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腦梗、肺栓塞……我們經常在新聞里聽到的這些“要命”疾病背后,其實有一個共同的兇手——血栓。血栓,通俗地說就是“血塊”,它像塞子一樣堵塞了身體各部位血管的通道,導致相關臟器沒有血液供應,造成突然死亡。人體哪些部位是血栓偏愛的藏身之處?尤其是心房,不規律的心跳(像房顫或心律失常),會讓血液在左心房內“打轉”,這種停滯容易形成血栓;一旦這個血栓脫落,就可能隨著血流“游走”到其他部位。特別是當左心房血栓脫落后,最易堵塞腦血管,引起腦中風。警報信號:胸口悶、心跳不規律,感覺好像“壓了塊石頭”,有時胸口還會出現突如其來的刺痛。腦血管內壁容易出現動脈粥樣硬化,尤其在高血壓、高血脂或吸煙的人群中,血管內壁可能會產生斑塊。斑塊脫落后會形成小血栓,在腦部狹窄的血管中停留,導致血流受阻,誘發腦梗。警報信號:一側肢體突然失去力量或無法活動,出現持續的言語不清或失語,嚴重時可能出現昏迷或意識模糊;持續頭痛伴隨惡心嘔吐。作為“通往大腦的高速公路”,頸動脈血流速度快,血管壁容易受到磨損和壓力積累,特別是高血壓人群,血流沖擊力更大,更易在受損部位形成血栓。一旦堵住,大腦“缺氧”風險很大。警報信號:一側肢體或面部的突然麻木、無力或刺痛,失去平衡等,通常持續幾分鐘至幾小時,隨后恢復;單眼視力模糊或短暫失明;站立或活動時頭暈眩暈加重。腿部深靜脈,是血栓特別愛藏的地方之一。尤其是長時間不動時,它就悄悄積聚。久坐、久站,長期臥床或長途旅行,都是血栓的“加速器”。深靜脈血栓的危險在于——它常常“悄無聲息”地形成,并且可以脫落進入肺部,往往是急性肺栓塞的罪魁禍首。警報信號:一條腿突然出現腫脹,特別是小腿或腳踝處;小腿或大腿某個部位感覺到深層的鈍痛,按壓時疼痛加重;血栓部位皮膚會出現發紅或發熱的現象。所以,很多人經常出現的腿麻、腿涼、腿抽筋、腿疼走不快等,也許不是單純的歲數大了、缺鈣了,而是和這個致命的血栓有關,如果置之不理,最后甚至有截肢的危險!另外,當肺部血管被堵時,呼吸會變得急促困難,胸口劇烈疼痛,好像喘不過氣來,嚴重時甚至會突然暈倒。生活中如果感到這些“警報信號”,就要特別留意,及時就醫!血栓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從生活細節入手,盡量避免血栓找你麻煩。
長期久坐不動,最容易誘發血栓。世界衛生組織提醒,連續4個小時不運動就會增加患靜脈血栓的風險。
工作、學習間隙要“動起來”,每隔1小時就走一走,伸個懶腰,經常動動踝關節,如繃腳尖、翹腳趾等,促進血液回流。
在預防血栓方面,走路能保持有氧代謝、增強心肺功能,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防止血脂在血管壁堆積,防止血栓形成。
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走路是世界最佳運動之一,既簡單易行,強身效果又好,不論男女老少,什么時候開始這項運動都不晚。
有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和其他相關基礎疾病的人,首先應盡快降低血液黏稠度,徹底鏟除滋生血栓病的土壤,預防血栓的發生。高血壓人群是血栓發生的高危人群。血壓控制得越早,就能越早地保護血管,預防心、腦、腎損害。
加班、熬夜,壓力巨增,會使動脈應急性堵塞,甚至會導致閉塞,引發心梗。適量多吃高纖維食物,少吃高脂、高膽固醇食物。平時可適當增加全谷物、雜糧、雜豆和薯類的攝入,例如可以將平時米飯的三分之一換成小米、玉米、燕麥、紅小豆、綠豆、蕓豆等。另外三七與紅曲的配伍使用,?可協同降脂!改善血液循環?!?利于血管日常養護!
希望大家都能夠正確認識血栓,出現情況及時就醫治療,平時保持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