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聽過,臨床搶救中有可能接觸到一些,但是心電圖醫師可能碰到不多,因持續時間很短,有時還沒來得及記錄就消失。有幸聽到牛老師的講解,現將此展示給友友參考一下。
心電圖分析
心肺復蘇后記錄的12導聯心電圖,肢導P波順序出,頻率75次/分,PII、III、aVF負正雙相,PavR正負雙相,P與R有關,PR0.16S,提示可能為竇性心律循后結間束激動心房所致P波變異;胸前導聯P波與R波不關,房率、室率漸慢,示交界性心律伴房室分離,QRS增寬為0.14s,尤以終末部延遲為甚,電軸+90度,V1呈rSR型,ST I、aVl、V1-V4壓低0.05-0.20mV;ST II、III、avF抬高0.075V,示完全性右束支阻滯,心臟缺血。暫停心電圖記錄30S,再聽診心間消失,遂連續記錄II導聯,竇P消失,可見兩組寬純的QRS波群,一種呈Rs型,節律不整,RR間期漸趨長,QRS寬0.48s,T波低平;另一種呈M型,振幅較低而寬,頻率75次/min,QRS波寬0.48S,T波倒置,提示為不同源的雙重性室性分離。后室性心搏消失,心跳、呼吸停止死記。
討論
心室內同時受到兩個起搏點激動而互不干擾,竇性、房室交界性、室性心律作為主導心律控制大部分心室或一側心室,余下的心室則可為單側心側律、或非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室顫、室撲控制、且兩 者伴有雙向傳導阻滯及假性室性融合波。圖為緩慢心室律可能為房室交界性心律伴室內傳 導阻滯,抑制或室性自主心律;另一組較快心律可能為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符合心室分離。
心室分離可為中毒、代謝障礙抑制或某些原因導致心室嚴重損害所致,而有的學者則認為可能僅僅是臨終前心臟電活動即將消失的一種表現形式。本例心跳復蘇后心肌缺血明顯,竇房結自律性及下屬潛在異們起搏點的自律性進行性降低,房室及室內偉導阻滯進行性加重,在出現心室分離后短時間內死亡,提示各種原因致心室內傳 導系統彌漫性障礙是產生心室分離的病理基礎,預后極差。
下面兩幅圖是臨終前記錄,友友們能發現心室分離嗎?
圖1
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