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我們后人將其并稱為四大名著。仔細閱讀就會發現,每一部名著都是由很多精彩的故事環環相扣,連綴而成。如果說每一部名著都是一條色彩絢麗的項鏈,那么,每一個精彩的故事就是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 正是這些故事使名著給人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也給名著、給名著里的人物以鮮活的生命,或讓人愛,或讓人恨。這些人物家喻戶曉,深入人心,難以忘懷,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芍^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隨著教育的改革,在語文考試中關于四大名著的考察也是越來越多,而家長和孩子對四大名著的學習也是越發重視。近年來“四大名著”的知識點在各類考試中頻繁出現,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也是不可回避,(《三國茅廬》《武松打虎》《劉姥姥進賈府》等課文都來自于四大名著)現把相關知識整理如下,以備孩子們學習考試之用。
《三國演義》
作者羅貫中,元末明初,字貫中,號湖海散人。
《三國演義》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也稱《三國志演義》,是我國第一部章回小說,也是我國最有代表性的長篇歷史演義小說。《三國演義》小說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復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沖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殘暴罪行,寄托了人們渴求的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的愿望,表現了重義守信、平等互助的人際關系。《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全書寫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的藝術典型。
如:
劉備(字玄德):桃園三結義、煮酒論英雄、三顧茅廬、白帝城托孤
關羽(字云長,“武圣”):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刮骨療毒、敗走麥城、華容道義釋曹操、水淹七軍、關羽大意失荊州
張飛(字益德):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長坂橋頭一聲喝(大鬧長坂橋)、義釋嚴顏、怒鞭督郵
諸葛亮(字孔明):隆中對、舌戰群儒、七擒孟獲、揮淚斬馬謖、秋風五丈原 、八陣圖、借東風、空城計智退司馬懿、新官上任三把火(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注意:火燒連營是吳將陸遜燒了蜀軍,不是諸葛亮的。)
曹操(字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煮酒論英雄、割發代首
人物性格:
曹操:陰險狡詐,妒忌賢才。
諸葛亮:深謀遠慮,忠心耿耿。
劉備:寬厚仁愛,求賢若渴、忠厚善良、禮賢下士。
關羽:忠義、智勇雙全、忠肝義膽、一身正氣
張飛:勇猛粗暴、嫉惡如仇
【故事梗概】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宦官當權,天下大亂。黃巾軍農民大起義爆發,各地豪強紛紛建立地方武裝,形成割據勢力。中國大地呈現出群雄逐鹿的混亂場面。
其中以袁紹和曹操勢力最大。孫策在江東招納了猛將謀臣,稱雄江東。后來他中了刺客暗算,毒發而死,其弟孫權接管他的權力。袁紹不久病死,曹操水淹冀州,徹底消滅了袁紹的殘余力量。他于是騰出手來又對付劉備。劉備屢戰屢敗,在徐庶的推薦之下,連續三次到隆中拜見諸葛亮,最終見到了具有經天緯地之才的諸葛亮。諸葛亮見劉備如此誠心,三顧茅廬,于是與他縱論天下大勢說:“天下必定會一分為三”,并定下了稱霸西川,與曹操孫權分庭抗禮,再圖中原的戰略。劉備佩服得五體投地,懇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所感動,從此成為劉備的軍師。他上任伊始,便運籌帷幄,用火攻大敗來犯的曹軍十萬大軍??吹綄O權和劉備的勢力日漸增大,曹操覺得已是心頭大患,非除不可,于是派出五十萬大軍南下,想一舉掃平江南,曹操的先頭部隊向新野開來。諸葛亮連施妙計,曹軍死傷大半。曹操大怒,親率大軍來攻劉備,劉備投靠襄陽不成,轉投江陵。因為他不忍丟下百姓逃命,行動緩慢,結果被曹軍追上。張飛奮力保護劉備脫險。趙子龍白馬銀槍,連殺曹軍十八員戰將,保護劉備的兒子劉禪脫險。曹軍追趙軍至長坂橋,卻見張飛須發倒立,立馬橋頭,怒喝一聲,活活嚇死曹軍一員大將,嚇退了十萬曹軍。在關羽的接應下,劉備順利脫險,不過荊州已被曹軍占據。面對曹軍的強大攻勢,孫權和劉備被迫聯手抗敵,在赤壁與曹軍隔江對峙。但是孫權部下降曹的論調很高,孫權的決心不夠堅定。于是諸葛亮來到江東,舌戰群儒,并智激水軍大都督周瑜,終于說服孫權與劉備合力抗曹。在諸葛亮和周瑜的調度下,聯軍火燒赤壁,曹軍全軍覆沒。曹操只帶著一百余人逃回北方。赤壁之戰,聯軍大獲全勝,從此奠定曹操、孫權、劉備三足鼎立的格局。
曹操、孫權、劉備三方陸續互相征討,互有勝負,呈相持狀態。過了幾年,劉備打破這種僵局,興兵討伐“漢賊”曹操。關云長受命直指中原,連戰連捷,但在攻打樊城時,身受冷箭,才停止攻勢。此時秋雨綿綿,水勢猛漲,關羽設計水淹七軍,曹軍大敗,關羽再次兵臨城下,卻被毒箭射中。恰在此時,神醫華佗云游到此,于是為關羽刮骨療毒,期間關羽飲酒吃肉,談笑弈棋,膽識威震天下。曹操見勢不妙,于是派人游說孫權合攻關羽,關羽腹背受敵,敗走麥城,最后不屈而死。噩耗傳到蜀中,劉備傷心欲絕,發誓報仇。關羽死后,曹操也染上重病,不久一命嗚呼。他的兒子曹丕廢掉漢獻帝,稱帝繼位。曹丕繼位后,骨肉相殘,排除異己,同時遷都洛陽。漢獻帝被廢后,劉備也在蜀中稱帝,并興兵東征,為關羽報仇,一路過關斬將,直逼東吳。眼看東吳形勢危急,孫權起用陸遜為帥,抵抗蜀軍。陸遜先消盡蜀軍銳氣,然后火燒連營,蜀軍大敗。劉備兵敗后,不久即去世,臨終托孤于諸葛亮。魏軍趁劉備剛死,兵發五路前來進攻,諸葛亮巧計退兵。魏國轉而攻打吳國,也大敗而歸。
劉備死后,蜀國在諸葛亮的治理下國庫充盈,軍備充足。他先后六縱七擒,收服了南蠻王孟獲,蜀國南方從此平定下來。這時,曹丕去世,曹睿即位。諸葛亮趁魏國內亂,親率大軍出川北征中原,連戰連捷,并收得一智勇雙全的帥才姜維,后來因馬謖狂傲自大,喪失街亭這一戰略要地,使得魏軍兵臨西城。事情來得很突然,西域內只有諸葛亮和千余名老兵,但是諸葛亮臨危不亂,利用魏軍主帥司馬懿多疑的性格,擺了一場“空城計”,智退魏軍十萬大軍,然后從容撤退。他責怪自己用人不慎,誤了蜀國大事,于是,揮淚斬馬謖。此后諸葛亮重整兵馬,連續六出祁山北征中原。居然屢戰屢勝,但卻因為戰將投敵或奸臣誤國,總是勞而無功。諸葛亮慨嘆時運不濟,憂勞成疾,最后病死于五丈原,一代名相含恨而終。
自諸葛亮死后,蜀國國王劉禪軟弱無能,寵信宦官,國勢日衰,只有大將姜維繼承諸葛亮的遺愿,屢次出兵討伐魏國,但都無功而返。吳國此時也宮廷政變不斷,國力大不如前。魏國大權此時已被司馬懿之子司馬昭把持,曹氏舊將心懷不滿,不時發生叛亂。司馬昭東征西討,地位逐漸鞏固,他野心勃勃,一心想統一天下。他整頓兵馬,趁蜀國后主猜忌姜維,朝政混亂之機
【經典故事簡介】
[桃園三結義]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天下大亂。漢皇室后代劉備見太守劉焉張榜招募義兵,決定匡扶社稷。劉備看榜時遇見張飛,飲酒間又與關羽相會,三人共論天下大事,情投意合,選定張飛莊后桃園焚香祭拜天地,義結金蘭,立誓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劉備為兄,關羽第二,張飛為弟。
[溫酒斬華雄]董卓大將華雄連斬數將,各路諸侯大驚失色。關羽高聲請纓,發誓勝不了華雄愿意受斬。曹操倒了杯熱酒給關羽。關羽說:“把酒放著,我去去就來”他提刀上馬,與華雄殺得如岳撼山崩。沒一會兒便砍下了華雄的腦袋,回到軍營時,那杯酒還溫著。
[三英戰呂布]董卓聽說華雄被殺便派呂布駐守虎牢關。袁紹派八路大軍前去攻打,卻被呂布連殺數將。情急之下,張飛沖殺上去,連戰五十回合。關羽見張飛不敵呂布前去助戰,廝殺三十回合,仍不敵。劉備見狀飛馬掣劍斜刺過來,三人輪流廝殺呂布,呂布難以招架,便朝劉備虛晃一戟,拍馬沖出包圍圈,逃回虎牢關。
[連環計]董卓為亂朝政。司徒王允先將美貌的義女貂蟬許給董卓的義子呂布,不久卻把她送給董卓。呂布大怒,在鳳儀亭與貂蟬相會,被董卓發現,貂蟬乘機離間董卓和呂布的關系。王允與呂布聯合,誘使董卓離開長安,呂布殺死董卓。不久,呂布被迫出走,而王允也被董卓的部將殺死。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平定山東,應詔進入洛陽,聽從董昭建議,逼迫皇帝移駕許都,滿寵說服徐晃,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改投曹操。自此,曹操集大權于一身,朝廷事務,先稟曹操,然后方奏天子。
[曹操割發代首]曹操征張繡途中,恰逢稻麥成熟,為顯示愛民之心,曹操下令要求眾將士不準縱馬毀麥。沒想到禁令剛下,曹操的馬受驚跑入麥田,踏毀麥田。此時,曹操假意叫來行軍主簿,要求議罪。主簿犯難,謀士郭嘉便引<春秋>中“法不加于尊”的說法為其開脫,曹操順水推舟,割發代首以示眾人。
[曹操煮酒論英雄]曹操派人請劉備到小亭煮青梅喝酒。曹操問劉備當事英雄是誰,劉備說了幾個人,都被否定。劉備反問曹操,曹操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驚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上。突然天下大雨,雷聲大作,劉備說是因為好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認為劉備膽小如鼠,再也不疑劉備了。
[過五關斬六將]關羽與劉備失散,暫居曹營。曹操欲收服關羽,熱情款待,賜美女、金銀、官職。后來關羽掛印封金,只收下赤兔馬護送兩位嫂子千里投奔劉備。在五個關口受到阻攔,關羽斬殺六將最終完成使命。
[走馬薦諸葛]徐庶之母被曹操取許都,程昱仿徐母字叫徐庶歸曹。徐庶接信后念母,與劉備別,劉備置酒餞行,泣留不肯相離,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匆匆離去。后因樹林隔斷視線,劉備命盡伐之,以免阻擋自己望徐庶之目。忽徐庶拍馬而回,薦諸葛亮后再別劉備。
[徐庶進曹營]謀士徐庶曾經輔佐劉備大勝曹操。后來,曹操捉得其母,并偽造徐母親筆信,將徐庶騙去許昌。徐母得徐庶為盡孝而離開劉備后,痛斥徐庶,并上吊身亡以絕徐庶盡孝之念。從此,身在曹宮的徐庶便踐行離別劉備的誓言,終身不為曹操設一謀。
[三顧茅廬]徐庶走馬薦諸葛之后,劉備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去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恰巧諸葛亮不在家;不久,三個人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閑游去了,劉備只能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過了一段日子,三人再次拜訪諸葛亮,他正在睡覺,劉備一直站到他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諸葛亮見劉備有志向并且求賢若渴,為其誠心打動,就答應了劉備的請求。
[官渡之戰]袁紹率十萬大軍進駐官渡,企圖消滅曹操的軍隊。謀士許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許多情報。曹操得知袁紹在烏巢囤積了大量糧草,立即親率精銳軍隊夜襲烏巢。袁紹只派少量騎兵救援烏巢,仍然留主力進攻官渡。由于烏巢糧草被燒光,袁軍上下恐慌,官渡前線的大將亦投降曹操。
[火燒博望坡]三國前期,勢力強大的曹操,統一北方之后南下攻打劉備。此時劉備投靠劉表,駐在新野。曹操派大將夏侯惇進攻新野。這時劉備已經請出了諸葛亮。諸葛亮在博望坡設下埋伏,令趙云去誘敵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惇果然中計。大敗而歸。
[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之后,曹操派曹仁和曹洪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軍未知是計,造飯安歇。夜里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里射火箭。軍士飛報火起,曹仁還言是造飯不慎所致。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大敗而歸。
[張翼德大鬧長坂橋]趙云救得阿斗,但被困長坂橋。曹操大軍隨后追來,張飛巧設疑兵,叫隨從的二十余個騎兵在馬尾上拴上樹枝,往來奔跑,沖起塵霧,使曹軍莫知虛實而不敢輕進。張飛橫矛立馬橋頭,面對橋西的曹軍,發出三聲巨雷般的斷喝,竟然將曹操的一員大將夏侯杰嚇得肝膽碎裂,墜馬而死,一時亂了曹軍陣腳。曹操幾十萬大軍被嚇退。
[單騎救主]新野一戰,劉備以少勝多打敗曹操,曹操引五十萬大軍前來報仇。劉備的三千人馬走到當陽縣,突然被曹兵截住,戰到天明才擺脫曹兵的追趕,護衛劉備家小的趙云發現不見了劉備,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騎,又殺回亂軍中尋找。趙云力戰眾將,威武勇猛。正在山上觀戰的曹操見趙云勢不可擋,傳令一定要活捉。趙云利用這個機會沖出包圍,連殺50員曹將,終于將阿斗交給了劉備。
[劉備摔阿斗]曹操十萬大軍進攻荊州,劉備帶領幾千士兵和數萬百姓南逃,趙云負責保護劉備家小。曹軍四下涌來,趙云把劉備小兒子阿斗裹在懷中,出生入死,終于殺出重圍,回到劉備身邊。當趙云把阿斗遞到劉備懷里時,劉備卻把阿斗摔到地上,說為這儒子,差點損他一員大將。趙云見此大為感動,一生盡忠蜀漢。
[草船借箭]孫、劉聯合抗曹,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便以聯軍用箭為名,要求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想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卻立下軍令狀說三天可完成。諸葛亮利用大霧的掩護,以綁滿稻草人的船只靠近曹營,擊鼓吶喊,騙得曹軍亂箭齊發,箭紛紛射在稻草人上,天明后清點,箭已超十萬支,周瑜之計未能得逞。
[赤壁之戰]曹操統一北方后,決定南下一舉統一。劉備派諸葛亮舌戰群儒,在周瑜、魯肅支持下,孫權決定抵抗。周瑜利用北兵多不慣水戰及發生疾病等弱點,定下火攻策略,并實施苦肉計,派黃蓋詐降。龐統受周瑜之命隨蔣干見操,獻“連環計”,使得曹操將全部戰船釘在一起,為周瑜火攻成功創造了條件。曹操輕信,登上用鐵索連在一起的戰船。諸葛亮借來東風,黃蓋順風直撲曹軍水寨。曹操大敗北還。
[華容道義釋曹操]三江水戰,曹操敗逃。在奔往烏林的路上,被呂蒙追殺;在去合肥的路上又被太史慈、陸遜伏擊;在往彝陵逃命時,又先后被諸葛亮在路上布下數路伏兵(趙云、張飛)沖殺,曹操被殺得膽戰心驚。曹操中了諸葛亮“虛虛實實”之計,率兵走華容道,卻遭遇關羽的伏兵,曹操向關羽求情,關羽念在曹操往日的恩情上放走了曹操。
[周瑜的美人計]魯肅討荊州,又被諸葛亮以圖得西川后即奉還為由哄騙回去。周瑜與孫權設下美人計,準備把劉備騙到江東??酌鲗⒂嬀陀嫞哨w云保駕,讓劉備前往南徐娶親。孫權繼母吳國太、喬國老反對周瑜美人計。趙云用諸葛亮之計使得周瑜弄假成真。吳國太于甘露寺見玄德,大中其意。國太接玄德、趙云從館驛搬入府中。玄德與孫權妹成親。
[賠了夫人又折兵]魯肅幾番跟劉備討還荊州未果,周瑜于是就給魯肅傳授一計:劉備不久前喪妻,就讓孫權許諾將妹妹嫁給他,賺劉備來拘囚,要回荊州。但是諸葛亮識破了周瑜的計謀,傳授了三個錦囊給趙云。到了東吳,劉備依計而行,娶了孫夫人,并且在孫夫人的幫助下離開了東吳。周瑜率領大軍圍追阻截,被孔明布置好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急忙登船逃跑。
[諸葛亮三氣周瑜]赤壁大戰后第二年,周瑜去奪荊州,卻被諸葛亮搶先奪去,火氣攻心,箭傷破裂;瑜本想假借把孫權的妹妹嫁給劉備這一機會,逼諸葛亮交出荊州,不料亮讓趙云依錦囊行事,使瑜“賠了夫人又折兵”,再次生??;周瑜想用“假途滅虢”之計取荊州,被諸葛亮識破,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死。
[單刀赴會]東吳屢次討要荊州未果。遂采用魯肅之計,設下鴻門宴,埋伏好刀斧手邀關羽來吳國赴宴。關羽輕駕小舟、單刀赴會,只帶領十幾個隨從人員。席間關羽借與魯子敬多年未見敘舊為由,拉著魯肅不放手,互相敬酒。實則以魯肅為人質。埋伏刀斧手見魯肅被困,不敢輕易下手。關羽因此安全脫身。
[雞肋事件]曹操正在進退兩難之際,適庖官進雞湯。操見碗中有雞肋,決定用“雞肋”作夜間口號。楊修,見以“雞肋”作口號,便教隨行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歸程。因為雞肋雖然少肉,但是棄之可惜,跟當時進不能勝,退恐人笑情形相似,他猜度曹操快退兵,因長久屯兵在外不是辦法,現在不走,只是一時為了面子,始終也會走的。結果楊修以擾亂軍心的罪名被殺。
[水淹七軍]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后,關羽親自率領大軍進攻樊城。曹操派于禁、龐德兩員大將率領七支人馬前去增援。正在雙方相持不下的時候,樊城一帶下了一場大雨。漢水猛漲,關羽急命部下準備船筏,收拾雨具,又派人堵住各處水口,趁夜晚風浪大作之際,放水淹沒曹軍,七軍兵士隨波逐浪,淹死很多。于禁、龐德率將士登上小土山躲避,關羽帶大軍沖殺而來,于禁投降,龐德后被生擒。
[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進位漢中王,曹操采納司馬懿之計,聯結東吳,叫孫權暗襲荊州。關羽拒絕和孫權聯姻,激怒孫權,孫權令呂蒙奪回荊州。關羽為防呂蒙,留下重兵防范。呂蒙依陸遜計而行,假裝病退。關羽果然中計,便把荊州重兵調去攻打樊城,防守空虛。呂蒙把戰士化裝成商人的模樣,騙過了江邊守軍,占領烽火臺,順利渡江,趁關羽輕敵,毫無防備,沒傷一兵一卒就占領了荊州。同時關羽在前線被徐晃包圍,敗退到麥城。呂蒙又把麥城緊緊圍住,關羽突圍不成功,被俘不降,孫權殺之,后嫁禍于曹操。
[刮骨療毒]關羽率軍攻打樊城,臂中毒箭,不能運動。名醫華佗提出需用尖刀割開皮肉,刮去骨上箭毒,用藥敷之,方可治愈。關羽一面與馬良弈棋,一面請華佗動手。華佗命人捧盆接血,用刀刮骨,悉悉有聲。左右掩面失色,關羽卻飲酒食肉,談笑弈棋,神色自若。術后,關羽大笑而起。華佗稱贊說:“君侯真天神也!”
[火燒連營]劉備為報吳奪荊州、關羽被殺之仇,率大軍攻吳。吳將陸遜堅守不戰,雙方成對峙之勢。入夏以后天氣炎熱,劉備為舒緩軍士酷熱之苦,命蜀軍在山林中安營扎寨以避暑熱。陸遜看準時機,命士兵每人帶一把茅草,到蜀軍營壘時邊放火邊猛攻。蜀軍營寨的木柵和周圍的林木為易燃之物,火勢迅速在各營漫延。蜀軍大亂,被吳軍連破四十余營。
[白帝城托孤]劉備稱帝后伐吳,在彝陵之戰(又稱夷陵之戰、猇亭之戰)中被陸遜擊敗,退守到白帝城。從此劉備一病不起。臨終時將兒子劉禪托付給諸葛亮,諸葛亮哭著答應了:“臣怎么敢不竭盡全力,輔助幼主,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呢?”后來盡管劉禪很不成器,但諸葛亮還是盡力輔佐,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span>
[七擒孟獲]為重興漢室,諸葛亮點兵南征,與南蠻首領孟獲斗智斗勇,先后七次擒住孟獲。前六次諸葛亮都故意放走孟獲,蜀營大將都不理解,孔明卻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讓人心服。到了第七次,諸葛亮智破烏戈國藤甲兵,七擒孟獲,終于使其心悅誠服,南中于是安定。
[失街亭]為阻司馬懿大軍出關,諸葛亮擬派人把守街亭,馬謖請戰并立下軍令狀。亮命馬謖為主將,王平為副將,率兵鎮守街亭。馬謖違背諸葛亮叮囑,拒絕王平勸阻,生搬兵法,屯兵山上,后被司馬懿斷了水道,軍心大亂。司馬懿乘機放火燒山,馬謖敗逃。王平力量單薄,救援不成,街亭被魏軍占領,馬謖被孔明斬首。
[空城計]諸葛亮屯兵于陽平,把部隊都派去攻打魏軍了,只留少數老弱殘兵在城中。忽然聽到魏軍大都督司馬懿率15萬大軍來攻城,諸葛亮臨危不懼,傳令打開城門,還派人到城門口灑掃。諸葛亮自己卻登上城樓,端坐彈琴,態度從容,琴聲不亂。司馬懿來到城前,見此情形,心生疑竇,爬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貿進,便下令退兵。
[司馬懿的“反間計”]司馬懿和諸葛亮比斗陣法,結果魏軍大敗。茍安因好酒而誤了送糧的期限,被諸葛亮責罰,接著投奔了司馬懿。司馬懿派他到成都散布謠言,說孔明有怨上之意,欲稱帝?;栌沟膭⒍U信以為真,下詔召回諸葛亮,諸葛亮迫于無奈,只得回成都,錯失了北伐的大好時機。
[秋風五丈原]諸葛亮第六次出兵祁山,司馬懿堅守不戰。諸葛亮派人侮辱,司馬懿不為所動。不久諸葛亮病危,禳星不成,遂將生平所學傳授給姜維,并做好身后的軍事安排。尚書李福趕到,諸葛亮推薦蔣琬、費祎相繼為丞相繼承人后死去。時年五十四歲。是夜,天愁地慘,月色無光。
[樂不思蜀]劉禪投降后,被安排到洛陽居住,并被封為安樂公。有一次,司馬昭請他喝酒,當筵席進行得酒酣耳熱時,司馬昭故意讓蜀地樂人跳蜀國舞,唱蜀國曲,同行的蜀國舊臣都痛哭落淚,只有劉禪嬉笑自若,認為“此間樂,不思蜀”。
【考點歸納】
1、《三國演義》中忠義的化身是關羽,我們所熟知的他忠、義、勇、謀、傲的事情分別有:千里走單騎、華容道義釋曹操、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敗走麥城。
2、《三國演義》中智者的化身當屬軍師諸葛亮,他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之事,書中記敘了有關他的許多膾炙人口的事跡,如火燒赤壁、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空城計智退司馬懿、揮淚斬馬謖sù等.
3、《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三弟兄分別是雙股劍的劉備,使丈八蛇矛槍的張飛和使青龍偃月刀的關羽。
4、“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我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的開篇詞。
5、寫出兩個與“三國”故事有關的成語或俗語: 三顧茅廬、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6、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的主要人物,請寫出小說中有關諸葛亮的兩個故事的名稱。
例如: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計。
7、填人名,補足歇后語。
(1)(諸葛亮)借東風——巧用天時 (2)(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3)(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4)(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5)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辦法來)
8、杜牧《赤壁》詩中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句子寫的戰役是赤壁之戰。涉及到的兩個主要人物曹操、周瑜。
9、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是根據《三國演義》赤壁之戰中“周瑜定計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來的。
請再寫出源于《三國演義》的兩個成語,并寫出相應的人物及故事。
成語:三顧茅廬
人物及故事:劉備三請諸葛亮
成語:身在曹營心在漢
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營不獻一策等
10、“勉從虎穴暫棲身,說破英雄驚煞人。巧將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边@首詩說的是《三國演義》中劉備和曹操的一段故事。 這個故事是青梅煮酒論英雄。
11、結合《三國演義》,說出諸葛亮與周瑜聯手指揮的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是赤壁之戰;再說出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因為失街亭一事。
12、《三國演義》中哪兩位人物青梅煮酒論英雄,他們各自的內心是怎樣?
曹操:故意試探劉備,看他是否能成大業,胸懷大志。
劉備: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綻,竭力掩蓋,內心恐慌。
13、《三國演義》中主要人物中被稱“三絕”的分別是:
“奸絕”是曹操,“智絕”是諸葛亮,“義絕”是關羽。
14、《三國演義》中有這樣兩段話:“譬猶駑馬并麒麟,寒鴉配鸞鳳耳”,“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說此話者是徐庶,被贊譽的人是諸葛亮。
15、下面的一副對聯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參考示例,從列出的六項中任意選出兩項,寫出具體所指。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柜,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功。
[示例]三顧:三顧茅廬
六出:六出祁山東和:東和孫吳收二川:收取東川、西川
七擒:七擒孟獲北拒:北拒曹魏排八陣:擺設八陣圖
16、《三國演義》中 “桃園三結義”是指哪三個人?他們各自的性格怎樣?
劉備(忠厚善良、禮賢下士)、關羽(忠肝義膽、一身正氣)、張飛(勇猛粗暴、嫉惡如仇)。
17、 “群英會中計”是哪部名著中的情節?誰中誰的計?兩個人的性格怎樣?
設計者:周瑜;善使謀略、聰明機智。 中計者:蔣干;自作聰明,敗事有余。
18、七擒孟獲是那部古典名著的情節?是誰擒了猛獲?為什么要七擒?
是《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是諸葛亮擒的孟獲。共七擒七縱,是談諸葛亮聽從馬謖的建議,征服心理,以求南方的長治久安。
19、“巧授連環計”是哪部名著中的情節?”涉及哪兩個人物?為什么要連環計?
《三國演義》,曹操、龐統,龐統獻連環計表面上是為解決曹軍不習水戰暈船的難題,實際上是為周瑜火燒戰船作準備。
20、、《三國演義》中“過五關斬六將”的是誰?斬了誰手下的六將?為何要過關斬將?
關羽,斬了曹操手下的主六將,因為這六人阻擋他尋找大哥劉備的去路。
21、“草船借箭”是誰向誰借箭?這個“借”在文中具體指什么?
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諸葛亮將計就計趁大霧天扎草人攻打曹營,借來十萬支箭,完成任務。
22、、你怎樣評價《三國演義》中 “劉備三顧茅廬”?
表現了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懷大志,不拘小節的寬廣胸懷。
23、、《三國演義》中 “賠人夫人又折兵”的是誰?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誰?
周瑜、諸葛亮
24、“義”是《三國演義》的思想精髓和靈魂。俄國學者稱贊《三國演義》是“一部真正具有豐富人民性的杰作”。
25、《三國演義》中“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水淹七軍”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是關羽。(人名)
26、在《三國演義》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刮骨療毒,被后人敬仰并尊為中國的“武圣”,這位英雄是關羽。
27、下面描寫的人物分別是誰?用兩三個詞概括其主要性格特點。
(1)、綸巾羽扇,身衣鶴氅,素履皂絳,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長八尺,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人物:諸葛亮,性格特點:足智多謀、忠心耿耿
(2)、頭戴三叉束發紫金冠,體掛四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系勒甲玲瓏獅蠻帶;引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
人物:呂布,性格特點:沒有主見、目光短淺、見利忘義
(3)關羽:“身長九尺”“面如重棗”
(4)劉備:“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
(5)張飛:“豹頭環眼,聲若巨雷”
(6)曹操:“細眼長髯”(曹操在京劇中是白臉——奸相)
28、“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為魏、蜀、吳三國。
29“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边@段關于“英雄”的見解出自我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曹操)(人名)之口。
30、對對聯。
上聯:足智多謀,孔明巧借箭。 下聯:義蓋云天,關羽私放曹
31、“功蓋三分國,名城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這首懷古絕句歌詠了我國歷史上一位名人,這位名人是諸葛亮。
32、請分別寫出跟諸葛亮有關的一句古詩詞名句和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
名句: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故事:草船借箭。七擒孟獲、空城計等。
33、從《三國演義》的描寫看,諸葛亮出山后三次用或的戰役分別是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這就衍生了一個俗語: 新官上任三把火.
34、指出下面的話說的是《三國演義》中的哪一位人物?
①“大意失荊洲”關羽 ②“煮酒論英雄”曹操 ③“樂不思蜀”劉禪
35、《三國演義》中常勝將軍是指趙云.
36、“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請簡要概括上面詩句所表現的故事情節. 趙子龍單騎救主
37、《三國演義》中玄德曰:“曹操多謀,汝不合折斷橋梁,彼必追至關.”這句話是劉備對張飛說的,這句話來源于哪段故事張翼德大鬧長坂橋,反映的人物的性格特點是: 英勇無比
38、《三國演義》中救阿斗在長坂坡殺了七進七出的將軍是趙云,長坂橋頭退百萬兵的將軍是張飛.
39、《三國演義》主要人物中,被杜甫譽為“萬古云霄一羽毛”的是諸葛亮
40.《三國演義》中最能體現“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英雄人物是關羽
41.杜甫在追思諸葛亮一生時有詩云“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詩中“出師未捷”所指的事是六出祈山討伐曹魏。
42.“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寫給周瑜的信中的內容。
43.孔明笑曰:“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學,勝亮十倍.”士元指的是龐統,他冠以鳳雛之稱,與他有關的一個故事是: 連環計。
44.最初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人是徐庶,后來司馬微又再度向劉備推薦。
“三絕”指“奸絕”是曹操,“智絕”是諸葛亮,“義絕”是關羽。
?材料提供:晁雷電、張黎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