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精英太極學堂”關注我
方夢樵(1904-1960)是近代徽商代表人物。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在上海市國術館先后從吳鑒泉、靳云亭學習太極拳和形意拳。下述文字是1966年從方夢樵日記中摘抄的心得體會(日記毀于文革)。文中,吳鑒泉、趙壽村、孫潤志等都是當時上海市國術館教師。這些話,不同于那些玄虛而模棱兩可的古奧文字,是學習太極拳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先進身,后進手
吳鑒泉言:擠按時,先進身,后進手,發人易遠。
趙壽村先生推手
趙壽村先生推手時,有時採敵之右腕至左膝按右肩;有時胸部被按勢仰跌,忽沉腰向左右捋,以化敵勁,或喉部被襲,同樣採捋以化敵勁;有時五指朝下,掌心向外虛粘敵腹,如腕部被挺捉,乘勢往回收,無不化險為夷,使敵人跌出。總之不外不丟不頂,隨來勢引退,使敵人力不著實,至對方力盡,乘勢跟進,或採或捋或擠,無不如意,在此不容毫發之時,須懂勁而后方能得勢。
滿手圓圈
趙壽村先生推手,滿手圓圈,先採后發,對正方向,百無一失。又靠人用長勁,轉身用腰勁,才能得機得勢。
勁要沉要長,久而氣足
趙壽村先生指點:于化去對方按手后,可右捋或左採。如不得勢,更可用按勁。計有三面可發。
又云:練推手時,勁要沉要長,久而氣足,發人自遠。
俟其退無可退時再行發勁
趙師言:按人須先用手輕輕粘住,徐徐按起,俟其退無可退時再行發勁。不論擠按均用此意,否則不能發人。
問趙壽村先生使用法
問趙壽村先生,太極拳中之白鶴亮翅為何使用?答:接人右臂兩手向上捋,使敵人腳跟浮起,再用摟膝拗步姿勢發人也。又問肘底看捶用法。答:人以右拳擊我,即以右手接拳置左肘下,沉肘角擊其脈門,并以左拳擊其頦。又如封似閉用法:右拳被敵人採定時,即以左手出右手腕下,接住敵人之手,收回按人也。
趙壽村先生教前后褲帶被抓的解法
趙壽村先生教前后褲帶被抓的解法:沉腰直肘,用肘底看肘步法向后旋之即得。又肘臂被捋時,用意隨之在皮層上運動,即無刮疼牽動之虞。總之,與人交手時,俟其微動,即先發勁攻之,更濟以綿圓不斷之法,自易取勝。
練架子要時時注意含胸拔背、松腰、分虛實要義
孫潤志先生教推手時為予言:化擠勁后,可挒其兩臂而按其胸。被捋時手宜松勁,免牽動全身。被按時宜松腰拔背,使胸腹成一條直線,以求尾閭中正。倘不能中正,必失重心而失跌。余自審良久,覺胸部尚前俯不能正直,強之使直,即不得勁。孫君謂系少練架子之故。乃知練架子要時時注意含胸拔背、松腰、分虛實要義,否則老而無功。
初學如此入手,最易進步
初步推手時,當捋、擠、按時,雙方用長擠、按勁,如向左右兩方採捋,胸腰肩臂有一不松,即可跌出。據云,初學如此入手,最易進步。
彼用斜飛勢,只須以摟膝拗步,輕輕化之
同學黃君,用斜飛式試向我進攻,我用沉勁擊之,不意黃君左肘在我右乳下,因沉勢太重,反將沉勁引之自己肋上,肋骨被震傷。嗣據趙師言:彼用斜飛勢,只須以摟膝拗步,輕輕化之,不必沉肘,致自己吃虧。試之果然。
太極拳之應用雖不拘于著數,但終未必離開著數
教太極拳者,咸謂太極拳系整體的,不能如外家拳之零著應用。此言吾甚懷疑,前已言之。昨閱陳微明先生太極問答,有云:和外家拳交手時,先要以手粘住敵人,如對方欲向上,即提而放之,向下則採而捋之,進則用曲線化之,退則乘勢發之,不問前后左右皆然......是則太極拳之應用雖不拘于著數,但終未必離開著數,不過于應用時,比外家拳多一粘勁,隨敵變化,而用著化打。
歸根結底在于經驗
如果將太極拳拆開散用,若遇對手擊我上部,則以攬雀尾捋之、擠之最有把握。倘對方不肯先動手,可用摟膝拗步虛探其胸,對方一伸手招架,即可用如封似閉按其肩臂,未有不應手跌出者。歸根結底在于經驗。
中正是縱,圓活是橫
楊君孝文說:太極拳內容奧妙,非數言可盡,惟外表須中正,圓活方是正當途徑。中正是縱,圓活是橫,頭與尾閭及著實之足跟成一直線,則重心不失,即中正矣。手足搬動時勻靜虛實,即圓活矣。野馬分鬃似不中正,但頭足均成一直線,重心不失,仍居中心。又說:練架子不問快慢,動作須要勻靜,如抽絲一樣。若忽快忽慢,即為斷勁,不成為太極拳矣。
收即是放,退須即進
推手時,每胸部被按,雖含胸沉腰,終不能立足。試以右掌護胸,左掌沾其右臂,俟其按近,胸部略一含胸右捋,立即向前向右掤勁,對方忽彈退,我也不覺費力。始悟收即是放,退須即進,不能以退讓為能事。
找清虛實
同學某嬲吾推手,數合后試以掌粘其臂,彼方縮臂欲逃,吾伺機而進,應手倒退,左右手皆然。當發勁時并未用力,對手欲縮,掌心已先覺,找清虛實發勁,輕脆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