之情表現無遺。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蘇東坡在杭州最著名的業績,便是疏浚西湖,針對長年淤積的西湖,他組織民眾清淤,在最深處建三個塔作標志,形成三潭映月的美景;并利用挖出的淤泥,建筑了一條長堤,這就是著名的西湖景觀之一的蘇堤春曉。

煙柳籠紗,波光樹影,蘇堤的清晨很迷人,晨曦初露時,湖波如鏡,橋影照水,鳥鳴鶯啼,柳絲舒卷飄忽,桃花笑臉相迎。置身堤上,湖光勝景如畫圖般展開,多方神采,萬種風情,任人領略,時至今日,人們也不會忘記蘇東坡為杭州人民帶來的這一勝景。

可能是因為在杭州的政績卓著,這其后的日子中,他幾乎是一年一任,先后去了潁州、揚州、定州任知州;但當宋哲宗繼位,新黨執政,蘇東坡的好日子便結束了,他被一貶再貶,繼惠州后,一直去了當時屬未開化之地的海南島儋州,這在不殺文士的宋代,是最嚴酷處罰了。

“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即使在這樣艱難困苦的情況下,他依然昂首高歌,猶以“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態度笑對人生,他在這荒蠻之地辦學堂,使這里的學風大盛,后來竟有舉了鄉貢,東坡亦很是開心,一句“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的詩,盡顯其自得之狀。

在海南他呆了三年之久,一直等到哲宗去世后,才遇赦北還,可惜,才走到常州便染病不起,幾個月后便與世長辭,時年65歲;巨星隕落,朝廷卻無任何表示,直到南宋高宗趙構上位后,方才追贈為太師,謚號文忠。

蘇東坡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亦是風流的一生,他的文名在當時是名震朝野,無論去哪個地方,即使是“負罪之身”,也不乏與之交結之人,地方官亦是趨之若鶩,所以,在他面前晃動的佳人麗影也是多多。

雖風流,亦多情,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有三個女人,兩妻一妾,王弗是原配妻子,27歲時便撒手西去,堂妹王潤之繼之,惜46歲亦亡故,王朝云為歌妓出身,早年在杭州時即跟隨東坡,伴隨著蘇東坡渡過了自黃州到惠州這一段最艱苦的歲月,34歲時病逝于惠州。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王朝云可以說是蘇東坡的知音,據說蘇東坡被貶惠州時,王朝云常常唱這首《蝶戀花》詞,她對“滿肚子不合時宜”的夫君是相當地理解,對蘇東坡忠而被貶、淪落天涯的境遇是同感在心,一直無怨無悔地相伴左右。

然而,相比較王朝云的不離不棄,蘇東坡內心深處最為思念的卻是原配妻子王弗,他為其寫的那首《江城子》,可以說是詞中悼亡妻類無人可超越的高峰,千百年來被人們廣為傳誦。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首詞纏綿哀怨,字字血淚,紀實與虛幻相結合,出語如家常話般地娓娓道來,“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音響凄厲”,其詞從肺腑中鏤出,思致委婉,于平淡中寓真情,一如陳后山所言,“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

作為一位全能型的天才巨匠,蘇東坡在書畫界也是聲名顯赫,于書法,他名列“宋四家”之首,同列其中的黃庭堅曾有言,“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而蘇軾手書的《黃州寒食詩帖》,被譽為是繼王羲之的《蘭亭序》及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后的“天下第三行書”。

與他眾多的文學成就相比,其繪畫應該是稍遜一籌,傳世僅有三幅作品,且真偽莫辯,但他的一幅《怪石枯木圖》,卻拍出了四億多的天價,所以,藝術成就也足以笑傲江湖了。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這首小學一年級學生即能背誦的詩作,是他題在朋友惠崇的畫作《春江晚景》上的,他以其細致、敏銳的感受,捕捉住季節轉換時的景物特征,春意濃郁、生機蓬勃,抒發對早春的喜悅和禮贊之情。

他對畫的造詣是相當深厚的,比如對唐代王維畫作的評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歷代都奉為圭臬,

最為有趣的是,在他眾多的頭銜中有著其他文人沒有的冠冕,這便是美食家,我在北京打工時,隔壁便有著一家眉州酒樓,那里面的東坡肘子、東坡羹、東坡豆腐等以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是我的最愛。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這是什么文章?這叫《豬肉頌》,那時的人以羊肉為主,極少食豬肉,而蘇東坡在黃州的生活很是困頓,所以只好等而下之地吃豬肉,于是,一連串以他名字命名的食譜便誕生了,而且還著文以記,史上不說名人,即使是普通文士怕也不會寫這般內容的文章了。

他一生去過很多地方,走一路吃一路,困難之時的春筍蘿卜,野菜齏粉,在他手中皆都烹出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所以,他不僅是一位超一流的美食家,也為后世留下了惠及民生的口福之樂。

他實在是個有趣之人,余光中先生曾說過,如果要選一位古人陪自己去旅游,必須要選蘇東坡,這是很有道理的。

蘇東坡雖然是一位天縱奇才,但并不高高在上,他很隨意,很親民,與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有著很大的不同,觀宋代有好名聲且文名高的文人,都有一股高高在上的感覺;如晏殊、王安石及寇準等人,無一不是清高自負,一生也無幾個知心的朋友

而蘇東坡則完全相反,他是一個真真實實、有趣好玩的人,上到朝堂執宰,重臣卿相,下至和尚道士,農吏士商,甚至引車賣漿之徒,皆是朋友,而且亦是他的師傅,他從這些人身上獲得他所沒有的知識,并進而發揚光大。

他朋友極多,在人設方面,用蘇軾自己的話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是一個完全沒偶像包袱之人;他心胸開闊且寬容待人,溫文爾雅又幽默詼諧,如林語堂所說,他是“一個百姓的朋友。”

即使是政敵如章惇這般之人也是如此,而他同王安石最后在金陵相會,把酒言歡,春風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更是為后世人們津津樂道。

觀蘇軾的一生,宦海沉浮尋常事,他不是被貶謫就是在貶謫的路上,其自言曰:“問汝平生功業, 黃州惠州儋州。”人生也充滿了悲劇色彩。

他既有“大江東去”的豪邁,也有“寂寞沙洲冷”的惆悵;但是,雖然仕途艱難,屢遇不幸,他卻能坦然面對,豁達通透,進退自如,寵辱不驚,從沒有被擊倒,反而在任何地方都發出耀眼的光芒。

他關心民生時政又寄情山水江湖,他喜愛醇酒美人又感悟宇宙萬物;他看穿了人生的虛無,盡情地享受生活,享受人生能得到的所有快樂,一切憑本心處世,俯仰隨意,他的人生范式,實乃后世文人的楷模。

最后,敬錄一首最能反映蘇東坡達觀性格特征的詞來作本文的結尾,這便是著名的《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蘇東坡全集》: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軾:我這一輩子不是很順利,但我依舊活得很開心
一衰煙雨任平生
蘇東坡的曠達與灑脫:一蓑煙雨任平生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萨尔县| 嘉鱼县| 砚山县| 合水县| 高陵县| 洛宁县| 杨浦区| 甘谷县| 嘉荫县| 两当县| 都兰县| 五莲县| 什邡市| 霍林郭勒市| 盐亭县| 芦山县| 三江| 伊春市| 黄浦区| 滨州市| 墨竹工卡县| 确山县| 普安县| 玉树县| 延庆县| 屯留县| 泊头市| 财经| 洪洞县| 密山市| 达拉特旗| 民勤县| 南川市| 兴宁市| 石首市| 南澳县| 宜都市| 木兰县| 屯留县| 昂仁县| 永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