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黨的十八大以來合肥重大項目建設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合肥累計實施“大新專”項目約1757個,完成投資約1.1萬億元,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比重超過40%。在一系列重大項目的帶動下,市區常住人口由350萬人增加到422萬,凈增72萬人,城鎮化率提高到72.1%,四年提高7.1個百分點。
相關負責人介紹,重大項目成為推動合肥經濟平穩健康較快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支撐地區生產總值由4164.3億元增加到6274.3億元,在全國省會城市位次前進5位,首次躋身全國十強;年均增長10.4%,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
與此同時,合肥居民的衣食住行等也在發生著變化。以收入為例,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34852元和17059元,其中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8位,群眾生活日益殷實。
“累計實施軌道交通、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等重大項目187個,完成大項目投資1474.8億元,建成合肥新橋機場、高鐵南站、軌道交通1號線等72個大項目。”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合肥綜合承載力和輻射帶動力顯著增強,城市建成區由360平方公里擴展至428平方公里。
在學校、居住等公共服務上,合肥市實施143個重大項目,完成投資560.8億元,比如建設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24萬套,實施城中村、危舊房改造項目116個,整治老舊小區299個;新建和改擴建中小學校、幼兒園282所;新增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約1300家、床位1.2萬張,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記者了解到,合肥市聚焦開放通道和開放平臺建設,累計實施“米”字型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高等級水運網、八大對外開放平臺等重大項目41個,完成大項目投資384.6億元。如今,合肥已實現1小時到南京、2小時到武漢、3小時到上海和杭州、4小時到北京和福州,“米”字型高鐵網絡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