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現有2.9億名心血管病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有1100萬人。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非冠心病莫屬。為什么會得冠心病呢?與這8個危險因素息息相關!
第一,高血壓。
無論收縮壓還是舒張壓的升高均會增加冠心病的發生風險。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壓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無論單因素分析還是多因素分析均顯示,收縮壓和舒張壓均與冠心病發病率顯著相關。而且隨著血壓升高,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趨勢。
胡大一教授主持的一項中國人群的研究證實,在>60 歲的人群中,收縮壓與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心血管死亡率具有更密切的聯系。
第二,血脂異常。
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是血脂的主要組成成分,這兩者升高均可能誘發冠心病。
首先,動脈粥樣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礎,而膽固醇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組成物質,膽固醇升高容易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Framingham心臟研究證實,膽固醇水平為200 ~220 mg/dl時,冠心病發生風險相對穩定;超過此限度,冠心病發生風險將隨膽固醇水平升高而增加。
另外,Stockholm等研究也發現冠心病和甘油三酯的線性關系,甘油三酯血癥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第三,糖尿病。
糖尿病是冠心病發病的高危因素。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更易發生冠心病。Framingham心臟研究顯示,男性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發病率較非糖尿病患者高了2倍,女性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發生風險則增加了4倍。在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水平的高低也與冠心病發生風險密切相關。
第四,肥胖和超重。
肥胖對冠心病的影響逐漸被證實。Framingham 心臟研究發現,肥胖與冠心病的關聯僅為1.01,基本可以認定為無直接關聯。但后續的多項前瞻性研究證明,超重可增加冠心病的發生風險,向心性肥胖更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
實際上,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的增加不僅與重度肥胖有關,處于正常體重范圍上限時,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就開始增加。隨著體重的增加,危險性逐步增大。
第五,吸煙。
雖然發達國家人群的吸煙率有所下降,但全球煙草使用量卻在增加。在全球范圍內,吸煙(包括二手煙)大約導了630萬人死亡。冠心病發生風險與每天吸煙量以及煙齡有關。Framingham心臟研究發現每天吸煙大于、等于、小于20支煙的人群發生冠心病的風險分別提高7.25倍、2.67倍、1.43倍。此外,吸煙者出現心肌梗死的幾率比不吸煙者高出了1.5 ~2.0倍。
第六,性別。
冠心病的發病率也存在性別差異。研究發現,美國白人和非白人的男性冠心病發病率均高于女性。Framingham心臟研究發現絕經女性冠心病發病率為非絕經女性的2倍。
第七,心理社會因素。
心理社會因素包括環境應激源和個性特征模式兩方面。環境應激源可以指急性的一次應激,也可以指長期在高度緊張條件下工作所產生的慢性緊張。個人應對環境緊張的行為反應包括焦慮、抑郁等心理因素,也包括吸煙、喝酒、暴飲暴食、缺乏運動等不合理的生活方式。研究認為,沮喪和焦慮等情緒因素對冠心病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影響獨立于傳統危險因素之外。
第八,遺傳因素。
瑞典的一項針對2萬對雙生子的長期隨訪研究顯示,以年齡計算的冠心病死亡相對危險度在單卵雙生子中為雙卵雙生子的2倍,表明遺傳因素對冠心病有較強的影響。如家族性高脂血癥中載脂蛋白基因多態性對血脂水平的影響,血管緊張素轉化酶基因多態性對支架術后再狹窄的反應過程等,均可能影響冠心病的發病及治療過程。
可以看出,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中,大部分中是可防可控的。希望大家都能控制好這些危險因素,不給冠心病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