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丨知識丨背詩丨感悟
點擊藍字古詩詞賞析,免費訂閱天天學詩
念奴嬌
赤壁懷古
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注釋
1. 赤壁:這里是指黃州的赤壁,與歷史上的赤壁之戰遺址(一般認為在今湖北赤壁市)有別。
2. 風流人物:指對時代產生一定影響力的歷史人物。風流:有多種意思,此指杰出不凡。
3. 故壘:遺留下來的軍壁或建筑物。
4.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一作“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均形容赤壁雄奇壯闊的景物。
5. 千堆雪:比喻一堆堆的浪花。
6. 遙想:回想。公瑾:周瑜,字公瑾。
7. 雄姿:雄壯威武的姿態。英發(fā):煥發,形容氣質出眾,見識卓越,談吐不凡。
8. 羽扇綸(guān)巾:這里形容周瑜氣定神閑,瀟灑從容。羽扇:羽毛扇子;綸巾:用青絲帶做的頭巾。
9. 檣櫓(qiáng lǔ):船只。檣:桅桿;櫓:劃水工具。“檣櫓”也作“強虜”,強勁的敵人。
10. 故國神游:即“神游故國”。關于“故國”一詞,有多種解釋,詳見賞析。
11. 尊:一作“樽”,酒杯。酹(lèi):指將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
賞
●
析
這是一首懷古詠史詞,作于蘇軾謫居黃州時期,堪稱古今最豪放的一首詞。
開篇筆力非凡,感慨深沉。“大江東去”四字,從一瀉千里的長江著筆,給人以突兀崢嶸的感覺,讓人聯想到:大江滾滾東流,像日夜流逝的時間,更像奔騰而去的人類歷史。“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句,由長江而想到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曾經那些烜赫一時、受人敬仰的歷史人物,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漸漸消失,就好像被這滔滔江水從歷史上沖洗掉了一樣。他們所建立的豐功偉業如今也不復存在,最后只淪落成歷史陳跡罷了——“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千古風流人物尚能被大浪淘盡,則作為渺小的個人,在世間匆匆走一遭,沒有留下任何的痕跡,豈不更加可悲?因此,開篇幾句于豪壯之中蘊藏有無限的感傷情緒。
“亂石”三句承上,集中描寫赤壁周邊的景物,把人從歷史的感傷情緒中拉出,而進入到另一種境界中——零亂的山峰高聳入云,直插青天;兇猛的波濤拍擊著江岸,卷起千萬堆雪浪。這幾句雖為視覺描寫卻給人以震耳欲聾的聽覺感受,使人心胸為之一闊,精神為之一振。“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二句收束上闋,并引出下文對“豪杰”的議論。
千古江山美如畫圖,而歷史上的豪杰則成了畫中最精彩的一部分。此時,作者面對赤壁,自然最先想到了三國時期的周瑜,故用“遙想”二字,將讀者帶入自己的想象中。當年的周瑜是何等的春風得意,年輕有為,二十四歲便得“建威中郎將”之職,還與孫策一同攻取了皖城,更迎娶了美人小喬。十年后,他還指揮了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赤壁之戰。當時,他手搖羽毛扇,頭戴青絲綬頭巾,談笑之間,就輕而易舉地把敵船燒得灰飛煙滅。真是讓人艷羨啊!“羽扇綸巾”的裝扮體現出周瑜之溫文儒雅;“談笑間”則突出了周瑜的從容自信和非凡的膽略;“檣櫓灰飛煙滅”六字,以極其簡潔的筆墨,再現了一場千古大戰,字里行間,傾注了作者對周瑜的由衷贊賞,同時為下文感嘆時光易逝、人生短暫做鋪墊。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故國神游”之后,作者回到現實,反觀自我,不禁悲從中來。對比意氣風發的周瑜,“我”如今年近半百,依舊失意潦倒,一事無成,真是可悲可笑。“多情應笑我”句,是自我的嘲諷,看似云淡風輕,實則蘊含了懷才不遇的哀嘆、理想落空的悲哀。
關于“故國”、“多情”的解釋一直有爭議。一說“故國”指蘇軾的故鄉;“多情”指蘇軾的妻子。意即:如果多情的妻子魂魄歸來,會嘲笑他老來無成,甚至衣食溫飽都成問題。一說“故國”呼應詞題,應指赤壁;“多情”指周瑜,是說假如周瑜的魂魄“故國神游”,他如果有情的話,會笑“我早生華發”。也有說“故國指赤壁”,“多情”指詞人自己,是說作者想象去經歷三國的赤壁之戰,人們大概會嘲笑他太富于感情,因而過早地有了白發。無論何種解釋,都反映出詞人坎坷的人生際遇,充滿了一種時光易逝、理想破滅的慨嘆。
但蘇軾畢竟是通達的,他懂得悲哀卻不沉溺于悲哀。在他看來,當年瀟灑從容、聲名蓋世的周瑜現如今不是也被大浪淘盡了嗎。千古風流人物尚難免如此,而一己之榮辱又何足悲嘆呢?既然人類終究是要消失在歷史的浪潮中的,又何必汲汲于一時功名?想至此,他便發出“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感嘆,正所謂“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人生短暫,不必為功名所累,而應放眼大江,把酒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