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南站鳥瞰圖,由北京始發(fā)的高鐵、動車、京津城鐵,都是在這個車站出發(fā)。這次時隔了三年回上海,感受最大的變化,便是北京到上海有了高鐵。記得2009年底,武廣高鐵正式運營,聽說原本需要十多小時的路程,在3小時左右便能到達,心里就癢癢的,什么時候咱也能感受感受?
去年國慶后,應同學之邀,去天津游玩,搭乘的是京津城鐵。半個小時的路程,確實覺得速度把城市間的距離縮短了,各方面都方便多了。這次回上海參加高中班慶50周年,和同在北京工作的同學繆昕相約,一起坐京滬高鐵回去。
當年我們上高中的時候,全班同學有60人之多。畢業(yè)后的最初幾年大家還有來往,隨著年齡的增加,大家陸續(xù)結(jié)婚生兒,來往漸漸地少了。特別是在城市發(fā)展的改造過程中,幾乎所有的同學都搬了新家,各種聯(lián)系都中斷了。大約在十年前,有一位同學在友聯(lián)網(wǎng)的同學錄中開辟了“1961高三(1)班”。1961正是我們高中建班的年份,在短短的兩三年里,這個網(wǎng)絡(luò)班聚集了20來名同學。在滬幾位熱心的同學開始組織聚會,外出旅游活動。活動中,大家一方面增進了友情,一方面相互鼓勵,積極利用各種關(guān)系,繼續(xù)尋找尚未聯(lián)系上的同學。如今,已經(jīng)知道下落并聯(lián)系上同學,已有40多位。這些年來,只要我們回到上海,同學們都非常熱情地款待我們。可陰錯陽差,我和繆昕還從未兩人一起回去過。
記得上次我倆一起坐火車回上海,還是1965年暑假。那次,好像是通過他在清華大學買的北京至上海的直達慢車,硬座學生票,票價9.95元一張,行車時間48個小時。那個時候年輕,不知道什么叫累,其實最主要的還是為了省錢。在火車上兩天兩宿,大家還是挺開心的。一到晚上,有的就躺在座椅上,更多的人是鋪張報紙,直接睡在車廂的地板上。那車那叫慢,幾乎鐵路沿線的小站,站站都停,并隨時都會臨時停車,要給快車讓道。那次全程實際上用了51個小時。現(xiàn)在想想,這慢車,要多坐20多個小時,在車上多熬一宿,只省了不到4元錢。
這次乘高鐵,全程不到5個小時,終于實現(xiàn)了京滬之間能當天抵達,那叫一個痛快!和1965年那次相比,時間只是那次的十分之一,價格560元(加手續(xù)費5元),是那次的56倍。可那時候的10元錢,差不多是一般職工月工資的四分之一。而現(xiàn)在的車票價只是本人月退休工資的十分之一,應該說還是承受得起的。
2,高大寬敞的北京南站候車大廳,設(shè)在整個車站的頂層,旅客可按照提示,在就近的檢票口等候,檢票后有自動電梯將乘客送下月臺。
3,從這張北京南站的剖面圖上不難看出,由上至下,最上層為候車大廳,下一層是列車月臺。中間那層是和地面平行的,搭乘公交車的來往旅客,在這一層便可換乘。下面的兩層是地鐵的4號線和正在建設(shè)中的14號線(預計2014年底開通)。
4,這張北京南站的平面圖也可比較清楚地看出,這里已成為北京的一個交通樞紐。圖中南北的兩條紅線是地鐵4號線,而東西向的兩條藍線,則是地鐵14號線。
5,本人和繆昕正在候車。博友們應該都不認得他,他畢業(yè)于清華大學,他的兒子也是畢業(yè)于清華,就是大名鼎鼎“水木年華”唱歌組合中的繆杰。
6,北京南站月臺
7,高鐵列車每節(jié)車廂滿員85人。座椅和航空椅一樣,前面那個座椅背后有一個折疊小桌,椅子向后傾斜可供乘客睡靠。和航空椅不同的是列車椅可以整體進行180度的旋轉(zhuǎn),使乘客一直面對前進的方向。
8,列車正點啟動,車速很快便達到每小時290公里以上。車外霧氣很大,不利于拍照,為了測試車輛的平穩(wěn)性,我將小瓶飲用水放在不寬的車窗臺上,非常平穩(wěn)。
9,G13次列車上午10點發(fā)車,下午14點55抵達,中途停靠濟南、南京兩站。11點半左右,列車到達濟南,圖為濟南車站一角。
10,過了濟南,我們用了午餐。列車有餐車,也推小車到車廂供應,圖為30元一份的快餐,還有50元一份的,好像是炒蝦仁。
11,午餐后,車外的霧氣散開一些,這是快到徐州時,淮北平原上的蔬菜大棚。
12,這是安徽蚌埠附近的一家水泥廠?
13,下午1點40分,列車駛過長江,圖中大家看到的是新建的南京大橋,
14,南京南站上下的旅客還不少,但空位完全被坐滿。該趟列車是全程對號的。
15,列車在南京南站駛出后不久,在紫金山下通過。可以說,高鐵列車的行車路線完全是新修的,以往坐火車到南京站,從來看不到紫金山天文臺的。
16,列車從南京駛出,已經(jīng)快2點了,還有一個小時就要到達上海?此時車廂指示屏幕上顯示出車速已經(jīng)提高到每小時305公里。
17,車速飛快,致使我們看不清列車所經(jīng)過的站名,從時間上估計,圖為江南常州、無錫一帶的魚塘。
18,這批住宅群,應該是在無錫市附近。
19,這是江南典型的農(nóng)村景色,豐收在望的田野,和新建的民居。
20,馳名全國的陽澄湖,當年是因為沙家浜,如今是湖中盛產(chǎn)的大閘蟹。
21,進入上海市城區(qū),圖中為滬寧高速公路。
22,上海列車車務(wù)段內(nèi)停著幾十輛和諧號,這里離本次列車的終點站不遠了。
23,列車進入虹橋火車站前,經(jīng)過的立交橋。
24,列車準點到達虹橋火車站,圖為車站的月臺,
25,上海虹橋火車站的鳥瞰圖,其造型和北京南站不同。可以看出,車站的東側(cè)是上海虹橋機場T2航站樓。這里已經(jīng)成為航空、火車、地鐵、公交車、出租車交匯的交通樞紐。
26,上海虹橋火車站剖面圖。可以看出車站的每一層都是各有其用,并系統(tǒng)地為旅客提供各種方便。
27,圖為上海虹橋火車站的候車大廳,這是本人回京那天拍攝的。其造型和北京南站不一樣,但檢票口下月臺,大致相同。
28,在進入市區(qū)途中,正趕上一架飛機正在降落。