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沈陽明星特別多,什么那英、毛寧、范偉……他們幾乎都是少年時期在沈陽,成名之后可能過年過節時候回來一趟?他們成名之前都在沈陽做了啥,這個問題好啊。
那英
那英出生于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正宗的沈河青年。她從小就喜歡唱歌。1979年,那英加入遼寧少年廣播合唱團,擔任童聲領唱。1983年,那英前后考了三次,終于考進沈陽歌舞團。進入沈陽歌舞團后,有很長一段時間,那英都是在合唱團里給別人伴唱;有一次,某個演員因重感冒發燒沒來,于是那英從伴唱變成了主唱。此外,她還開始學唱蘇芮的歌,并在臺上演出。
這個是那英童年照,跟現在很像哦!
1988年,那英被推薦參加“陽光杯”青年歌手大賽,憑借演唱蘇芮的《我找到自己》,獲得了通俗歌曲組金獎,也因此獲得了谷建芬的賞識,并被邀請加入“谷建芬聲樂培訓中心”,成為了谷建芬的學生 ;之后,那英便由沈陽搬住北京,從而開始了她的歌唱事業。從此,大紅大紫。
很珍貴的一張老照片,那英,蔡國慶,毛阿敏,楊鈺瑩
毛寧
毛寧也是沈陽人,你不知道吧,沈陽挺出明星呀。
毛寧出生于遼寧省沈陽市的一個音樂世家里,他從小就喜愛體育,小學三年級時便進入了區級體校,五年級時進入了沈陽市體校,六年級時則進入遼寧省體校,剛開始他是一名足球運動員,后來又改練田徑,成為了遼寧省田徑隊的一名運動員。在校期間,毛寧的文化課相當好,他從不偏科。
1986年,毛寧從遼寧省體育運動技術學院畢業后,選擇留校任教,并成為了一名體校老師。1987年,毛寧進入遼寧省歌劇院;同年,擔任遼寧省體育運動技術學院的團委書記。沒想到吧,他還是個體育老師。
范偉
范偉,1962年9月2日出生在遼寧省沈陽市,正宗的大東青年。
范偉從小就喜歡相聲,1978年,16歲的范偉師從沈陽曲藝團演員陳連仲學習表演。1983年,范偉考入沈陽曲藝團。由此開始自己創作相聲,他寫出的第一個相聲是《一個廠長的日記》,作品采用了新穎的日記體裁,讓團里的領導耳目一新,被拿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演播。而這次北京之行成了范偉事業上的一次轉機。1986年,在參加全國相聲邀請賽之后,范偉成為沈陽曲藝團的骨干,95年結識趙本山,從此開啟小品生涯,火遍全國。
范偉的雙親都不是搞藝術的,父親是工廠里的宣傳干事、母親則是個營業員,另外,范偉家中還有一個姐姐和弟弟。1988年,范偉在朋友的介紹下,與沈陽市兒童醫院的護士楊寶玲相識。范偉整整苦追了兩年之后,1990年4月10日,兩人攜手步入婚姻殿堂。1992年底,兒子范曦文出生,如今婚姻生活幸福,沈陽好男人啊。
郎朗
郎朗,1982年6月14日出生于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正宗的沈河青年。
郎朗出生在一個充滿音樂氛圍的家庭,在家庭環境的影響下,郎朗很小就對音樂產生了濃厚興趣。郎朗2歲半時就被動畫片《貓和老鼠》中湯姆貓演奏的《匈牙利第二號狂想曲》所吸引,從而對鋼琴演奏者的手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無師自通地在家里的國產立式鋼琴上彈出了基本旋律,從此由父親郎國任對他開始鋼琴啟蒙 。
郎朗3歲時正式師從沈陽音樂學院的朱雅芬教授學習鋼琴。5歲時第一次參加東三省少年兒童鋼琴比賽,獲得第一名,并在賽后舉辦了生平第一場個人演奏會。1989年,年僅7歲的郎朗參加首屆沈陽少兒鋼琴比賽,再次獲得第一名。1991年,郎朗從3000余人的報考大軍中脫穎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中央音樂學院附小鋼琴科,師從趙屏國老師。1993年11月,郎朗參加第五屆“星海杯”全國少年兒童鋼琴比賽,獲得專業二組第一名。1994年,自費參加的德國埃特林根第四屆國際青少年鋼琴比賽,獲得了甲組的冠軍(甲組15歲以下、乙組20歲以下)、杰出藝術成就獎。
郎朗的成功離不開父母的艱辛培養。據郎朗母親說,郎朗8歲就離開沈陽,去北京學習。在長達8年的時光里,郎朗母親與丈夫、兒子分居兩地,孤守沈陽,為郎朗的成長提供必需的經濟保障,最讓郎朗母親心痛的是郎朗。每次去看他,離開時,他都抓著媽媽的衣服不放,像天塌了似的大哭。
童年離家學習的經歷對于一個鋼琴大師來說可能是必經之路,但是對于一個孩子來說無疑是很痛苦的。離開了沈陽,對于郎朗來說,可能就是在和童年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