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根大陽線,千軍萬馬來相見。
會不會有全面牛市?
全面牛市就是大多數股票上漲,倉位比選股重要,不管是翻倍了的創業板50,還是剛開始暴漲的上證50,目前都帶有明顯的結構性,大多數股票跑不贏最強指數。
全面牛市和成交量正相關。水多到足夠,什么股票都能漲起來。19年初就那波行情就有點全面牛市的意思,龍頭在漲,各種題材股、低價股漲的更厲害。但后面成交量縮減之后,首先暴跌的也是這些題材小票,大多數至今還沒翻身,而那之后以創業板50為代表的醫藥科技龍頭股走出了一波大牛市。
成交量放大,也就是增量資金會選擇什么?
今年一直在耳邊盤旋的新聞就是基金銷售又創新高、哪家基金又是百億爆款了,有一部分增量資金選擇了基金入場,機構選擇的是行業龍頭。
但隨著賺錢效應的擴散,也會有新股民親自下場,他們會選擇什么?前幾輪的經驗是選擇的題材低價小票。這里有個問題,是新股民天生就喜歡炒小炒新炒差,還是因為那些年風格在題材重組,這些有賺錢效應,新股民選擇了他們?我的理解是后者,哪里有賺錢效應,新錢會去哪里。如果一直是行業龍頭有賺錢效應,新股民也會去龍頭。
那么接下來的問題是龍頭領漲的風格能持續嗎?
在我07年入市后的很多年,之前的很多年,雖然有時候會冠以“成長”之名,但大家都懂,基本就是題材重組為主,直到2016年。后面的這幾年,上證50領漲過,創業板50領漲過,風格不是在科技龍頭就是在傳統龍頭。
我是個趨勢投資者,趨勢很像物理運動中的慣性,我的理解這個趨勢不僅是每天股價走勢的趨勢,也包括公司基本面的趨勢,資金的趨勢。股價漲了,股價會繼續漲;好的公司,業績會繼續好,資金在哪里賺錢了,就會繼續干哪個方向。前面很多年,A股賺錢的趨勢就是在題材重組,直到2016年也是史詩級的股災之后,這種趨勢才戛然而止。這四年,新的趨勢形成了,龍頭股出現了賺錢效應,至少到現在這個趨勢沒有改變,那就認為這種趨勢會持續。
龍頭股就這么一直漲,漲上天嗎?
為什么A股多股災?原因其實就是上一條,因為A股過去很多年是以題材重組為核心的牛市,而最終決定漲跌的是企業盈利。這些股票沒有業績支撐,泡沫大了就破了。另一個更扎心的問題,為什么美股多牛市?因為他們以龍頭股為核心上漲。經常聽說A股現在美股化,那么美股是怎么漲的?
盤旋向上,漲一段時間,橫盤或者調整一段時間。
龍頭股漲一段時間,高估有泡沫,這時候需要消化一下,到明年、后年隨著業績增長,估值就不貴了,然后繼續上漲,如此反復。股指真的就成了經濟的晴雨表,代表了企業的盈利現狀。
大部分行業都是頭部幾家公司,拿走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和利潤。大公司不管是盈利前景還是抗風險能力,都是資金首選。只有少數新興領域,才有小公司在搏殺中突圍。股市也一樣,大佬和小散,虧損比例永遠是小散多。
很多朋友依然在執著于題材、低位,可能會有一段時間一時爽,但退潮的時候首先被干的就是這些,即使牛市,也會圍繞上證50(滬深300)、創業板50、以及將來的科創50展開,就這100多只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