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貴州省的安順市、畢節市等部分縣市,有著一個被稱為“穿青人”的神秘民族,迄今為止,他們仍然屬于未識別民族之一,并且數量并不少。據專家統計,大約有67萬“穿青人”生活在貴州邊境,由于他們的傳統服飾偏向青色,故此得名“穿青”。如今他們有著不同于漢族的獨特文化,并且不愿意承認自己是漢族,那么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這就要從穿青人的文化起源說起了。有部分學者認為,穿青人很有可能是漢族的一支,他們很有可能是在明朝朱元璋時期在當地“軍屯”所留下的漢人和當地土人之間互相交融所形成的新民族,因此他們的地位十分特殊,如今他們的文化已經和現今漢族的文化有著很大的差別了。
而自從穿青人在600多年前第一次出現之后,人們長期以來一直是通過青色的服飾來辨認這個民族的,因此穿青人一直以來都很重視自己的服飾,認為這是他們民族的一大特色。除此之外,穿青人的婦女還不能輕易的修剪頭發,如果頭發太長,就需要在頭上挽出發髻將其固定。
?
實際上,穿青人之中婦女的地位相對較高,比如她們不用纏足,并且男人能干的體力活她們都會參與,就連家里的財產權也是男掌一半,女掌一半。而如果我們使用相同時代封建社會漢族女子的地位來對比的話,就會發現漢族女子的地位是相對較低的,這一現象直到解放之后才得以好轉。
而到了現代進行居民身份認證的時候,當地要求穿青人在進行戶籍登記填寫民族成分的時候,提出了填寫“漢族”的建議,而這一建議遭到了很多穿青人的反對,因為很多穿青人根本不承認自己是漢族人,于是穿青人的代表就將自己的意見反饋給貴州政府。經過慎重考慮之后,當地政府尊重了穿青人的意愿,如今大部分穿青人的身份證上民族一欄之中有著極為特殊的“穿青人”字樣,這也是一種特殊的民族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