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19發(fā)行 全套4枚 發(fā)行量980萬套
(4-1)T 80分 長葉綠絨蒿(1110萬枚)
(4-2)T 80分 總狀綠絨蒿(1050萬枚)
(4-3)T 80分 紅花綠絨蒿(1050萬枚)
(4-4)T 2元 全緣綠絨蒿 (980萬枚)
郵票規(guī)格:30×40毫米 齒孔度數(shù):13.5×13度
整張規(guī)格:200×120毫米(4版) 版別:影寫
整張枚數(shù):12枚(3×4)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熒光噴碼 責(zé)任編輯:陳宜思
設(shè)計者:曾孝濂、許彥博 印制廠:北京郵票廠
綠絨蒿,罌粟科,綠絨蒿屬,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野生高山花卉。因植株常被有綠色絨毛或硬毛,莖生葉常羽狀分裂似菊科的蒿子植物,故名綠絨蒿。該屬植物具汁液,花大,雄蕊多數(shù),果實為蒴果,葉全部莖生或兼有莖生,葉邊全緣或羽狀分裂。花常具長長的花葶,單生或數(shù)朵組成總狀花序;花大多姿,美麗動人;花萼2枚,綠色,單落;花瓣一般4至5枚;雄蕊多數(shù),具長花絲。蒴果熟練時自頂端向基部開裂成數(shù)瓣,種子多數(shù)。全世界綠絨蒿有49種,我國就有40種,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北2700至5100米的高山及亞高山草甸,礫石草甸、山坡草地之上,不僅具有很多的觀賞價值,有些種類還以入藥。
2004年9月19日,為了展示中國豐富的植物資源,國家郵政局發(fā)行了《綠絨蒿》特種郵票,全套4枚。
(4-1)為“長葉綠絨蒿”。為一年生草本。高10-25厘米,莖短,直立,被黃褐色平展硬毛或近無毛。葉通常基生,完整葉片呈倒披針形、橢圓狀披針形、條形或倒卵形至匙形,長30厘米,寬4厘米,先端尖圓或圓形,主脈3-5條,表面枯綠色,被有較多疏的長毛。葉柄與葉片略等長,密被長毛。莖上部葉無柄,基部下延成翅。邊緣全緣,兩面無色被黃褐色卷曲硬毛。花藍(lán)色或紫色,單一或總狀花序,頂生,花瓣黃色或淡藍(lán)色,多脫落。子房橢圓形,被黃褐色刺毛。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川西、甘肅西南、西藏東南、緬甸東北部。
(4-2)為“總狀綠絨蒿”。為一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被黃褐色或淡藍(lán)色堅硬而平展的刺。莖生葉密集成簇連座狀,葉片倒披針形或近匙形,長5-12厘米,寬1-3厘米,全緣或波狀,莖葉互生,較小。總狀花序具4-8朵花,生于莖端;最上部的花下無苞片,花大,半下垂,直徑4-6厘米;花瓣5-8片,藍(lán)紫色或深藍(lán)色。蒴果倒卵形或長圓形,被銹色或黃褐色平展或反曲的刺。分布于云南的洱源、麗江、中甸、德欽、四川西部及西北部、西藏大部、青海南部及東部、甘肅等地。
(4-3)為“紅花綠絨蒿”。為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葉莖生,成蓮座狀,葉片倒披針形或狹倒卵形,長3-18厘米,寬1-4厘米,全緣,兩面均生短糙毛。葉柄長6-10厘米。花蓮10-16條,花單生花蓮頂端,下垂;花瓣4-6片,深紅色,狹橢圓形,長3-10厘米,寬1.5-5厘米;花期6-7月。蒴果圓狀或長圓狀,長1.8-2.5厘米,寬1-1.3厘米。因花大,艷麗,形態(tài)別致,主要供觀賞。分布于西藏、四川、甘肅和青海。
(4-4)為“全緣綠絨蒿”。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全身披銹色或全黃色平展或反曲的長柔毛。莖粗壯,不分枝。葉全緣,基生葉密集成蓮座狀;葉片倒披針形至匙形,長8-32厘米,寬1-5厘米。花黃色,常1朵生莖端,其它3至4朵或更多生于莖葉上部,直徑6-10厘米;子房被毛,花瓣6-8片,黃色或淡白色,近圓形至倒卵形;花期5-7月,主要分布在西藏東部和東南部、云南、四川、甘肅、青海以及緬甸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