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教學的“三個走向”——《丑小鴨》一課的回顧與思考--玫瑰小語——竇桂梅的個人博客

 

《丑小鴨》是0708學年,清華附小主題教學年度研究專題——“童話”的“共教”課例。面對刪改得傷筋動骨的小學三年級教材(有的版本放在二年級),我和清華附小的語老師們,對教材進行了二度開發,緊抓文本中的主題“高貴”,引導學生對課文與譯文進行比較閱讀,引導學生走向安徒生童話以及安徒生自傳。

這樣的課型探索,帶有創新的意味,我們把它定為名著導讀課。通過這一課的教學研究,努力追求超越后的回歸,回歸中的超越——即在超越教材,超越課堂,超越教師中走向母語、走向兒童、走向專業。當然,回歸不是回到原點,而是回歸中中的“返本開新”,是超越中的“螺旋性上升”。(詳見筆者另一篇文章《主題教學的實踐與發展》。)

    一、走向母語家園的深處

母語是民族的文化載體,是裹挾著一個民族文明史的全部原文化的傳遞者和散發者。我們這些從事母語教育的人,也就是民族文化傳承和發展的薪火相傳者,我們從前人那里盜來火種,然后,努力把光明帶給后者。我們所從事的是“花”的事業和“根”的工程,通過母語教學,催開新生命的語言之花、精神之花、文化之花——讓民族的文化,從孩子們的心靈中經過和穿越,并帶去持久的震撼和精神的饋贈,讓孩子們在體驗中被源自心靈的生命啟迪照亮。

每位從事母語教育的老師,都有責任以合適的方式,讓兒童在母語的照耀下快樂成長。

1、字詞——語言的推敲

現在母語教學被大量擠壓,以致形銷骨立。于漪老師就曾痛心疾首的說,“語文,早已淪為小三子,小四子了?!焙煤脤懽?、積累語詞常常被看作落伍的做法。我們的語文課堂常常是姓“分”不姓“語”,講解課文往往只停留在文章寫了什么故事。怎么寫的,為什么寫,為什么這么寫,不那么寫。這么寫的這個故事背后的意蘊是什么,我們卻很少去關注。

也許孩子讀過刪節版的《丑小鴨》后,以為這就是安徒生童話,有些老師也沒有時間和興趣去細讀安徒生的原著。一部偉大的經典就這樣被糟蹋了,被庸俗化、淺薄化了。又有多少老師教這一課,會想到孩子的一生,有意識地結合安徒生的人生經歷、文學觀念、審美趣味,引導孩子走進名篇、走進原汁原味的名著?

舉個簡單的例子,課文中關于丑小鴨的描寫“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羽毛灰灰的……”就有許多老師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用它和丑小鴨變天鵝后的美麗進行對比。但實際上,安徒生本人在此惜墨如金,只用了一個詞——“又大又丑”。他那么愛小鴨,小鴨在他眼中僅僅是特別而已,所謂的大和丑,是世俗世界里人們的評價。課文中的細致描寫,根本不符合原譯文的初衷。那么,教師怎么能將此處設置為講讀訓練的重點呢?

再比如只有鴨媽媽疼愛丑小鴨,這句是課文中一句概括的話,那么其中的“疼愛”帶給人的,究竟是怎樣的具體感受?接下來“鴨兒們欺負小鴨”,這又是怎樣的“欺負”?這一切,有的老師有慧眼,在此處做想象訓練,對學生進行細致點撥,擴寫。假如馬上找到精彩的原譯文,讓孩子們和安徒生直接對話,那該多么好啊。離開原譯文的所謂訓練,語詞就成了空洞的言說,在學生心中泛不起一絲漣漪,成了空中樓閣?!疤蹛邸?、“欺負”尚且如此,那就更別說天鵝的高貴、小鴨的驚奇”和“羨慕了。要知道這些語詞的背后,安徒生都進行了細膩的描繪。課文都用一個個語詞抽象地概括了。

一直以來,我的課堂經常被評價為人文性過強。其實,我一直試著用母語“人文”的方式“咬文”,尋找到文章的結構密碼、情感密碼、思想密碼。《丑小鴨》一課,在“走近丑小鴨,走進丑小鴨,”“走近安徒生,走進安徒生”幾近幾進中,領悟安徒生的寫作宗旨“我所描寫的幾乎全影射自己的人生,而所有登場的人物,也都是我一生中遇到的?!苯滩牡闹黝}挖掘指向“高貴”,我們在原譯文中將其解析為“苦難中追求夢想,幸福中懷存謙卑”——這難道不是母語文明,甚或人類文明所能帶給我們的最醇美的禮物?

要說“嚼字”,尋找語言的密碼——教學環節幾乎處處體現。品析原譯文語言的味道的第一課時中,結合原譯文中關于丑小鴨出生環境的描寫,和學生們一起變換散文與詩歌的格式,體會安徒生語言的詩情和意境,那語言描繪的,一幅幅靜態的花面與一幅幅動態畫面組成的詩情畫意中,那娓娓道來的溫馨之感,不是感動,而是優美地打動。結合小鴨的“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野鴨的諷刺、大雁的調侃;公貓、母雞的自以為是,小鴨的優雅,玩味安徒生的詩意語言讓人忍俊不禁的幽默。

如“能”與“不能”、“世界”與“廣大的世界”,以及小鴨在世俗世界與天鵝世界兩個“藏”為突破口重點推敲、品味,體會安徒生詩意的幽默語言中,那令人回味無窮的豐富性。繼而,再透過小鴨成為天鵝后的心理描寫的詞句,揣摩小鴨那顆藏著、幸福而謙卑的心,讓安徒生豐富語言中的含蓄內斂,緩緩流入我們的學生的內心世界。如果這一切的一切還不足以在人文的烙印之外,添上工具的滋味,那么我們不妨結合課堂實錄,再看其中的一個片段。比如,第一課時當中的關于“啄”的推敲。

師:你發現沒有,這三個片斷描寫鴨子對小鴨的欺負都用了一個——“啄”與課文中的“啄”相比之下,哪一個能讓你感受的更具體些?

生:我覺得譯文中的第二個啄更讓人感覺小鴨的可憐,課文里只有公雞啄他,而譯文里不僅公雞啄他,兄弟姐妹們也都啄它,正像課文里說的,這個世界除了媽媽疼愛它,誰都欺負它。

生:課文里只有一個啄,不能深刻地體會啄。譯文里有四個啄,尤其是寫他處處挨啄,讓我們感受到啄在動物群里是非常不好的行為,更能體現小鴨的可憐。

師:原文描寫鴨媽媽也用了一個“啄”,這個“啄”和前面提到的“啄”一樣嗎?不用回答,把你要說的補充到下面的句式中去。

1)于是馬上就有一只鴨子飛過去,在他的頸上(     地)了一下。

2于是她在他的頸上(     地)了一下,把他的羽毛理了一理。

師:同一個啄的感受一樣嗎?

生:不一樣。第一個讓人疼痛。第二個,讓人溫暖。

師:同一個動作,就寫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也因而體會到了不同的感情。不過,人家安徒生可不是這樣寫在外面的,而是藏在“啄”里的。下面就把你感覺到的味道送到句子里去,再次感覺“啄”的不同。

兩處頸上的“啄”,當學生在對比中體會到“(狠狠地)地啄”,與“(輕輕地)啄”區別的時候,老師又恢復原譯文,通過朗讀體會同一個啄中藏著的感覺與感情,于是安徒生語言的干凈含蓄就這樣輕松地走近了孩子的世界。

“為什么欺負是啄,疼愛也是啄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它是鴨子啊,是鴨子就只有啄!除了啄,鴨子還能有什么表達感情的方式呢?“為什么欺負和疼愛的時候啄的都是頸呢?”原因很簡單:最細最嫩最易疼痛的地方,也是最嬌最敏最能感受到愛的地方啊!——不同的地方上這一課的時候,常常你會聽到這樣的聲音。孩子們就是這樣地以一顆敏感而細膩的心,去擁抱與觸摸安徒生的文字的,當真和善以如此美的形式呈現,誰還會拒絕呢?

人生聰明識字始,母語是人的精神起點。一個母語是漢語的孩子,如果沒有體會過母語是炫目的先秦繁星,皎潔的漢宮秋月,不知道母語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門,是但求一字的數莖須,沒有感受過母語如媽媽的懷抱,溫柔而富有力量;如爸爸的胸膛,寬廣而又值得信賴,那將是多么大的悲哀和遺憾呀。為此,語文教師應該努力成為母語的化身。讓母語這個烙在我們靈魂的血脈發揚光大,奠定我們的學生一生的精神底色。

2、文學——語言的藝術

如果說母語是人類精神之樹上的王冠,那么王冠上最耀眼的寶石,就是那些歷經淘洗留下的經典文學作品。文學是人類真善美的語言呈現形式。童話大師安徒生通過語言,塑造形象,描繪意境,表達現實生活,傳達生命的體驗,它所帶給兒童的不僅僅有優美的語言,更有情感的熏陶、精神的頤養。“事實證明,對文學的親近,使他們(孩子)成了社會與人群中容易親近的人。文學使他們獲得了那些遠離文學的人所缺乏的種種迷人氣質。而當他們發現這一切之后,他們會像感謝上蒼一樣感謝文學?!保ú芪能帲?span lang="EN-US">

然而近幾十年來,小學語文不談文學,只談文字。文學在小學階段甚至被有些專家定為超綱、超課標。于是,大江南北,不論在哪里聽課,也不管教學內容是小說、詩歌,還是童話、美文,課文統統都按照統一的模式教學,千人一面、千課一面。失去了文學的語文,是干燥的、刻板的、僵死的,而語文應該是靈性的,濕潤的,可感的,可握住的,像朋友的手,可看到的,像亮著愛憐的目光。當然,我們不必刻意一定要為語文教育貼上文學的標簽。但重要的是,那些明明隸屬文學作品范疇的文本,尤其針對高年級學生而言,為什么不可以給兒童播下文學的種子?然后,在歲月的風風雨雨中,期待它長成高大挺拔的樹?

著名作家莫言曾經談到,他到臺灣與當地作家交流,明顯感覺大陸的文學傳統是斷掉的,不僅如此,在對西方文學的了解和接收層面,我們也晚了整整三十年。與臺灣的作家相比,我們既缺少嚴密的專業學術訓練,又缺少典雅豐厚的文化積淀。我們把文學敗壞得很厲害。

要知道,失去了文學的想象力,就失去了創造力,沒有想象力的專業學術訓練,也一定會不得其法。由此看來,小語教育當中,在保留語言文字優良傳統的同時,應適當加入文學教育的元素。

那么,如何加入文學元素呢?

從教學的角度來說,文學就是語言的藝術。如果說,小學階段還跳不出“訓練”的模式的話,那么,在我看來,文學就是語言訓練的藝術,訓練語言的藝術,特別重要的是,這些訓練重在感悟,重在體驗,重在情感和語感。我們常說,教學既是科學,也是藝術。那么,我們教學的內容,也應該既有科學的理性分析,也要有感性的藝術的匹配。如此,才能培育出健全加健康的人才。

雖然,并不是所有的文本都隸屬文學作品,不過,我們仍然清醒認識到,小學課文大多數都有文學味,盡管有些限于種種原因不得不進行了刪改,失去了原有的豐滿血肉,但如果離開“文學味道”,僅僅進行所謂的語言訓練,那語文教學就真的成了味同嚼蠟的雞肋了。

在這其中,語文教師必須承擔起屬于自己的責任。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對于課本中的文學作品,限于教師本身的審美品味、欣賞水平,常常只是暴殄天物,肢解文本。小學教育當然要重誦讀,重涵泳,重感悟。但是,企圖無為而治,以為多讀就一定能獲得閱讀方法,顯然是不現實的。

既然,一個小小的“比喻”,從小學一年級教起,到高中畢業還在教,而一些真正的文學鑒賞方法,卻為什么得不到我們的垂青呢?沒有鑒賞的眼光,只能是人云亦云。 

比如講林黛玉的美,就按照參考書上的條條框框,把她分成幾個部分,然后就告訴同學們:這是林黛玉的眼睛,你看她多么有神!這是林黛玉的雙手,白潔無瑕!這是林黛玉的腰,那是楊柳細腰……最后,老師總結說,現在,我們知道林黛玉是多美了吧?

失去了文學之美的語文教學,很多時候就像榨干了汁水的蘋果,剩下的可能只是敗絮。同理,沒有個人體驗的拿來主義鑒賞,也只能是嚼別人嚼過的饃,沒味。失去的教學藝術的文學教育、語文教育,就像完全取出了糖分的果汁,盡管還保留了些許營養,但對于依靠感性經驗認識世界的兒童而言,一樣難以下咽。

所以,基于語文要帶給學生語言、文字、文學的初衷,我們期待我們的教學能走出咬文嚼字的局限,引導學生愛上文學,深入文學,癡迷文學,并且讓學生在文學的路上走得有滋有味。于是,對于《丑小鴨》,我們就不能僅僅停留在讓學生理解故事情節的層面上。而要通過比較閱讀的方法,將課文與原譯文的比較,原譯文與安徒生自傳比較,讓學生領悟安徒生語言的魅力,丑小鴨與安徒生之間的隱喻關系。語言的外在表現力,文本的內在隱喻性,構成了文學賞鑒的兩大特質。而這,正是這一課謀求回歸文學、回歸母語的最突出表現。

當然,美好的設想要變成圓滿的現實,之間還要經歷艱難的歷程。為了凸顯安徒生語言的魅力,最初的教學設計——提取原文語言的精彩片段,試圖讓學生們感受到安徒生的語言是讓人能夠看到畫面、聽到聲音、獲得感覺、呈現形象、表達心靈的。這并沒有錯的,可問題是,我們這種表達過于一般化,上述語言的魅力,可以說是所有童話都具備的。安徒生作品核心的語言風格,和其他作家究竟有什么不同呢?這就需要我們用文學的眼光來發現,于是,通過反復閱讀與請教,我們品味到了安徒生童話中“詩意、幽默、豐富、含蓄”的特點——而這恰恰是文學表達(詳見《走向高貴的課堂》)。詩意好比安徒生童話中的陽光,照得童話暖洋洋的;幽默好比童話中的鹽,讓童話有了筋道與別樣的味道。含蓄當中,思想的力量,卻已伴隨著豐富的語言植入讀者的心靈。教學的時候,詩意由師生一道娓娓道來,幽默的對話當然應當贏得一陣陣的笑聲和掌聲,含蓄的地方我們會聽見心語流動的腳步,豐富的語言更會讓師生一道唇齒留香。于是,文學的種子就在這樣匠心獨運與水到渠成當中,被悄悄地埋下了。

說到藝術,不僅關涉教學內容的選擇,還要依靠教育學手段的錦上添花。有些教學設計,巧而不妙,為設計而設計,匠氣十足。文學的味道,應當是一種妙不可言的渾然天成。比如,對于小鴨飛向天鵝的“決心”,為了理解小鴨的心理,可以采取采訪的形式,追問“小鴨”:這些天鵝,可能會像鴨子公雞那樣欺負你,甚至弄死你,你為什么說“沒有關系”,而要決心成為天鵝呢?且聽小鴨的回答:“我認為以前那些鴨子、雞群、女傭人都是很平庸的,當我見到天鵝的時候,我認為天鵝是最高貴的。雖然不知道能不能成為天鵝,但,哪怕死,能死在他們手里我也心滿意足了。”原來,在小鴨心中,寧可死于一時的絢爛,也不愿意像雞呀、鴨呀那樣茍且地生活。聽著小鴨的話,面對小鴨的決心,讓學生上前將先前板書的“苦難中擁有夢想”改為“苦難中追求夢想”。正因采用了對話的方式,“掏”出了學生的心里話,小鴨的夢想才不會流于形式。于是學生看著小鴨、也看著自己:走著走著春天就來了,走著走著夢想的花就開了,走著走著就來到了廣大的世界,走著走著就飛了起來,成為飛翔的高貴的天鵝!

    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這文學的味道,《丑小鴨》的教學沖破了段落大意、主要內容、中心思想的樊籬。沒有因為追求所謂的語文素養而流于技術,反而因為想象力的培養,詩意氛圍的營造,讓語文的學習插上了金色的翅膀。正因為有了這文學的味道,我上出了語文課的語文味,課堂變得嫵媚起來了。

二、走向兒童心靈的深處

基礎教育的出發點是兒童,最終歸屬也是兒童。語文教學就是通過促成兒童在語文素養上的成長。從而實現其精神世界的生長。然而我們由什么來斷定這生長的起點與終點?蒙臺梭利說:兒童是成人之父。也許,該到了我們將探索的眼光轉向學生、回歸兒童的時候了。

1、今天的兒童怎么了

當下的兒童究竟是什么樣的?和三年前,三十年前兒童一樣嗎?對于兒童的認識,是我們當下的教師需要“與時俱進”的?,F在的兒童已經不是我們自以為了解的“先前的兒童”了。他們張口唱的是《兩只蝴蝶》、《老鼠愛大米》……兒童真的讀不懂了。

也許是網絡時代的沖擊,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也許是中國的歷史傳統從來就沒有把兒童當作兒童,而始終對兒童進行“成人化教育”。今天的孩子承擔的東西太多,今天的兒童過于早熟。一次上《月光曲》,當老師詢問“什么是傳說”時,有個同學脫口而出:“什么傳說,都是假的,是人們瞎編亂造的!”本來一個充滿文學味道的故事,就這樣被學生現實的眼光解構了。在實際的教學當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物極必反,今天的社會,在成人的世界又出現了這樣的現象,叫“奶嘴文化”:口叼奶嘴,狀若嬰兒,旁若無人,幸福無比。

一方面童年消逝,一方面又渴望回歸童年。那么,童年究竟該怎么樣尊重與灌溉?母語教育的主體是兒童。語文教育最終應當回歸兒童。談到此,也許有人會問,你不是每天都和兒童在一起嗎?你課堂一半的組成不是兒童嗎?難道你以前的課沒有關注過兒童,怎么現在說起要回歸兒童?

當然,我們教學的全部意義都應當指向兒童。但是,近幾年來,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上普遍存在“淺化、窄化”的問題,把兒童不當作真的兒童,而當成永遠長不大的幼稚兒童。于是全社會對于語文教學一片“少慢差費”的謾罵之聲。為此,主題教學力求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探索有“深度”課堂。期待著能夠為學生提供生長的空間,而不是限定出入的范圍。當然,對于深度,探索之初,摸著石頭過河,難免深一腳,淺一腳,甚至摔跤。但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的理想與目標卻指向了“深入淺出”。

在《丑小鴨》中,“深入”就是對于主題的選擇與把握?!案哔F”源自安徒生原作中對于天鵝的描寫,但它決不僅僅是對于天鵝外貌的簡單概括。每一只天鵝的背后都有一個丑小鴨的故事,每一個成功幸福的背后都有那交織著夢想與隱忍、執著與謙卑的情懷。通過我們的解讀,高貴,應當是苦難當中保持對夢想的追求,是幸福當中心懷的的謙卑之心。相信,這樣的語詞,借助文本的力量,就超脫了故事情節的軀殼,內化為我們學生精神成長之樹上的一枚飽滿的果實,飽含著人生的智慧與瓊漿,最終會與學生成長過程中那一個個促成其走向“高貴”的事件一同瓜熟蒂落。

然而,這樣的深入還必須“淺出”,意即遵循人性普遍的價值基礎和學生特定年段的認知規律,基于童話的特點教學童話、基于兒童的特點教童話,讓兒童在童話世界中徜徉。在教學設計的時候,要出于對兒童天性的洞察,設計出適合兒童的話題,這樣兒童自然就參與進來。比如,講到小鴨童年受盡苦難的時候,提問“若是你,你愿意永遠在這個環境里嗎?你會怎么做?”于是學生仿佛就是小鴨,道出自己的心里話,“我要尋求出路,找到適合我,不受欺負的地方”。講到小鴨逃過獵狗追趕后,“舒了一口氣”后說的一句話時,與學生一起表演“舒了一口氣”的動作,再進行朗讀,學生讀的就那么繪聲繪色、有滋有味。

國內外教育關于知識的內涵不一樣,中國的“知識”多數是已知,國外的“知識”絕大多數是未知。如果說《丑小鴨》一課有深度的、有高度,而且學生還夠得著,原因還有一個,就是讓兒童參與了課堂教學的“前測”,參與了對未知的方向性探究。教師的問題設計,絕大多數都以學生的前測為依據,課堂不是重復學生的認知,而是讓學生既能生成,更有生長。當然,在這樣的課堂中,兒童體現出來的就是兒童樣子,他們或討論,或讀書,沒有成人標準,只有兒童自己的標準。在這樣的課堂上,兒童,也只有兒童是最個性化、最多樣性的,但,卻又不是散亂的,而是在學習中種下“高貴”的種子,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長成一棵樹,這棵樹,枝繁葉茂,郁郁蔥蔥,它的名字叫母語。

2、兒童需要怎樣的學習

教育還有一個很大的旨歸,就是促進學生親近母語。都德在最后一課中說,“一個民族,只要沒有忘記自己的母語,就永遠不會滅亡。”由此可見母語的重要性。

這里有一道題,很能說明現在的母語變成了什么。題目要求把以下四句話用關聯詞連接:1、張海迪姐姐癱瘓了;2、張海迪姐姐頑強地學習;3、張海迪姐姐學會了多門外語;4、張海迪姐姐學會了針灸。正確答案應該是:“張海迪姐姐雖然癱瘓了,但頑強地學習,不僅學會了多門外語,而且還學會了針灸?!苯Y果有一個孩子寫:雖然張海迪姐姐頑強地學會了針灸和多門外語,可她還是癱瘓了。又發現一個更猛的孩子寫道:張海迪姐姐不但學會了外語,還學會了針灸,她那么頑強地學習,終于癱瘓了!

用已故商友敬老先生的話:你們這一代人,是靠做題成長起來的。上面那道題恰好體現出我們母語教育暴露的問題。我們的母語教育越來越多的采用的是外語教學的學科體系,體現的是西方話語體系的形式。比如后面那兩個學生的答案,按照語法的標準衡量,句式上一點也沒有錯誤。但當我們將它放置到中國文化的土壤當中,就顯得可笑和荒謬了。

那么,我們究竟怎么學習母語?其實,關于這個問題到現在答案也是莫衷一是,我們一線教師有時候很茫然。比如《課標》中明確指出的,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這沒有錯。不過,現實中很多人逐漸把母語僅僅當成了交際工具。這個問題就大了。母語一旦變成了單純的交際工具,一切語言都成了公共話語的外在表達,那么語文勢必會淡薄,會貧血,會枯萎,最終零落成泥。語文的教與學就會失去對兒童內心世界的關注和灌溉,最終的結果就是連語文的工具性也大打折扣。

就閱讀來說,今天任何一個語文教育者都不會忽視鼓勵學生讀書。但是對于兒童的閱讀,什么是最重要的?如果閱讀的功能僅僅停留在理解與提取上,等同與一種生活的技能,那么,再多的量的積累所達成的恐怕也僅僅是知識累加,而無法內化于心,流之于思,導之以言。能否擺脫功利化的閱讀,至關重要。

語文的學習,從吸收到表達,中間還有一個橋梁,這便是思想。沒有思想,寫不出令人激動的文字,別人也聽不進去你所謂的“交際話語”。今天的學生似乎都會說話,都會寫作文,可是在大量的文章中就是發現不了邏輯嚴密,閃耀著智慧和思想火花的文字。這就是很多人所批評的,我們的語文教育,有知識,沒文化,有智力,沒智慧。

為此,有一點我們必須要清楚,我們的母語學習是整體的,不是割裂的,而且整體性是通過母語的情感性來實現的。我們語文教師,怎么把兒童的語言、情感、思想整合起來,形成人文素質?

也許兒童文學會給語文的整體學習與浸潤,提供最好的策源地。今天的語文教師必須成為自覺的“兒童閱讀推廣人”。對此,臺灣的兒童文學院院長林文寶說:“臺灣的老師大部分都是引導學生讀書的人。”他帶頭成立了頗具影響的“毛毛蟲”讀書會,在全臺灣啟動兒童閱讀工程。目前,多種形式的兒童閱讀活動已在臺灣展開。臺灣的班級讀書會,真正在體制內實現了,我們所說的在第二課堂內完成的“課外閱讀”。

為了讓我們的跟上時代發展的脈搏,對于《丑小鴨》,我們把課型定位在“名著導讀”,就是想通過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引導學生整體閱讀原譯文《丑小鴨》,還要讀安徒生的《海的女兒》、《豌豆上的公主》等168篇童話當中,同時還要讀安徒生的自傳。讓我們的學生借助對于安徒生童話的親近,步入純美的兒童文學的世界,體味到閱讀的樂趣。

在具體的閱讀指導中,有兩處體現對兒童的尊重更為明顯,一是讓學生大膽地猜測編者在改寫時刪掉了原譯文中的那些描寫?學生大膽展開想象,發言十分踴躍。我趁機告訴學生:把細節語言和人物語言加進來,文章就會有滋有味。這樣一來,由學生們已知的內容,自然地連接到要教學的原譯文上,而且學生的猜想大大地調動了學習的熱情,課文和原譯文的對比,更是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進而使他們自然地走進了這節導讀課。

在教學小鴨“飛翔”一段,我拿出課文中描寫,告訴學生,課文一共168個字,是根據譯文的1000多字改變的,刪掉了五個情節。如果讓你改編教材,你認為哪一個環節堅決不能刪掉?主動權給學生的時候,你能想象得到嗎,學生一本正經地談到,描寫小鴨“決心飛向天鵝”的一段堅決不能刪掉,寫“小鴨飛翔后的心情”堅決不能刪掉……學生的理由非常充分,沒有決心,怎么能體現小鴨對夢想的執著追求?沒有成功心理后的小鴨心理描寫,怎么知道小鴨心靈的高貴?可以說,若談回歸兒童,整個教學環節都處處體現對兒童的尊重、呵護、與啟蒙。

人的生長好比田里的野花開放,求知學習好比修理裁剪,但園丁的勞作卻決不僅僅是來自“我”的“一言堂”,還要尊重野花開放的本性。所以,用“回歸兒童”來規范、來約束,把自己放低到孩子的高度,我們的行為,就不會任由田野里的花草自由蕪雜地開放,也不會因為過多的限制讓花草失卻了自然賦予的單純美好。而會通過規范、科學的要求,引領、助長,讓花兒更好地舒展兒童的花瓣,并且年復一年,根深葉茂。

三、走向專業自我的深處

我們的教學,源于兒童、基于母語,要讓兒童先有情感,再產生品質。同時,品質又支持語言學習的興趣與情感——雙向流動,奔流的語言就與豐富的情感共同構筑了高效率的語文教學。然而,這情感、這品質、這高效的課堂從哪里來?關鍵還是教師,也就是說,關鍵還要看“教師自身”。

1、不跪著教書

面對課程改革一波一波的浪潮,面對浪潮當中風起云涌的各種流派,教師首先要抱定真我不放松。對于課程、教材、教法,在兼收并蓄的基礎上,敢于提出自己的理解,堅定自己正確的信念,即:不跪著教書。

比如對于教材,我們不應否認教材是教學的依據,但我們也應當客觀地看到教材中,對于許多聯系著人類文明核心理念、應當作為定篇的全面講解導學的名家經典文章,限于篇幅常常不得不進行刪改。對此,我們當然應當感謝改編者的辛勤勞動,但同時還要用學術的眼光來看待教材。比如《丑小鴨》,安徒生的原作有六千多字,但改到北師大版三年級教材當中后只剩下五百多字,有的版本改到400百字,放在二年級。許多生動的內容,尤其是那些詩意的語言、幽默的對話和精彩的故事情節,以及安徒生寄托在丑小鴨身上的心靈軌跡、執著信念等等,一系列有震撼力的東西都難覓芳蹤了。對于這樣的教材,作為老師,難道我們還要一概奉為“最高指示”,跪著、趴著去教嗎?

我們的學生,早在孩提時代,恐怕就已從爸爸媽媽口中聽說過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了,在教材中讀了這樣的文字,就以為安徒生童話就是課文當中的那個樣子,就再也沒有重讀原文的興趣,也就失去了一次真正體會文學之寶貴的機會。講《丑小鴨》之前,一次研討會曾對與會的1000余名代表做了一個隨機調查,發現這1000多位中小學教師中僅僅有幾個人讀過《丑小鴨》的原文。那就更不用說比我們面對更多誘惑與壓力的我們的孩子了。為此,有責任感的語文教書必須拿出勇氣與實力,對這樣的教材加以再開發。

我們從原譯文中解讀到,并應用于教學中的那些語言密碼上文已經涉及,這里不再贅述。其實,那樣值得推敲玩味的語句太多了,為了教學的需要,相當一部分沒有用上?!翱嚯y中追求夢想,幸福中懷有謙卑”這是我們提煉出來的小鴨的高貴精神。但如果沒有對原譯文,一遍一遍不厭其煩的深入細致解讀,“苦難”、“夢想”、“追求”、“幸?!?、“謙卑”這些散落的珍珠,是不可能被有效提取出來的。有人說這一課博大與精彩,若說如此,備課的我們也同樣經歷著蛹化成蝶、鳳凰更生的過程。

于是,我們知道站立是一種姿態,是一種厚積薄發之后水到渠成的自我展現。作為語老師,也許我們不足以在學術上有多么高的建樹,但要有教育的良心,要有對經典的敬畏之心,要有讓經典以經典的方式,影響孩子一生的決心。我們就能堅定自己的信念,通過深入閱讀,追本溯源,旁敲側擊,互文解讀,就能和學生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我們就能夠在課堂之上屹立不倒,那么最后走出來的你,“如今,便不同了!”

2、路要靠自己走

現在母語教育地位的下降,母語教育忽視兒童的情感體驗、生命體驗;兒童普遍對語文學習缺乏興趣;兒童閱讀,尤其是整本書的閱讀指導在我國語文教育體系中缺乏地位;語文教師的語文素養、人文素養都不容樂觀。

語文教學改革的出路,恐怕還在于培養一大批熱愛母語、有較高的語言素養、有教育情懷的語文教師。語文教師要有自我,關鍵是要讀書。從古到今,無論文人墨客、官員領導,還是鄉間市井的平民百姓,誰都知道這個理。但,為什么通過讀書使自己變得高貴起來的老師依然只占少數?也許就是沒有堅持,沒有養成一種習慣。

當然,現在教育行政干預過多,做一個讀書的老師確實不容易。但我們既然改變不了別人,那就只有改變自己——在沉重的教學負擔中,盡可能找到平衡點,橫下心來,用閱讀豐厚自己,把引領兒童跨入文學的殿堂當作平常的事兒。也許,習慣了就平常了。平常了,最終或許就造就出不平常來。

學校管理者要通過閱讀把語文教學與教師的生命體驗結合起來,并積極倡導每一個語文教師都來讀兒童文學,讀更多的經典,寫讀書筆記、書評,把自己讀到的故事講給孩子聽,把經典的童書大聲讀給孩子聽,組織班級讀書會,和孩子們一起分享童書,提筆寫自己的教學隨筆和生活感悟,甚至進行兒童文學創作。

目前,教師缺失對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老的教師基本功,像三筆字,普通話等如今已不再有人苛求了。但今天,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補兒童文學素養的課,必須認識到:語言不僅是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狀態,孩子自己的語言、孩子自己的生活狀態,通過兒童文學得以直接的表達,兒童文學要會打開兒童的智慧成長之門。

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讀帶動學生的讀,影響學生的審美情趣、鑒賞水平,在讓學生獲得童年應有的歡樂與純真。同時,這樣讀書境界也會讓自己擁有專業的幸福感??梢哉f,有了讀書的視野,教師就不會匍匐在教材上,而是有一種審視的眼光,跳出學科本身,真正對于教學有所超越。

要超越,就會有非議,關鍵教師自己要有“特立獨行”的精神——記錄了《南方人物周刊》中的一段話:這個世界上,有一種自稱權威專家的人。他們知道過去的理論,讀過過去人寫的書。他們把自己分成了左和右。把世界分成了左和右。他們旗幟鮮明、炯炯有神地揮舞著權威的刀,凡是不符合自己觀點的都是錯誤的,都要必須砍掉;凡是書本中的都是正確的。

讀完,莞爾一笑。尊重某些指令的同時,要想作一名有思想的教師,還要“聽人家的,想自己的”。學術不是法律,更不是心術,是要教者的本心叩問自己的靈魂來教書的。多少人恥高氣揚,將那高貴的頭抬得高高的,疏不知,那深埋在羽毛中的羞澀的臉才是最高貴的。無論外界給予多少光環,小鴨就是小鴨。本色,執著。其實從某種意義上,我們都不是嘴含“金鑰匙”的“天鵝”,而都是“苦難”中追尋夢想的“丑小鴨”,在順境與逆境中,不斷“啄食”自己的羽毛,但卻始終為著生命的某種意義前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200409賞石筆記(09)小鴨嬉水Sd-03
《丑小鴨》教學藝術鏡頭
28 丑小鴨
我們今天怎樣教安徒生作品
外國文學名人(32)安徒生
利用完整的閱讀,創設閱讀期待  王芳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仪陇县| 新巴尔虎右旗| 沽源县| 盈江县| 江川县| 清远市| 镇巴县| 临桂县| 建昌县| 恩平市| 兰坪| 雅安市| 湖口县| 稷山县| 南投县| 龙口市| 兰溪市| 剑阁县| 精河县| 呼和浩特市| 巴楚县| 康保县| 武川县| 云和县| 阳山县| 罗江县| 迭部县| 南开区| 墨竹工卡县| 江华| 大同市| 微博| 武川县| 陆丰市| 东海县| 北流市| 舒城县| 班戈县| 方山县| 邵阳市| 康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