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2發行 全套3枚(連票) 發行量1949.7萬套
(3-1)T 1.20元 高逸圖(局部) (1949.7萬枚)
(3-2)T 1.20元 高逸圖(局部) (1949.7萬枚)
(3-3)T 1.50元 高逸圖(局部) (1949.7萬枚)
郵票規格:第1、3圖47×35毫米,第2圖62×35毫米 齒孔度數:13.5度
整張規格:187×218毫米 版別:影寫
整張枚數:15枚(3×5,三圖連印,5套)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異形齒孔、熒光噴碼
資料提供:上海博物館 責任編輯:沙志輝
設計者:王虎鳴 印制廠:北京郵票廠
我國傳世名畫《高逸圖》,為唐代晚期畫家孫位的《竹林七賢圖》殘卷,縱45.2厘米,橫168.7厘米,是存世罕見的唐代人物畫之一。原畫卷描繪魏晉時期的七位名士,此卷僅剩其中四人,從右至左分別為浩然灑脫的山濤、手持如意的王戎、捧杯回首的劉伶和揮動麈尾的阮籍。而嵇康、向秀、阮咸三人的畫面,在北宋時就已缺佚。卷中四人坐于花毯之上,形態、表情各具風采,四位童子侍立其旁,并配以不同器物,人物個性特征惟妙惟肖。
《高逸圖》的表現形式,與南京西善橋南朝墓發現的磚印(竹林七賢)有密切關系,從內容到布局都是根據南朝的傳統范本而創作。畫面采用早期橫卷式結構,四位人物分別列坐于華美的地毯上,動作、情態各具神采。在他們旁邊,各有一個侍者在小心地侍候著。在人物的刻畫上,畫家既表現出了這些魏晉名流“高逸風度”的共性,又畫出了他們的個性,在藝術風格上,乃“以豐厚為體”,筆墨給人以凈與靜的美感,保持了中唐人物畫的特征與水平。作者用筆細膩,流暢自如,畫中除了人物外,還襯以芭蕉、菊花、松樹、湖石等相隔,以次要人物襯托主要人物,既能突出每位士大夫的個性,又能把每個人物的動作情態統一在一個和諧的環境之中。畫中所畫中的人物、衣服及陪襯的景物、器具,均用淡色或白描,顯得素靜雅潔,象征“竹林七賢”身置物外的閑適;而花毯及背倚的花墊,不僅畫出許多復雜的圖案,而且敷以重彩濃色,顯得鮮艷奪目,暗示“竹林七賢”名望地位的高貴。在技法上,孫位繼承了顧愷之“勁緊連綿如吐絲”的行云流水的風格,但更加成熟。線條的變化更豐富,人物造型刻畫更真實細致。《高逸圖》開啟了中國五代畫法的先河,是中國歷史人物繪畫的佳作。
《高逸圖》為絹本設色,繪畫技法成熟,線條圓潤流暢,人物造型細致生動,設色鮮艷典雅;卷首有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題字“孫位高逸圖”。此畫最早在北宋中期由駙馬李瑋收藏,此后,該畫入北宋宣和內府,鈐“御書”“宣和”“政和”“睿思東閣”諸印。嗣后又經明末清初著名藏書家梁清標藏,鈐“蕉林秘玩”“秋碧堂”印。入清內府后,鈐有乾隆、嘉慶、宣統諸璽。上世紀20年代,此畫從頹敗的清宮流散于民間,直至上世紀50年代,上海博物館花巨資購得,成為鎮館之寶。
2016年4月2日,為了反映悠久燦爛的中國繪畫藝術,中國郵政發行了《高逸圖》特種郵票,全套3枚。
(3-1)為“高逸圖(局部)”。畫面描繪了山濤袒胸露腹,披襟抱膝,豐腴的軀體,倚著華麗的花墊,頭微微仰起,雙目凝視前方,那恢弘曠達的儀態,呼之欲出。山濤身旁的侍者,正在將一張古琴奉上。
山濤在“竹林七賢”中年齡最大,與嵇康、阮籍是好友。他喜好飲酒,八斗方醉,從不失態。山濤好老莊學說,性格孑然不群。在畫面上給人一種隱逸半仙的意味。
(3-2)為“高逸圖(局部)”。畫面描繪了右邊的王戎,踝足跌坐,右手執如意,左腕懶懶地擱在右手上,似乎正欲侃侃而談;左邊的劉伶滿頤髭須,其貌不揚,大概痛飲初歇,正蹙眉回首,往身后侍童捧上的唾壺作漱口狀,而雙手卻仍端著酒杯,對杯中之物還是戀戀不舍。
王戎是“竹林七賢”中的小弟,他是富貴子弟,長于清談,以精辟的品評與識鑒而著稱。畫面上手中擺弄如意的細節描繪,正是南北朝文學家庾信《對酒歌》中“王戎舞如意”的寫照。
劉伶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天下第一酒鬼”。畫面上刻畫出“酒鬼”嗜酒如命又超脫世俗,蔑視禮法的人生態度。正如他在《酒德頌》中自評:“唯酒是務,焉知其余!”
(3-3)為“高逸圖(局部)”。畫面描繪了阮籍面露微笑,側身倚墊盤膝而坐,手執麈尾,灑脫傲然。在阮籍身旁,有一侍童恭恭敬敬地手托酒器,躬身聽命,襯托出阮籍在士人中的名望。
阮籍是曹魏時期的官吏,也是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與嵇康是莫逆之交。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采取謹慎避禍的態度。麈尾是魏晉清談家經常用來拂穢清暑,顯示身份的一種道具,同時也具有“領袖群倫”的象征意義。
本套郵票根據原作畫面布局,3枚郵票采用不同的郵票規格,巧妙切分畫面,突出了主要人物形象。郵票兩邊齒孔中間一個為橢圓形齒孔。
附:孫位,生卒年不祥。唐末畫家,初名位,改名遇(一作異),號會稽山人,會稽(浙江紹興)人。善畫龍水、人物、松石墨竹,兼長天王鬼神。所畫龍水,尤為著名。曾在蜀中應天、昭覺、福海等寺院創作壁畫,俱筆簡形備。唐廣明元年十二月(公元881年)初黃巢起義軍攻克長安,從長安逃避入蜀,遂居成都。蜀中畫山水人物,皆以孫位為師。名列蜀中畫家第一。孫位是唐末蜀中著名畫家,孫位的真跡流傳至今的僅此一件。畫名“高逸圖”為宋徽宗趙佶所題,它所描繪的是魏晉時期膾炙人口的竹林七賢的故事。畫家通過嫻熟高超的技術,出色地刻劃了魏晉士大夫的精神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