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這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植物,根據科學家對化石的研究,銀杏的存在時間可以追溯到2.7億年前-那個時候叫“二疊紀”,恐龍大帝(存在于之后的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都還沒有出現呢。由于它的歷史如此悠久,銀杏就被人們列入到“活化石”的神仙譜。
由于它的抗蟲性和抗病性等原因,銀杏非常長壽,有些銀杏樹據稱已經有超過2500年的壽命,端的是不折不扣的“神仙樹”。
銀杏樹有些什么特點呢?
1、它是一種落葉喬木,通??砷L到20~35米。
2、它的葉子極具特色,在所有種子植物中可說是獨一無二:銀杏葉是扇形的,葉脈由葉柄處開始發散、向著葉緣輻射而出,這些葉脈有時也會有少許分叉,但是絕不會交織成網狀,基本上-就像少女的一頭秀發披散開來的樣子,所以在英文中,銀杏樹也被稱為maidenhair tree(閨女秀發樹),另外,銀杏葉也十分像一把打開的折扇或者鴨子腳,所以銀杏也被稱為“千扇樹”與“鴨腳樹”。
葉子通常長5~10厘米,葉緣常常呈波浪形,有的有缺刻(深裂),有的沒有。
入秋之后,那葉子會倏地變成絢爛的金黃色,然后又會在半月之內紛紛掉落。所以,一年之中可以觀賞銀杏“黃金葉”的時間非常短促,大家可要珍惜了。
3、銀杏是雌雄異株(dioecious)的,也就是說,分為雌銀杏和雄銀杏。北京紅螺寺內有詩為證:“紅螺寺院兩銀杏,雌雄異株分東西,西雄開花不結果,東雌無花果實豐。”
花期在3~4月,種子(銀杏果-實為種子)成熟期在9~10月。
在花期內,雄銀杏會生出“花粉錐”-也叫“雄球花”(想象一下一個迷你松塔),長度2~3厘米,常常4~6個簇生于短枝上的葉腋內。
花粉錐
雌銀杏不會生出花粉錐,而會生出-雌花,說是雌花,其實就是胚珠-雌花柄每2~3個聚生于短枝上,柄長約1厘米,上部分叉,就像一個-彈弓,在兩分叉的頂部各生一個微小胚珠(雌花,直徑2~3毫米),受粉之后,這雙生子胚珠通常只有一個能發育為種子,但是偶爾也會雙雙發育。
彈弓上的胚珠
大家注意了,銀杏是裸子植物,裸子植物就是-種子裸露、外面沒有果皮的包被,所以銀杏是只有種子、沒有果實的。
也許你會想,銀杏的種子為什么就不能算是果實呢?這個要從發育學的角度來解釋:果實是由子房發育來的,而種子是由受精的胚珠發育來的。銀杏的胚珠是裸露的,外面壓根兒就沒有子房,所以,由它發育來的那個“小黃果”雖然很像是果實,但是嚴格地講-那還是種子。
那成熟的“小黃果”卵圓形,長約2厘米,包裹著外、中、內三種皮。
外種皮黃色肉質,表面薄敷白粉,仿佛上了妝一樣-但是不要被它的外表所迷惑,這黃色的“果肉”會散發出猶如變質黃油一般的異臭,那是因為它富含丁酸(Butyric acid)的緣故。
“小黃果”
中種皮白色骨質-所謂“銀杏”、“銀果”、“白果”,指的就是它了。《本草綱目》這般解釋:“鴨腳子,原生江南,葉似鴨掌,因名鴨腳,宋初始入貢,改呼銀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p>
白果
內種皮淡紅褐色、膜質,里面裹著銀杏的胚乳和幼胚-這就是銀杏的可食用部分-外周的胚乳肉質,而中心處的幼胚有子葉2枚。
胚乳和幼胚
好了,銀杏的形態特點我們就介紹到這里,下面我們來談談銀杏的用途。
銀杏主要用于園藝和食材。
園藝就是-大樹或盆栽,大樹可以美化你的庭院如果你有的話,沒有的話也可以種在街上、公園里美化市容,到了秋天更是可以觀賞“黃金葉”采集“銀杏果”,至于盆栽呢,自然是可以美化你的居室如果你有的話,如果沒有還不快快努力工作賺錢。
食材呢,自然就是“白果”了,可以烘焙好了干吃,也可以煮粥炒菜啥的,“白果”在亞洲是一種很受歡迎的傳統食品,人們相信它有滋補的作用。但是請注意:“白果”里面含有“銀杏毒素”(Ginkgotoxin),當吃得過多或長時間吃,是會吃出毛病來的,而且這“銀杏毒素”是熱穩定性的,不要以為加熱就可以去毒-所以,“白果”不可多吃哦,吃貨們切記。
最后,蒼耳老師來談談有關銀杏的文化。
前面我們已經講到銀杏許許多多的別名:鴨腳、千扇、銀果、白果、閨女的秀發,但是這還不止呢,還有兩大別名,大家應該了解下。
一個是古名系列:“枰”/“檘”(píng,檘就是枰)/“平仲”-這些個名稱真的很玄乎。
西漢“琴挑文君”的“竊玉才子”司馬相如《上林賦》云到:“華楓枰櫨”(樺樹、楓樹、銀杏、黃櫨)。
西晉有名的“矬男才子”左思先生《三都賦》(就是這片文章導致“洛陽紙貴”)有云:“平仲(銀杏)桾櫏(qiān,黑棗),松梓(松和梓)古度(無花果)?!?/p>
明末的大科學家方以智在《通雅》里注解說:“平仲,銀杏也。一名檘,一名火槖(tuó)木(這個名稱可以忽略,其它資料里基本看不到),白果,葉如鴨腳。宋初入貢?!?/p>
為什么要介紹“枰”/“檘”/“平仲”這些艱澀難懂的古名呢?就是為了讓你讀懂文學經典《上林賦》、《三都賦》啊,身為炎黃的苗裔,你不了解傳統文化怎么可以呢?不但是《上林賦》、《三都賦》,還有許多經典的古詩也提到了這些名字,比如:
沈佺期的《夜宿七盤嶺》:“芳春平仲綠,清夜子規啼。”~春夏兩季,銀杏葉是翠綠色的,而子規就是杜鵑鳥。
王錂的《春蕪記-感嘆》:“紅雨(落花)亂春叢,清陰掩平仲。”~落花點綴草叢,銀杏樹下清陰,應作如是觀吧。
另外一個重要的別名,是“公孫樹”,這個怎么解釋呢?
明代的農學家周文華在《汝南圃史》中解釋為:“公種而孫得食?!?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說,銀杏樹苗從種下去到它結果啊,大概需要二三十年,比起“桃三杏四梨五年,棗樹結果在當年”的桃杏梨棗等果樹來說,那要等待的時間就太漫長了,爺爺在青年時期種了一棵銀杏,一般得等到他孫子長大了才能吃到這棵樹上所結出的“白果”。
那么,銀杏篇就到此為止了,同學你現在是不是和秋天的結子銀杏樹一樣收獲滿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