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腫
二、高血壓
腎性高血壓是最常見的繼發性高血壓,約佔成人高血壓的10%。臨床上可分為腎實質性高血壓和腎血管性高血壓兩大類,一般以前者為多見。
腎實質性高血壓通常由原發和繼發性腎小球疾病、慢性腎盂腎炎、腎結石、腎腫瘤以及遺傳性、先天性腎臟病等腎實質性損害引起,其發生率與腎小球的功能狀態密切相關,尿毒癥期高血壓的發生率可高達80%以上。
三、腰痛
腎絞痛多由腎或輸尿管結石、血塊、壞死組織阻塞或腎梗塞所致。疼痛突然發作,常向外陰、大腿內側部位放射,呈陣發性劇烈絞痛,多伴有肉眼或鏡下血尿,腹部平片、靜脈腎盂造影、B超對尿路結石的診斷有很大幫助。腎梗塞者還伴發熱、外周血白細胞增多、血清穀草轉氨酶升高等,腎血管造影有助于診斷。
四、蛋白尿
正常人的尿液中含有微量蛋白,多為小分子量蛋白,其中白蛋白約佔30%。24小時尿蛋白總量一般不超過150mg,但劇烈運動或發熱后,可出現一過性、輕度蛋白尿,多低于lg/24h,持續幾天后自然消失。
蛋白尿是腎臟疾病常見的臨床特徵之一,常提示有腎實質的損害。其發生的原因主要是腎小球濾過膜損害、濾過膜靜電屏障作用降低而致蛋白通透性增加,腎小管受損而致蛋白的重吸收功能障礙,或血中異常增高的小分子蛋白大量從腎小球濾過,超過了腎小管對它的重吸收能力。
五、血尿
血尿是泌尿系統疾病常見的臨床表現,發病原因十分複雜,有時要鑒別血尿的來源非常困難,而血尿可能是泌尿系統某些疾病惟一的臨床表現。因此,應引起足夠的重視,進行詳細的檢查,以便儘快明確診斷,指導治療。正常人的尿液中可有少量紅細胞,新鮮中段尿離心后沉渣鏡檢,紅細胞數0~2/HP,若大于3/HP則稱為血尿,提示泌尿系統出血。小量出血呈鏡下血尿,出血量超過lmL/L,可呈肉眼血尿。血尿可呈一過性、間斷發作或持續存在。
引起血尿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原發性或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尿路感染、結石、結核、腫瘤、畸形、狹窄、外傷,多囊腎、腎囊腫、腎下垂,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血液病以及尿路鄰近器官病變等。發熱、劇烈運動等也可引起一過性的鏡下血尿,但多次尿紅細胞≥3/HP,或一次>100/HP,則可能為病理性,應多次復查。此外,要注意排除食物、藥物以及月經污染的假性血尿。
鑒別血尿的來源,對于判斷原發病和預后轉歸、指導治療以及擬採取的進一步診斷檢查措施,具有重要的意義。採用位相顯微鏡來觀察尿紅細胞形態,是目前鑒別腎小球血尿和非腎小球血尿的主要方法,已被臨床廣泛應用。根據尿紅細胞大小是否一致,形態是否相似,細胞內血紅蛋白分佈是否均勻,將血尿分為均一性和多形性兩類。均一紅細胞血尿提示血尿是由腎或尿路血管破裂,血液直接進入尿液所致,為非腎小球性損害。多形性紅細胞血尿提示紅細胞通過腎單位進入尿液,為腎實質病變。一份新鮮尿沉渣標本中,位相顯微鏡檢查多形紅細胞比率>80%,則為腎小球性血尿,其診斷腎小球疾病的特異性可達90%;畸形紅細胞比率<20%,則為非腎小球性血尿;畸形紅細胞比率為40%~60%,則為溷合性血尿。尿紅細胞畸形的機理尚不太清楚,可能與腎小球基底膜損傷、腎小管滲透壓改變、pH值等因素有關。
對于非腎小球血尿患者,需進一步檢查以確定血尿的病因。常用的有腹部平片、靜脈腎孟造影、B型超聲波檢查、CT、MRI、腎血管造影、膀胱鏡等。腹部平片對于發現泌尿係結石以及了解腎臟的形態、大小、位置等非常有幫助,應列為常規檢查項目。B超對于腎及膀胱結石、腎腫塊、腎囊腫、腎積水等,有重要價值,特別對腎功能損害的患者尤為適用,也應作為常規檢查項目。靜脈腎盂造影對于尿路梗阻(特別是小結石)者,有較大的診斷意義,但由于造影劑有腎毒性,故不適用于明顯腎功能不全的病人。CT和MBI在發現腎臟小腫瘤以及腎血管病變方面,比其他檢查方法優越,而且可不用造影劑,對腎功能不全者仍可應用。
(選自(大公網 >> 健康 >> 名醫名家 >>)http://www.taku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