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靜是一個很乖巧聽話的女孩,而且年僅5歲的她就已經能談得出一手好琴,每次行云流水的彈奏出一首首美妙動聽的鋼琴曲,都能得來大家的贊美欣賞,但一次比賽的失利落選,讓她一下子'崩潰了',從那之后就不再肯練習鋼琴,甚至看到鋼琴都會發脾氣哭泣。,
小靜的媽媽很后悔,無奈的說:'早知道就不讓她參加比賽了。'
但真的是這樣么?不參加比賽就沒問題了?要知道,人生處處都有競爭,都會有困難需要去面對,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一帆風順只是一種理想狀態,失敗總是不可避免的,這次的比賽逃過了,未來誰又能說準呢?
孩子小的時候遇到困難挫折,家長還能為其遮風擋雨,但人生畢竟還是自己的,未來更遠一段路還是要自己單打獨斗,當那個時候,如果一受挫折就一蹶不振,那還要怎么面對生活?
其實,類似小靜這種情況,還有很多孩子都有經歷,這不能將錯歸于他們做了什么,不能選擇一種逃避的態度去看待這個情況,而是要找到根源。
一受挫折就一蹶不振,體現出的就是孩子心理素質差,也就是'心理資本韌性'不足。
世界著名的管理心理學家,蓋洛普首席科學家費雷德路桑斯在《心理資本》中寫道:'心理資本是個體具有的一種積極的心理發展狀態',其中韌性是其重要的核心成分,心理資本韌性即:'當陷入困難和逆境時,堅持不懈,恢復甚至超越常態以獲得成功。'
換一種比較通俗易懂的方法來解釋吧,心理資本韌性就是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挫折時候,不輕言放棄,勇往直前不服輸的能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扛挫折能力。
1.一受挫折就一蹶不振
就像前文所說,一個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困難挫折在所難免,孩子成長學習中會遇到很多難題,生活和學習上的難題都是他們會經常面對的,而家長最關心的學習問題上,隨著學業的難度升級和增多,孩子如果心理韌性不足,很可能在一次考試失利后便一蹶不振,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勢必對學習進程造成耽誤,同理,未來發展路上孩子也會面對很多困難,心理韌性不足,對孩子追求成功之路造成很大影響。
2.惡性循環,讓孩子更加自卑
'反彈'是心理資本韌性的重要特征,心理韌性不足的孩子在遭遇挫折后,無法反彈恢復到正常的狀態,他們多表現出的是很消極很悲觀的狀態。類似于開頭小靜的例子,當一次比賽失利后,小靜便一蹶不振開始對彈鋼琴沒有了興趣,不再肯練習鋼琴,這就會導致小靜的鋼琴水平后退下降,即使家長們為了讓孩子重拾信心,再鼓勵她去報名參加比賽,因為技術水平的下降,那么面對的可能是再一次的失利,這就是雪上加霜的局面,孩子徹底失去信心,變得更加自卑消極,將偶爾的失誤變成了永遠的能力短板。
3.孩子太過看重感受,從而忽略了從錯誤中學習成長
弗雷德路桑斯認為:'心理資本的韌性不只包括恢復'正常',還包括將逆境作為通向成長和發展的跳板。'
有的人面對挫折就一蹶不振,但還有一些人,他們在面對挫折后也會有傷感,但只是短時間的,當調整好狀態,他們會更迅速的去分析自己的失敗,找尋失敗的原因,總結經驗從而再次挑戰,這部分人就是心理韌性強的人。
而如果孩子心理韌性不足,他們在經歷挫折后,大部分的心理能量都是用來維持自尊,投注在失敗分析上的能量很少。他們不能夠清楚地意識到,失敗的另一面,包含著具體而明確的成長目標。
4.性格發生變化,抑郁又不思進取
積極心理學塞利格曼在其著作'習得性無助'中寫道:'當一個人發現,無論他干什么都會以失敗而告終時,他的精神支柱就會瓦解,斗志也會隨之喪失,最終放棄所有努力,陷入絕望,而且,長期的無助感將導致抑郁的心境。'
孩子經歷失敗后,心情沮喪郁悶,這個時候如果不對失敗進行分析,即使再次鼓起勇氣,遭受到的第二次失敗打擊可能性也是極大的,這就會造成其內心無助感加劇,陷入到習得性無助中,性格逐漸發生變化,變得抑郁而不思進取,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就是不行的。
和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通過詢問上一次所經歷的挑戰或者失敗,對孩子提出一些問題,例如:
· 面對困難,采取了什么措施?
· 所選擇的措施,有沒有起到效果?
· 在整個挑戰過程中,有沒有獲得幫助和支持?
· 面對失敗,你的想法是怎樣的?
· 你能說出失敗的原因么?
· 你覺得從這次的失敗中,學習到了什么?
· 你覺得自己的表現如何?
通過這些問題,可以了解到孩子面對困難和挫折時的所感所想,心理韌性強的孩子,對自己的評價都是更積極的,能夠很清楚的總結說出自己的經驗和感想,你可以發現在這段經歷里,孩子得到的東西更多,他們變得更加自信和更加積極。
而心理韌性弱的孩子,他們更傾向于消極的評價自己,面對是否從失敗中學習到什么,他們所展現出的也是一種很迷茫的狀態,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去思考這個問題,只沉浸在失敗的傷感之中,并沒有在失敗中提升自己。
1.讓孩子養成分析問題與失敗的習慣
這是一個步驟,需要家長先去有意識的對孩子進行指導,讓孩子了解整個分析的步驟和過程。參考如下:
· 帶領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并且樹立新的目標。
· 收集信息,例如調整學習方法和時間。
· 提出多種方案,每個方法都有利弊,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可以接受且最高效的。
· 確定最終方案,并開始實施。
· 監督孩子完成任務,陪伴孩子。
在這整個過程中,家長的陪伴和鼓勵必不可少,整個過程的目的就是讓孩子養成一種,善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不要一受挫折就一蹶不振,要想獲得勝利,就是要珍惜每一次失敗的過程,因為失敗反映出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克服它,就是成長!
2.培養孩子樂觀積極的性格
一個人的性格很重要,因為性格決定了孩子看待事物的態度,態度又決定了處理事物的方法和行為。一個性格樂觀積極的人,就像是小太陽一樣,總是昂揚向上的,充滿正能量,面對困難不退縮,面對挫折不低頭。
孩子性格自信樂觀,在逆境挫折中,善于安撫自己,調節情緒,進行自我鼓勵。
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鼓勵孩子放心大膽的去動手實踐,失敗的時候安慰孩子不要輕言放棄,孩子獲得成功后及時的給予贊美和夸贊,讓孩子對自己認可,更有自信心。
3.提高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眾人劃槳開大船,很多時候孩子并不能憑借一己之力去完成某項任務,就像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大分工一樣,很多時候,孩子的力量不能夠支持他們獨立完成一項任務,人際交往能力好的他們就可以通過尋求他人的幫助來助自己一臂之力。
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曾說過:'卓越的人一大優點,就是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里百折不撓。'
培養孩子的心理韌性,讓孩子勇敢的面對困難和挫折,勇往直前,朝目標和理想出發,向成功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